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區塊鏈對「產業互聯網」的價值

區塊鏈算基礎科學嘛?看不少答主提到了區塊鏈,但走馬觀花一下帶過。我今年六月份全職加入一個公有鏈項目,感覺到這個領域的巨大爭議性和隔閡。有所體悟,在此拋磚引玉。安全

我以前是條金融狗,上船後就天然開始爲項目融資,忽然環境急轉直下,幣圈涼了。投資人的逼問開始變本加厲。可笑的是他們不太追問咱們的技術怎麼樣,大概由於咱們是中國技術最強的團隊,也沒啥好問的。而一直抓着死死不放的問題是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注意我說的區塊鏈專指公有鏈,聯盟鏈是區塊鏈在傳播過程當中由於種種緣由的妥協而產生的一個僞概念分支,容我後表。)服務器

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呢?我是個正派的人,若是無法給我家人朋友解釋我究竟是幹什麼的,面對目前「割韭菜」 「傳銷幣」的社會壓力,我是展轉難眠的。在這些睡不着的日子裏,我苦苦思索,慢慢開始有些頭緒,有兩點供你們指正。我先提出觀點,而後再就每一個觀點分別討論:微信

一、普通我的或小企業主的提取自身的商譽,下降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中間成本,並在和商業社會互動的過程當中,減小交易成本。

二、調解不和諧的生產關係,從新激發人做爲生產要素的積極性,提升效率。

就第一個觀點,不少讀者朋友會問,弱弱的老百姓也配談商譽? 在這個社會裏,這是大公司擁有品牌,頭部明星或KOL有大量的粉絲,才專有的特權吧?這跟區塊鏈又有啥關係?網絡

我用類比的方法試着回答一下。超過一半的中國人裝有支付寶,支付寶最先是用來支持在淘寶上作支付的,如今使用範圍已經在生活中無孔不入了。你們不停地用支付寶完成交易,歷史紀錄不斷積累,開始造成了芝麻信用,分數高了有很多好處。在小豬短租租房不用交押金。使用哈羅單車,青桔單車,不用交押金。假設你歷來沒有用過Mobike單車,擁有芝麻信用的你,面前擺着須要交299押金的Mobike和不用押金的哈羅單車,你選誰?芝麻信用讓我這樣的岌岌無名之輩也能夠提取本身的商譽,並下降和各類商業模式互動的交易成本。分佈式

區塊鏈和支付寶有什麼關係呢?區塊鏈的原生用戶自然就擁有一對公鑰和私鑰,也就是銀行卡號和密碼,在上面作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支付轉帳,造成一系列帶有時間戳的歷史交易記錄。下一步,是否是該造成點什麼呢?慢着,好像缺了點什麼?是,缺乏了這對公鑰和私鑰和其持有者的法律主體身份信息的映射。一旦有了映射,這對公鑰和私鑰就有了靈魂,開始穩固這串地址背後擁有者的信用,而這種信用創建在一個無需准入許可的分佈式系統的共識之上。在我對將來的憧憬中,私鑰簽名不該受限於數字貨幣的轉帳支付,而是能夠用來作任何公有鏈上分佈式應用的電子簽名,而一旦完成了法律主體身份信息的映射,並獲得了共識信用的鞏固,那麼這樣的簽名就具有了法律效應,就像使用支付寶帳戶和芝麻信用和哈羅單車簽約同樣。工具

在公有鏈上造成了共識信用鞏固的區塊鏈ID,有什麼應用場景呢?我說一個我和某投資經理A對話的情形:學習

(對話開始)

我: 在北京買一套二手房,中介費大概是多少?區塊鏈

A: 行業平均2%吧,按500萬到1000萬算,也就是10萬到20萬不等吧。網站

我: 你以爲這個費用合理嘛?中介在這個過程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值這麼多錢?加密

A: 問題是房源信息都在中介手裏啊。本身找房東也以爲不放心啊,畢竟人生也就一兩次這樣的交易,中介有保障啊。

我: 那麼中介提供了什麼價值?

A: 信息撮合,信用擔保。

我: 好,開始摸到了問題的核心。請問這麼多年該領域的垂直互聯網爲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爲何這麼多年,搜房,愛屋及烏,我愛我家,58,諸葛找房,創業項目層出不窮?

A: 由於網上的房源信息都是假的啊,仍是得迴歸線下。

我: 爲何網上的房源信息是假的,誰發上去的?

A:

我: 是線下的房產中介,每次你找到中介小哥哥或小姐姐的時候,他都會告訴你,很差意思,你看上的那套恰好被賣或租了,我這還有幾套,你要不看看?

我: 爲何垂直互聯網逃脫不了線下房產中介發佈虛假信息的怪圈呢,由於註冊一個ID發佈虛假信息的成本過低了,一個手機號,一張身份證, 這在黑產裏能夠批量生產,而這些平臺也不可能把KYC(Konw Your Customer)的過程作得太複雜,不然就是自絕於用戶。

我: 假設如今有一個該領域的創業者作了一個新互聯網平臺,依然是登記房源買賣信息,但要求有跨過必定門檻的區塊鏈ID的用戶發佈的房源或求購信息,這個門檻能夠是一串帶有時間戳的歷史交易記錄,一串帶有時間戳的智能合約的簽名(不用KYC,對區塊鏈Scan網站的歷史記錄進行行爲分析便可)。而僞造一個區塊鏈ID的成本就大幅提高了。這時互聯網創業者就能夠僅用少許的服務人員去協助線下的交易流程,而把中介費用還給真實的買家和賣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從而真正意義上顛覆現有的線下房產中介。

(對話結束)

這個討論就是我所理想的應用場景,下降普通人之間的交易成本。特別是如此高昂的中間成本。

而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中間/中介成本/訂價空間,還廣泛存在於ToC的商業模式中,二手車,P2P信貸,保險等不一而足。

那麼問題回來了,支付寶和公有鏈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形而上的說,支付寶脫胎於中心化的應用淘寶,它的底層哲學是中心化的,不可能和公鏈項目的技術開源和商業開放相提並論的,我所說的小豬短租,共享單車,都是阿里巴巴的參與投資的企業,屬於阿里體系生態,須要經過投資來綁定利益。在強大的網絡效應下,相比於自願加入公鏈生態去維護更穩固的共識,經過投資這麼沉重的利益綁定方式發展,必定會逐漸落後的。前段時間順豐和阿里的數據之爭就是中心化哲學的矛盾體現,更不用談阿里巴巴和騰訊,和京東等其它互聯網中心化實體去打通數據,最終我的的數據將或支離破碎,或被中心化的寡頭所壟斷瓜分,普通我的沒法最高大化的提取商譽。其次,支付寶的後門永遠存在,數據在阿里爸爸的服務器裏,當沒有競爭對手的那一天來臨時,就是他手起刀落收割之時。這和由分佈式共識鞏固的信用,並將這份信用的使用歸還予信用的產生者是徹底不一樣的。

( 這部份內容特別感謝險峯華興的Baron,和他的對話給了我不少啓發。)

再多提一句聯盟鏈爲何是較爲勉強的僞分支呢,由於聯盟鏈的共識結點是准入機制的,區塊鏈原本就在解決信用問題,准入自己就是對信用的一種承認,那麼區塊鏈還解決什麼問題呢。其次,聯盟鏈是有限節點的,那必然是一個B2B之間的業務。如前文所說,在這個商業社會中,大B的商譽提取程度已經很是之高了,B和B之間的博弈是相對充分的,不存在誰過度壓榨誰,信任問題就沒那麼嚴重了。這也是爲何某聯盟鏈公司融資十幾億,一年業務也就1000萬,交付不到一半,多數仍是政府政績工程。

那麼如今咱們來看看第二個觀點: 調解不和諧的生產關係,提升生產效率。這是開玩笑吧,比特幣每一年燒那麼多電,釋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你給我算算?

我記得年初時徐小平老師在他的企業家羣裏高呼區塊鏈技術改變生產關係,每一個企業家都應當積極學習和擁抱,不然被淘汰云云… 還不讓外傳,還懸賞BTC找泄密者。被你們嗤之以鼻,只當是炒做。當時在我看來也以爲他是放屁。如今也以爲他好像也有點道理,我來試着解讀一下這個東西。

在社會專業化分工的大趨勢下,每一個生產環節的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每一個環節生產要素的訂價權卻被掌握在中間人的手中(管理者,協調者,組織者,中介者),由於他們的議價能力太高,做惡成本過低,致使了不和諧的生產關係,進而可能導致生產效率下降。

其實不和諧的生產關係廣泛存在於不少行業之中,就互聯網媒體領域來講,矛盾已經很是嚴重。今日頭條和內容提供方的利益分配矛盾,趣頭條對用戶的瘋狂補貼也是一種嘗試。整個媒體行業在內容聚合平臺下,流量爲王廣告商業大行其道,內容泛娛樂化或奶嘴化。這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都隱藏着巨大的商機。如何調解好內容聚合平臺,內容提供方,用戶之間的生產關係,已經有不少優秀的企業家在搶佔先機了。請看這條新聞:原快播CEO王欣今年3月成立的雲歌智能公司,發佈了一塊區塊鏈視頻應用Xinplayer。據官方介紹,Xinplayer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視頻文件分發系統,用區塊鏈技術將視頻發佈方進行視頻分發以及傳播推廣得到收益,實現邊看視頻邊賺錢,用戶購買影片觀看的錢也直接進入視頻發佈方錢包,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目前Xinplayer正處於研發之中。(那些欠王欣的騷年們記獲得時去支持下。)

不知道你們看懂了嗎?王欣真正地理解了區塊鏈的核心:區塊鏈是用來承載更合理的生產關係的,不是用來發幣的,不是把你的會員積分體系換成Token體系,而後發幣融資再割一波韭菜就跑路的。具體在區塊鏈裏怎麼理解呢?在公鏈上生成一個智能合約,約定好分配機制和開放的簽約方,視頻分發平臺做爲最重要的簽約方,以及無數的視頻發佈者,付費用戶經過私鑰簽名智能合約付費觀看視頻。當合約的外部條件達成以後,用戶支付的數字貨幣在智能合約的約束下自動分配數字貨幣給平臺和內容提供方。整個過程如此絲滑,沒有用戶打錢給平臺銀行帳戶,也沒有平臺從自家的銀行帳戶打錢給內容提供方的過程,分配機制也是透明公開的。而公有鏈在這個過程當中,承載了合約條件的執行,資金流轉的分配執行和記錄留存,公有鏈不是一個ICO融資或炒幣割韭菜的工具,而是公開公正不可篡改又可加密地去記錄商業世界的商業數據和資金流轉的開放信息公示平臺,是相似於雲服務同樣的存在,實際上是一個成本中心,僅是將來完整商業中可結合的一個技術環節。

其實人類的商業活動都是創建在合同的規則之上,而合同就是由文字描述或約定的條件和數字金額的算術所組成的,若是能把人類的商業合同搬到公有鏈上的智能合約中,當約定的外部條件達成時,支付將自動完成,這該是多美好的事情。那麼就不會有投資人跟咱們簽了協議卻不打款的狀況。無數的銷售只須要完成銷售,不再用催收應收帳款。兩個對衝基金之間的對賭衍生品協議,不再須要Clearing House或Investment Banking作中間機構。商業之間的溝通成本無限降低的時候,這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又能提升幾個量級。

慢着說了這麼多,你吹的牛逼咋都沒出現呢?

首先,公有鏈的技術在一個瓶頸期,以太坊的一筆交易費用須要一美金,跑一次智能合約的成本要幾美金,每秒鐘處理的TPS只有十幾回。以及市面上的公有鏈都或多或少地犧牲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基本要素。

其次,就算技術的瓶頸都突破了之後呢?根據我上面所討論的案例,你至少在公有鏈上還須要三個基礎設施:

1) 一個數字錢包(即一對公鑰和私鑰)和法律主體身份信息的映射。

2) 一個當前社會普遍使用貨幣的數字化(如人民幣穩定幣),並能被寫入智能合約。

3)一個能夠從傳統商業社會採信數據的Oracle。 當這些都具有了的時候,你就能夠在智能合約中基於傳統商業數據對擁有法律主體的簽約方,用數字貨幣進行符合程序的生產成果分配。

應用場景在哪裏?哪裏有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高昂的中間成本?哪裏有因中心化的壟斷,形成了嚴重的生產關係不對等?那麼區塊鏈技術就是下一個十年創業者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技術工具。而沒有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區塊鏈應用,都是僞命題。

其實文首的兩個觀點仍是一個,由於當每一個人均可以用公有鏈去提取本身的商譽時,他就能夠用它來進行談判,下降交易成本,並找到最合適本身的生產關係。

若是你們以爲我寫得有道理,就請點個贊。若是以爲心潮澎湃,想需求合做,請記住咱們是Conflux,中國最頂尖的公有鏈技術團隊。


歡迎關注咱們的微信公衆號:Conflux中文社區(Conflux-Chain)

添加微信羣管理員 Confluxgroup 回覆「加羣」加入 Conflux官方交流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