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下Debian開發環境部署之常見問題記錄

  本文講介紹windows做爲宿主機,linux虛擬機做爲編譯環境的開發環境搭建中最經常使用到的三個問題,詳細描述瞭解決過程。linux

  目錄:windows

    一、網路配置;bash

    二、分辨率設置;網絡

    三、共享網盤設置;spa

一、網絡設置,VMware支持橋接模式、NAT模式、僅主機模式三種和宿主機網路連接方式;orm

  橋接模式是指虛擬網卡和主機網卡配置爲同一網段,同一網絡,在橋接模式下,虛擬機ip地址須要與主機在同一個網段,若是須要聯網blog

則網關與DNS須要與主機網卡一致;這是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中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具體鏈接狀況參照如下圖示:ip

  

  NAT模式:虛擬機能夠聯網,但須要配置成和主機不在同一網段,這種模式下虛擬機IP一般會用DHCP的方式自動生成,DHCP範圍能夠經過VMware網卡編輯配置,具體狀況以下圖所示:開發

  

  僅主機模式:Host-Only模式將虛擬機與外網隔開,使得虛擬機成爲一個獨立的系統,只與主機相互通信,具體狀況出下圖所示:terminal

  

二、分辨率配置:

  安裝完Debian後常常遇到分辨率沒法徹底和屏幕分辨率一致的狀況,因此有強迫症的人都忍不了,下面說說具體的修改方法(方法不少,這裏只說我經常使用的一種):

  一、查看目前顯示器分辨率狀況:xrandr

    輸入:xrandr

    輸出:

     Screen 0: minimum 320 x 200, current 1280 x 1024, maximum 4096 x 4096
     LVDS1 connected (normal left inverted right x axis y axis)
          1024x600       60.0 +
          800x600        60.3     56.2 
          640x480        59.9 
     VGA1 connected 1280x1024+0+0 (normal left inverted right x axis y axis) 0mm x 0mm  //注意此處的顯示器名字
          1024x768       60.0 *
          800x600        60.3     56.2 
          848x480        60.0 
          640x480        59.9

  一、打開終端,輸入cvt 1440 900  //顯示器的分辨率,折分辨率也是奇葩  

    將會獲得內容:1440x900 59.89 Hz (CVT 1.30MA) hsync: 55.93 kHz; pclk: 106.50 MHz  Modeline "1440x900_60.00"  106.50  1440 1528 1672 1904  900 903 909 934 -hsync +vsync 

  二、輸入:xrandr --newmode "1440x900_60.00"  106.50  1440 1528 1672 1904  900 903 909 934 -hsync +vsync

      :xrandr --addmode VGA1 "1440x900_60.00"  //此處的VGA1是顯示器名字,本身的是什麼就對號入座

      :xrandr --output VGA1 --mode "1440x900_60.00"  

  不出意外的話,分辨率將會變成設置的大小;固然這種設置,若是重啓設備估計又變回來了,怎麼辦呢?寫一個腳步放在啓動目錄裏邊。。。辦法太多了;下面我分享一個簡單直接的:

      cd ~

      vi .bashrc

       而後把上面的第二條須要輸入的內容(三行)原封不動的追加在文件末尾,這樣你一打開終端就會執行這個腳步,附帶着就設置一遍分辨率;

不過最好在末尾加一條命令clear(若是重複打開terminal就至關於重複設置分辨率,這樣系統固然不幹,你將會在終端上看到一些錯誤信息,因此這個clear就是爲了清除這些信息,有強迫症的人固然不能忍)。

若是能夠設置自啓動的話,將終端設置爲自啓動軟件就好了,這樣虛擬機一登陸,分辨率就設置好了,而且終端也彈出來了。

 

三、windows掛載linux共享文件夾用作虛擬網盤(較爲簡單的一種解決方案):

  爲何這樣作,這裏不解釋了,若是不想這麼作能夠不用往下看了,windows下用SI編輯源碼,linux下編譯源碼,,,,嗯這大概是最直接的需求;好處不少,下面說具體設置過程:

  《1》、安裝samba服務:

    apt-get install samb*

  《2》、修改配置文件:

    cd /etc/samba/

    vi smb.conf

    文件末尾追加:      

[public]
  path = /home/share
  public = yes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解釋一下以上內容,public將會是在windows下掛載時使用的文件夾名稱,至關於給文件夾「/home/share「」起了個別名;後面的屬性就是可寫可查看等等,最經常使用的話這幾個屬性就夠了;

 《3》、建立並設置linux共享文件夾:

  cd /home

  mkdir share

  chmod 777 share

  給共享文件夾最寬鬆的權限,方面windows下各類操做。

 《4》、windows下掛載:

  

  注意,文件夾是"/public" ,不是"/home/share";憑據驗證的話直接用linux的帳號和密碼;完成後效果以下圖所示:

  

以上內容是常用,長時間不用又忘了,因此至關於記個筆記,也但願可以幫到須要的人。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