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結束了。部門開會總結了過去的工做與將來的展望,也是個不錯的機會去回顧、審視、思考本身的 2018 年。玄難說過人與人的差距來自於思考與總結,我深深地認同這一點。架構
我也把本身的一部分思考寫下來,在公衆號裏和你們分享個人2018。框架
工做經歷模塊化
面對困難工具
上半年一開始,就被調整到一個新的項目。工做量大,時間短,穩定性要求高,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能夠借鑑。在屢次的指導與批評中,就這樣開工了,過程很坎坷,也遇到了不少挑戰與困難,經受了不少質疑與批評。無論怎樣,最終總算是保質保量完成了項目。組件化
改進優化性能
項目進行到後面的階段,你們都有了經驗和教訓,架構、工具、管理都有了大的提高,工做看起來愈來愈穩了。這時候我主導了其中一個關鍵的階段,扛着壓力設計方案、跨團隊溝通、編碼落地,感受本身的能力又有了提高。也許我工做比較主動吧,後面一直主動推着工做往前走,這也爲上半年的績效打下了基礎。優化
擁抱變化編碼
當我信心滿滿地準備開始下一個項目時,又被調去作國際化,換了主管,作了新的項目。探索未知的領域,摸索新的開發方式,沉澱架構能力。如此有挑戰的工做,真的太適合我了。來阿里 555 天,習慣了變化、困難與挑戰,愈來愈喜歡阿里。插件
工做感悟設計
選擇比努力重要
2018 年進步很大,來阿里工做對我來講是正確的選擇。對我而言,前兩家公司太安逸輕鬆了,沒有太多挑戰就沒有技術的進步和能力的提高,沒有進步就沒法實現目標。去年我還由於不適應阿里而悶悶不樂,今年已經明顯有了進步,感受離本身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關於架構的理解
從高內聚低耦合的基本原則,到模塊化、組件化、插件化的演進之路,咱們的架構在靈活性、擴展性、維護性、穩定性方面已經作到了很是優秀的水平。從開始的似懂非懂,到對架構有了本身的理解,如今可以影響架構、修改架構代碼,今年在架構方面有了不錯的進步。
認知水平的提高
一我的要進步,首先要提升本身的認知水平,而後才能提高能力。由於一我的的能力上線是不會超越認知上線的。今年在這個方面感覺特別明顯,尤爲是對架構的理解。認知水平的提高來源於平時的思考與總結,因此玄難纔會着重提到這兩點。有些人工做了多年,卻只是一年能力的重複,認知不提高一生都沒法再繼續進步。
工做方式的改進
從畢業進入第一家公司,主管就一直強調要寫日誌,第二家公司甚至強制你們寫日報,到了阿里卻沒有任何要求。我就這樣放鬆了本身,直到回顧和思考今年的工做,我才意識到日誌的重要性。看過《黑匣子思惟》的人都知道,只有客觀的記錄能夠幫助你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新寫日誌已經有兩個月了,感覺特別明顯,審視過去能看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數據驅動的意義
不少大公司都在講數據驅動,咱們的架構也是元數據驅動的表明。什麼是數據驅動呢?我在去年對數據驅動還只知皮毛,嘗試着寫了一個架構,就靠着這個架構帶給個人成長拿到了阿里的門票。直到今年看到了星環,再去審視團隊軟件架構的數據才真正理解了數據驅動的含義。數據驅動帶來的靈活性可以使得軟件架構有無限的可能和潛在的商業價值。
架構的領域特性
Spring、MyBatis 等都屬於通用的架構,具體的業務還須要在此基礎上去構建本身的業務架構。業務架構爲特定領域而誕生,但必定會在發展的路上演進出通用性的能力。阿里的 TMF 框架爲交易而生,現在已經成爲了星環的基石。在通用與領域之間、底層與業務之間、沉澱與重複之間須要把握好架構的邊界,只作應該作的。
架構的商業意義
不管是什麼樣的架構,都是爲了提效率、降成本而誕生。提供可複用的基礎能力,制定標準,對外輸出解決方案,才能實現這一目標。而我接下來的工做將圍繞着沉澱與輸出進行,從架構師的角度去推進軟件架構的發展,才真正明白了架構。
將來已來
今年最大的成長是學會了擁抱變化。擁抱變化是一種心態,不服輸,有勇氣打敗困難,同時也要求你有能力去承擔這一切。你擁有的是能力,還未擁有的是潛力,怎樣把潛力變成能力呢,惟有鼓起勇氣去經歷這一切。但願個人2019更加精彩,你也同樣,一塊兒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