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的進一步具象化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HelloJava。緩存

雲原生這個概念已經愈來愈深刻人心,但對「雲原生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仍然是各類各樣的解讀,最近對雲原生具體是什麼有了點感觸,因而寫下來分享和探討下。架構

我如今認爲雲原生實際上是讓衆多的公司,經過基於雲的產品迅速得到在構建一個如今這個時代的應用(是否是有點像 AWS 一直講的 Modern Applications)所必需的各類基礎能力(如:極強的規模伸縮性、極高的可用性、極低的創新/運營成本、大數據的分析/運營能力等等),而不須要像之前的不少公司,爲了具有這些能力,投入巨大,或者用另一句話說:雲原生就是專業的基礎能力普惠化,隨手可得框架

當今時代的應用和多年前的應用面臨的情況差異太大,這個差別和當今業務面臨的激烈競爭和玩法有很大的關係,我之前一直以爲像阿里在發展過程當中積累的不少能力,外面不多有公司會須要,就像當年百億、千億美金的公司是多麼難纔出現,但如今看來則徹底不同,因此這也奠基了當今時代的應用在技術層面能力的要求也遠不同,簡單說幾個點:異步

  1. 對可用性的要求遠高於之前的應用:如今的應用一般一上線對可用性要求就已經不低了,由於一旦出問題就很容易把用戶送給競對;
  2. 對伸縮性的能力要求也遠比之前高,主要體如今兩個方面:一是團隊規模,如今的業務公司很容易迅速發展到百人以上,而百人以上的研發效率如何保持儘可能不降低,這對系統的伸縮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二是用戶規模,如今衆多業務的用戶規模能夠很快地突破百萬、千萬規模,這就要求系統必須能根據用戶規模快速地伸縮;
  3. 創新和運營的成本必須低:業務競爭無比激烈,快是關鍵,因此怎麼在不須要太大投入的狀況下快速上線各類業務,是無比重要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運營的成本,這個是和如今應用的用戶規模、激烈競爭密切相關的;
  4. 大數據的玩法:如今的不少業務對獲客、推薦、搜索等的大數據化要求仍是至關高的。

阿里是一家在自身發展過程當中,逐步碰到上述的挑戰(當年的競爭環境基本還不會要求一個業務上來就把各類能力具有好),但之前也沒有云可用,因此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積累各類能力,如今經過開源、雲商業化對外輸出這些能力,使得即便到了如今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各類有業務創新想法的同窗們,仍是能夠像當年同樣快速上線業務,而不是要先投入巨多力量、花費巨多時間把須要的基礎能力打磨出來。分佈式

我本身並無徹底經歷阿里的發展過程,接下來主要仍是簡單說下我本身經歷的一些。大數據

  1. 在 2007 年,淘寶在基礎能力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伸縮性,兩個現象當時都出現了:用戶數量大量增長,加機器已經基本要加到瓶頸了;研發人員大量增加,研發效率下滑很是明顯。在這個階段,淘寶作了一輪很是重要的架構改造,磨練出了例如服務框架、消息中間件、分庫分表方案、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緩存等基礎技術產品,結合業務架構的從新設計,很好地解決掉了伸縮性的問題。
  2. 在 2009 年,淘寶面臨了可用性問題,常常出各類故障,因而開始積累各類監控、快速恢復、tracing、系統設計裏如非關鍵路徑異步化等技能。可用性這塊的投入一直在持續,到後來爲解決 雙11 這種特殊狀況的可用性、肯定性訴求而創造的全鏈路壓測;經過同城雙活、異地多活的多機房體系構建的強容災能力以及快速恢復能力等;以及在線下場景加入後來面臨的不同的可用性方案等。各類場景的高可用方案的積累,也使得業務的可用性愈來愈有保障。
  3. 2011 年左右,阿里開始以爲將來在資源投入上的運營成本可能會很誇張,因而在 2011 年開始經過容器化來提高機器使用效率、持續進行成本優化,後來又持續經過雲資源彈性來解決 雙11 這類型的短時高峯的成本投入問題,經過在線離線混部解決大數據機器投入愈來愈大、在線機器集羣利用率不高產生浪費的問題,通過多年努力,使得業務在高速增加的狀況下,機器資源投入上的運營成本仍是相對可控的。

如上文所講,阿里是依靠巨大的人力投入、場景打磨和多年的持續投入才逐漸造成了完備的能力。而如今的業務,則能夠用雲原生的方式構建,使自身一上來就具有這些能力,至少可以讓本身在現在激烈且要求更高的業務競爭環境中,不會在這些基礎能力上拖後腿,以此能夠花更多的精力、時間、資源在真正的業務創新上。這樣具象化的雲原生對整個社會的創新仍是至關有價值的。優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