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瞭解不知道,TCP/IP這個經典的協議,比想象中要複雜許多,細究下去才知道,一本講TCP/IP協議的書的厚度能夠與數據結構書媲美了。html
TCP/I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譯名爲傳輸控制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又名網絡通信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絡的基礎,由網絡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編程
通俗來講,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從新傳輸,直到全部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因特網的每一臺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來源:百度百科安全
如今的網絡系統是分層的,理論上有OSI模型,工業界有TCP/IP協議簇。其對好比下:服務器
能夠看出對於TCP/IP協議來講,最主要的是這四個層:
連接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網絡
但首先,咱們須要知道TCP在網絡OSI的七層模型中的第四層——Transport層,IP在第三層——Network層,ARP在第二層——Data Link層,在第二層上的數據,咱們叫Frame,在第三層上的數據叫Packet,第四層的數據叫Segment。數據結構
Data Link Layersocket
Network Link Layerui
Transport Layerspa
互聯網的每一層,都定義了不少協議。這些協議的總稱,就叫作"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 Suite)。它們是互聯網的核心。.net
咱們在這裏主要討論TCP/IP協議
以訪問Google爲例:
TCP數據包的標頭長度爲20字節,加上嵌入HTTP的數據包,總長度變爲4980字節。
IP數據包的標頭長度爲20字節,加上嵌入的TCP數據包,總長度變爲5000字節。
以太網數據包的數據部分,最大長度爲1500字節,而如今的IP數據包長度爲5000字節。所以,IP數據包必須分割成四個包。由於每一個包都有本身的IP標頭(20字節),因此四個包的IP數據包的長度分別爲1500、1500、1500、560。
根據IP標頭的序號,Google將四個包拼起來,取出完整的TCP數據包,而後讀出裏面的"HTTP請求",接着作出"HTTP響應",再用TCP協議發回來。
本機收到HTTP響應之後,就能夠將網頁顯示出來,完成一次網絡通訊。
握手?:即創建鏈接
揮手?:即斷開鏈接
標誌位:共6個,即URG、ACK、PSH、RST、SYN、FIN等,具體含義:
(A)URG:緊急指針(urgent pointer)有效。 (B)ACK:確認序號有效。 (C)PSH:接收方應該儘快將這個報文交給應用層。 (D)RST:重置鏈接。 (E)SYN:發起一個新鏈接。 (F)FIN:釋放一個鏈接。
對於這個,剛據說時,也感受很困惑,揮手,這裏應該是放手(斷開鏈接)的意思吧,握一次手,放一次手,因此不也應該是3次揮手嘛?且看細解:
所謂四次揮手(Four-Way Wavehand)即終止TCP鏈接,就是指斷開一個TCP鏈接時,須要客戶端和服務端總共發送4個包以確認鏈接的斷開。
在socket編程中,這一過程由客戶端或服務端任一方執行close來觸發,整個流程以下圖所示:
因爲TCP鏈接時全雙工的,所以,每一個方向都必需要單獨進行關閉,這一原則是當一方完成數據發送任務後,發送一個FIN來終止這一方向的鏈接,收到一個FIN只是意味着這一方向上沒有數據流動了,即不會再收到數據了,可是在這個TCP鏈接上仍然可以發送數據,直到這一方向也發送了FIN。首先進行關閉的一方將執行主動關閉,而另外一方則執行被動關閉,上圖描述的便是如此。
同時發起主動關閉的狀況:
此時,就能夠回答困擾本身的問題啦:
這是由於服務端在LISTEN狀態下,收到創建鏈接請求的SYN報文後,把ACK和SYN放在一個報文裏發送給客戶端。而關閉鏈接時,當收到對方的FIN報文時,僅僅表示對方再也不發送數據了可是還能接收數據,己方也未必所有數據都發送給對方了,因此己方能夠當即close,也能夠發送一些數據給對方後,再發送FIN報文給對方來表示贊成如今關閉鏈接,所以,己方ACK和FIN通常都會分開發送。因此就會出現確認方Ack=發起方Req+1。
通俗易懂深刻理解TCP協議(上):理論基礎-網絡編程/專項技術區 - 即時通信開發者社區!
互聯網協議入門(一) - 阮一峯的網絡日誌
理論經典:TCP協議的3次握手與4次揮手過程詳解-網絡編程/專項技術區 - 即時通信開發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