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對ASP.NET網站進行優化的時候,每每不是隻是懂得ASP.NET就足夠了的。 在優化的過程當中,通常先是找出問題可能存在的地方,而後證實找出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的問題,確認以後,在進行一些措施。系列文章在結構上的安排是這樣的:先講述前端的調優,我會在文章的標題後面標上」前端」,若是是後臺代碼的調優,我會在標題上標上」後端」,若是是數據庫設計的調優,我會在標題上標上」數據庫」,但願你們多多提建議。javascript
本篇主要剖析過程,讓你們有個全面的瞭解,下一篇就開始分步剖析了。css
本篇的議題以下:html
剖析頁面的解析過程前端
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優化點java
剖析頁面的解析過程數據庫
頁面的解析過程,這裏說的過程不是咱們常說的ASP.NET頁面的生命週期的過程,並且瀏覽器請求一個頁面,而後瀏覽器呈現頁面的過程。後端
在本篇的文章中,我會先闡述頁面的解析過程,顯示從總體上闡述,而後在每個點上提出優化的方法。先總體,後局部。瀏覽器
當瀏覽器在請求一個Web頁面是從URL開始的。下面就是過程描述:緩存
1. 輸入URL地址或者點擊URL的一個連接服務器
2. 瀏覽器根據URL地址,結合DNS,解析出URL對應的IP地址
3. 發送HTTP請求
4. 開始鏈接請求的服務器而且請求相關的內容(至於請求時怎麼被處理的,咱們這裏暫時不討論,只是後面的文章要討論的問題)
5. 瀏覽器解析從服務器端返回的內容,而且把頁面顯現出來,同時也繼續進行其餘的請求。
上面基本上就是一個頁面被請求到現實的過程。下面咱們就開始剖析這個過程。
當輸入URL以後,瀏覽器就要知道這個URL對應的IP是什麼,只有知道了IP地址,瀏覽器才能準備的把請求發送到指定的服務器的具體IP和端口號上面。
瀏覽器的DNS解析器負責把URL解析爲正確的IP地址。這個解析的工做是要花時間的,並且這個解析的時間段內,瀏覽器不是能從服務器那裏下載到任何的東西的。可是這個解析的過程是能夠優化的。試想,若是每次瀏覽器每次請求一個URL都須要解析,那麼每次的請求都有一點的時間消耗,可能這個時間消耗很短,可是性能的提高就是一點點的「調」出來的。若是把對應URL和IP地址緩存起來,那麼當再次請求相同的URL時,瀏覽器就不用去解析,而是直接讀取緩存,這樣勢必會快一點。
其實瀏覽器和操縱系統是提供了這樣的支持的。
當得到了IP地址以後,那麼瀏覽器就向服務器發送HTTP的請求,下面咱們就稍微看下這個發送請求是怎麼樣被髮送的:
1. 瀏覽器經過發送一個TCP的包,要求服務器打開鏈接
2. 服務器也經過發送一個包來應答客戶端的瀏覽器,告訴瀏覽器鏈接開了。
3. 瀏覽器發送一個HTTP的GET請求,這個請求包含了不少的東西了,例如咱們常見的cookie和其餘的head頭信息。
這樣,一個請求就算是發過去了。
請求發送去以後,以後就是服務器的事情了,服務器端的程序,例如,瀏覽器清楚的文件是一個ASP.NET的頁面,那麼服務器端就把請求經過IIS交給ASP.NET 運行時,最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以後,把最後的結果,固然,通常是以是以html的形式發送到客戶端。
其實首先到達瀏覽器的就是html的那些文檔,所謂的html的文檔,就是純粹的html代碼,不包含什麼圖片,腳本,css等的。也就是頁面的html結構。由於此時返回的只是頁面的html結構。這個html文檔的發送到瀏覽器的時間是很短的,通常是佔整個響應時間的10%左右。
這樣以後,那麼頁面的基本的骨架就在瀏覽器中了,下一步就是瀏覽器解析頁面的過程,也就是一步步從上到下的解析html的骨架了。
若是此時在html文檔中,遇到了img標籤,那麼瀏覽器就會發送HTTP請求到這個img響應的URL地址去獲取圖片,而後呈現出來。若是在html文檔中有不少的圖片,flash,那麼瀏覽器就會一個個的請求,而後呈現。
到這裏,你們也許感受到這種方式有點慢了。確實這個圖片等資源文件的請求的部分也是能夠優化的。暫不說別的,若是每一個圖片都要請求,那麼就要進行以前說的那些步驟:解析url,打開tcp鏈接等等。開鏈接也是要消耗資源的,就像咱們在進行數據庫訪問同樣,咱們也是儘量的少開數據庫鏈接,多用鏈接池中的鏈接。道理同樣,tcp鏈接也是能夠重用的。可是重用也有問題:若是兩個圖片它們的url地址以下:
- <img src="q1.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2.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3.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4.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5.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6.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7.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8.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9.gif" height="16" width="16" />
- <img src="q10.gif" height="16" width="16" />
請求這些圖片的時間消耗以下圖:
你們首先看到最上面的黃線的部分,這個黃線就表明了瀏覽器打開鏈接,黃線的後半部分爲藍色,就表示瀏覽器請求到了html的文檔。
最上面的第二條藍線就表示第一個圖片已經請求到了,此時請求這個圖片使用仍是以前的一個tcp的鏈接。
你們在看到第三條線,前部分是×××的,表示請求第二個圖片的時候又開了一個tcp的鏈接,這條線的後半部分爲藍色,表示圖片已經請求到了。
剩下的要請求的一些圖片都使用上一個tcp鏈接。
確實,tcp的鏈接時充分的被使用了,可是圖片下載的速度確實慢了,從圖中看出,圖片是一個個的順序的下載下來的。整個頁面的響應時間可想而知。
若是採用下一種方式,如:
其實這就是一個權衡的問題了。
實際上瀏覽器也是內置了以一些優化方式的,例如緩存圖片,腳本等。或者採用並行下載圖片的方式,談到並行下載,就如上圖所看到的,勢必會消耗更多的鏈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