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對方不理你,只怪你本身不會提問!html
在生活和工做中,每一個人都不免會向他人請教或交流問題,也會被他人提問。做爲提問方,若是隻是提出(拋出)一個問題,那很簡單,而若是但願優雅地提出問題並獲得對方高效地答覆卻很難。其實大多數狀況下,問題出在提問方。
我也常常會向其餘人提問,也會頻繁收到他人的提問,因爲通信工具的變化,這些場景基本都發生在線上(微信、qq、其餘即時通信工具),這些場景中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各類提問方式,曾經很困惑爲啥不少人提問方式讓人很難接受,就特地查了下網上其餘人有沒有相應的困惑,發現的確不少人都有,所以就打算寫一篇文章來記錄一下本身的一些思考,也算是方便本身能換位思考從而學會更好地提問,也但願屏幕前的你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本文來源『聞波 博客園』——提問很簡單,但會優雅而高效地提問卻很難,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web
下面就從提問的各個方面闡述下本身的見解,若有異議,能夠留言,各抒己見,不能及時回覆,也請諒解!算法
萬事開頭難——如何打招呼微信
「在嗎?」「你好,請問你在嗎?我有問題想問你?」「在嗎,有時間嗎?」相信不少喜歡提問的人應該常常會用這種「開場白」,可是每次看到這樣一句,其實好想說「不在!我沒時間!」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找人第一句變成了「在嗎?」。不少次比較尷尬的是有時候真的很忙,等我看到消息時,是好幾個小時以前的一句「在嗎」,而後看到了嘛,只好回覆一句「在,剛看到,有什麼事嗎?」,而後對方如今又不在了,而後就沒有而後了咯(/攤手)
第一,對方沒有這麼閒也沒有這個義務一直守在屏幕對面盯着聊天窗口。
第二,活着好好的呢!不必作一個活體檢測吧?
第三,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時間安排,無論對方如今忙不忙有沒有時間回覆,直接問對方有沒有時間都不妥。
固然,上面說得有點過了,意思很明瞭,就是別把「在嗎」做爲打招呼的第一句,你是要提問,不須要先三次握手創建一個TCP鏈接並獨佔信道,有問題直接提出來就好,只來一句在嗎之類的會讓被提問者對你造成不好的第一印象,後面的問題回答效率可想而知了。
那說到底該怎麼開場呢?
應對策略:若是是熟人或者不久以前已聯繫過,直接來個爽朗的稱呼後直接拋出問題便可;若是是陌生人第一次聯繫或者不肯定對方是否熟悉本身,請先作個對分析後面問題強相關的簡短自我介紹,緊接着拋出問題。若是就是想要禮貌而且問題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那就在最後加上一句「麻煩有空的時候幫忙看看」之類的就能夠。機器學習
提問重頭戲——如何拋出問題工具
就拿我收到過的問題爲例吧:「請問下C++我該怎麼學好?」「我安裝XXX一直報錯怎麼辦啊?」「機器學習難不難?怎麼入門啊?」「是考研好仍是直接去找工做好?」「有人會***技術的嗎?」(在羣裏提問)……
就舉這些吧,還有相似的讓人無法回答的問題數不勝數。換位思考並仔細分析下這些問題就能發現,爲何這些問題很差回答?無背景、問題寬泛、適應性差、因人而異、缺少預先思考等等。若是你還在這樣問問題,請收手吧,你不只會讓對方抓狂,還會讓你本身更懶散而效率低下!任何問題都有問題的背景,任何不闡述背景的問題都是說廢話!在問問題以前想好一件事:對方未必知道你如今所處的背景,你基礎如何,在什麼環境下安裝的什麼版本的軟件,你什麼專業,對這個行業熟悉程度如何,你本身的人生規劃是什麼,考研動機是什麼。這些基本的細節對方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另外,也碰到過有部分人提問的時候直接摔了一個截圖給我就沒下文了,讓我默默看圖不說話?的確專業性的問題配上圖比本身囉嗦好幾句要好得多,可是必定不能只有圖沒有上下文解釋說明本身的疑問是什麼,須要關注圖中哪些信息(最好能截圖的時候圈出須要關注的信息,而且記住儘可能保留與問題相關的大圖!截大圖!)
應對策略:拋出問題必須注意拋出方式,說出重點的背景細節再提問。學習
提問忌諱點——哪些不應問搜索引擎
知道了該怎麼開頭,怎麼拋出問題了並不夠,還須要知道哪些問題不應問,或者說不能直接問的問題該怎麼問。
「編譯報錯顯示XXXXX是什麼意思啊?要怎麼解決」「XXX算法是怎麼實現的啊?」「我要怎麼調試個人代碼啊?」
遇到這類問題,我也是蠻心衰的,問這種問題的人給個人第一印象是:不會主動去搜集信息、甘願作一隻伸手死黨、不尊重和珍惜對方的時間(可歸結爲一句就是不會提問卻就愛提問,你能夠保持好奇心,但請不要放棄獨立思考)
應對策略:合理並充分利用搜索引擎spa
提問結束語——如何結束提問更優雅調試
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人:耐心回答完他的提問和連續的疑問後,他就不見了,也不知道是沒看到,仍是看到了也領會了就是不想回復,仍是仍沒理解很差意思繼續追問,反正就是忽然不理我了,我也很絕望啊,能尊重下對方嗎?給個適當的反應仍是頗有必要的。
也曾有這樣的提問者:在他的提問中與他探討出這類問題的各個角度的解讀,完事了會表達真誠的感謝或者直接來個紅包表示下謝意,金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懂得去感謝別人的付出,尊重他人的勞動。
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良好的提問結束方式能讓下次提問的反饋來得更順暢,這一次問題的愉快結束也是下一次問題愉快的開始。
應對策略:表示感謝是對回答者最大的尊重
轉載請註明出處:『聞波 博客園』——提問很簡單,但會優雅而高效地提問卻很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