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7年碩士畢業,當時在鄭州的薪水是3000,去的是一家研究所。程序員
那個時候的薪水還算是正常吧?其餘作通訊的,跟個人差不太多。算法
同窗裏去北京的薪水廣泛在6000左右。架構
到了08年的時候我也去了北京,薪水就在6000上下,同年進了搜狐。學習
HR問我要多少薪水。我說我要6500,我換工做是由於實在是跑的太遠了,想找一個近一點的。區塊鏈
後來。。HR直接給了我7K的薪水,我猜我應該是拿到了程序員在搜狐的最低薪水,領導和HR都看不過去了。大數據
加上績效餐補,差很少9K左右。後來打聽到08年09年先後,入職搜狐的薪水都在10K先後。ip
那個時候,程序員的薪水已經有了比傳統行業高一些的勢頭,可是差距尚未這麼大,高職拿高薪,在當裏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直播
09年跳出去,到一家金融機構作算法,薪水12K。it
這個薪水在當時算是中等偏上,老闆從美國回來,跟Lindin創始團隊中的誰誰誰有點淵源,對算法很推崇。入門
後來作了一年左右的算法,實在以爲沒意思,繼續作架構,帶團隊,慢慢開始招人,對薪水的大概認知是:三年之內,6K~8K之間。
同年搜狐白社會團隊陸續離職,去了新浪,阿里,騰訊等,薪水應該在14~16K之間。
因此那一波的薪水漲幅,受益於阿里和騰訊和新浪的因素,已經開始出現倒掛現象,剛畢業的本科應屆生,已是6K左右的起薪水了。
再到後來,我本身的薪水大概是在14K,18K,22K的漲幅走,差很少是在2014年,可是公司的發展不太好,以前是能夠給出比同行略高的薪水,後面就基本上給出的去同行略低的薪水了。
其餘同事同期應該已經在24K~28K之間。
這段時間,最瘋狂的就是團購,千團大戰的時候,薪資漲的飛快,技術的力量在那個時候爆發出來,融資也極其火熱,有了錢,就是要搶人,而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時候,給互聯網輸送彈藥的學校和培訓機構,並沒能承擔起這個職責。
遍地挖人,挖的是有能力的人。
而一樣有一大批人不具有在工做崗位正常工做的能力。
因此兩極分化挺嚴重的,一種是學習能力強的人,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不斷的進取,拿到的Offer愈來愈高,實際上公司之間的戰爭,就是搶奪人才的戰爭,哪些公司的技術水平高,哪些公司犯錯的成本就低。
而在當時,錯過一個月,可能就會錯過一個世紀。
也造就了無數培訓機構收金機器的形象,同時各個公司對培訓機構異常反感。
後來O2O的時候又瘋狂了一波,傳統企業入場互聯網,商超,地產,醫院,汽車等,又是不缺資金,只缺人。
我在這個時候去了龍湖,爲了避免讓本身的青春虛度,但願可以找一個好平臺作一票大的。
薪水升到了30K,惋惜在龍湖仍是未能大展拳腳。
同年去了一家P2P公司。
P2P又是推造程序員高薪的推手。互聯網+先落在了金融身上,金融缺錢麼?
那時候我年薪50萬左右,Title是CTO。
同年我原來搜狐的同事們,薪水比我略高,去了京東,滴滴,美團這些新興公司,也有陸續出來創業的同事。
我過去幾家公司的小弟,工做5年左右,薪水在25K上下。
再後來P2P一片混亂,實在不想在金融圈混了,算起來,作了6年金融,一直不喜歡,就要本身出來作事。15年的時候臨時被朋友拉過幫忙,作技術總監,年薪定格在60萬。
手下50多我的,招人定薪都是我來的,5~7年差很少30K。這個薪水纔算得上有一點競爭力的。
那個時候,程序員的薪水已是遠超同行業了,其餘行業,大概10年左右,仍是在8K~10K之間。
在我創業這幾年裏,我原來的同事們,繼續高歌猛進,在百度,聯想,滴滴,阿里,騰訊,Vipkid,金山等都是高管或者是高T。
百萬年薪不是特別大問題。
反正我是追不上了,每月只能拿3000塊錢的保底工資。
再回過頭來看一下程序員的薪水爲何這麼高。
有三個主要的因素。
第一個,互聯網這個行業,對學習能力要求特別強,在互聯網職業介紹一文中,我介紹過,不一樣的職業有不一樣的學習週期。
這是一個你在學校裏學的東西只是入門的職業,在工做中持續不斷的學習,是互聯網行業的特殊,每過兩年,技術更新換代一次很正常。
這樣,就造就了人才缺口。
算法,大數據,區塊鏈,支付,電商,直播等各個職業,都創造了人才缺口,有人才缺口,才致使有市場需求。
第二個,互聯網目前來看,融資起到了很大的做用,傳統行業要利潤,要利潤就要計算成本, 要成本就表明着不會在虧本生意。
而互聯網要規模,特別是在16年以前的八年之中,瘋狂的要規模,不計成本,拿到投資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怎麼樣儘快的把手裏的錢花出去。
怎麼花?擴團隊,從50人,擴張到300人,1000人。
跟着就是投廣告,作運營,收購公司。
這是投資的性質決定的,融了3000萬,1個億,你不花幹嗎?投資人把錢給你要的是擴張,而不是存銀行收固定利息,畢竟他們要支付給GP的利息更高啊。
第三個,大學教育脫節嚴重,培訓機構中氣不足。
有了缺口,有了資金,剩下就是人力儲備。
不管是大學,仍是培訓機構,別說批量生產出來高質量的工程師,連獨立完成項目,不延期,無Bug的工程師都很難作到。
彈藥不足,看着從業人不少,可是大多數都是「真學渣」。真學渣和僞精英,是當前互聯網職業的兩大毒瘤,但也是程序員薪水升高的因素之一。
真學渣給你們帶來的認知是,你花3K請10我的,不如花3萬請1我的,除了技術,管理和社保等都不少啊。
因此,互聯網職業比其餘行業薪水高的緣由,大概就是這樣三種。
可是坦白的說,恐怕最核心的仍是互聯網公司要的是規模,纔會捨得這麼出錢,不計成本,只要最好的人作最好的事。
畢竟,和互聯網相對應的,傳統IT企業,薪水和互聯網比差好遠。差很少20K就到頂了。
計算機不等於IT,這一點弄明白了,就容易理解爲何不少碼農會說本身的薪水沒有那麼高了。
因此說,題主說的程序員其實不徹底對,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纔會相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