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雲原生筆記

IaaS、PaaS和SaaS就是雲計算的三種服務

 

IaaS也就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擁有了IaaS,就能夠將引薦外包到別的地方去。IaaS公司會提供場外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也能夠選擇租用。節省了維護成本和辦公場地,公司能夠在任什麼時候候利用這些硬件來運行其應用。服務器

目前比較知名的IaaS公司有亞馬遜、Bluelock、CSC、GoGrid、IBM等。網絡

 

PaaS即軟件即服務(Platform-as-a-Service),

某些時候也被叫做中間件。全部的開發均可以在這一層進行,節省時間與資源。PaaS公司能夠提供各類開發和分發應用的解決方案,好比虛擬服務器和操做系統等,能夠節省硬件上的費用。架構

PaaS公司與IaaS公司有許多重疊,除了上面列出的那些以外,還有Google、Microsoft Azure、Force.com、,Heroku、Engine Yard等。負載均衡

 

最後則是SaaS,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也是咱們目前普通用戶接觸最多的層面,在網絡上任意一個遠程服務器上的應用都是屬於SaaS。好比如今阿里的釘釘、JIBUU以及蘋果的iCloud都屬於這一類。運維

比較知名的SaaS公司有Salesforce、workday、Slack等。微服務

 

用披薩比喻工具

IaaS:

他人提供廚房、爐子、煤氣,你使用這些基礎設施,來烤你的披薩。雲計算

PasS

除了基礎設施,他人還提供披薩餅皮, 你只要把本身的配料灑在餅皮上,讓他幫你烤出來就好了。也就是說,你要作的就是設計披薩的味道(海鮮披薩或者雞肉披薩),他人提供平臺服務,讓你把本身的設計實現。spa

SaaS操作系統

他人直接作好了披薩,不用你的介入,到手的就是一個成品。你要作的就是把它賣出去,最多再包裝一下,印上你本身的 Logo

 

 


 

雲原生

所謂雲原生,它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套技術體系和一套方法論,而數字化轉型是思想先行,從內到外的總體變革。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潮流,是雲計算的一個必然導向。

 

在容器技術、可持續交付、編排系統等開源社區的推進下,以及微服務等開發理念的帶動下,應用上雲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隨着雲化技術的不斷進展,雲原生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雲原生並非一個產品

最近討論雲原生應用愈來愈多。關於雲原生應用,簡單地說,就是大多數傳統的應用,不作任何改動,都是能夠在雲平臺運行起來,只要雲平臺支持這個傳統應用所運行的計算機架構和操做系統。只不過這種運行模式,僅僅是把虛擬機當物理機同樣使用,不可以真正利用起來雲平臺的能力。

雲並不是把原先在物理服務器上跑的東西放到虛擬機裏跑,真正的雲化不只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事情,應用也要作出改變,改變傳統的作法,實現雲化的應用——應用的架構、應用的開發方式、應用部署和維護技術都要作出改變,真正的發揮雲的彈性、動態調度、自動伸縮……一些傳統IT所不具有的能力。這裏說的「雲化的應用」也就是「雲原生應用」。雲原生架構和雲原生應用所涉及的技術不少,如容器技術、微服務、可持續交付、DevOps等。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認爲雲原生系統需包含的屬性:

容器化封裝:以容器爲基礎,提升總體開發水平,造成代碼和組件重用,簡化雲原生應用程序的維護。在容器中運行應用程序和進程,並做爲應用程序部署的獨立單元,實現高水平資源隔離。
自動化管理:統一調度和管理中心,從根本上提升系統和資源利用率,同時下降運維成本。
面向微服務:經過鬆耦合方式,提高應用程序的總體敏捷性和可維護性。

 

 

雲原生的四要素:持續交付、DevOps、微服務、容器

容器技術:

Docker是軟件行業最受歡迎的軟件容器項目之一。思科、谷歌和IBM等公司在其基礎設施和產品中使用Docker容器。
Kubernetes是軟件容器領域的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項目。Kubernetes是一個容許自動化部署、管理和伸縮容器的工具。爲了便於管理其容器,谷歌創建了Kubernetes。它提供了一些強大的功能,例如容器之間的負載均衡,重啓失敗的容器以及編排容器使用的存儲。

 

雲生態圈:

 

資料參考:

http://www.sohu.com/a/255182751_219833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