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三年前,你沒據說過雲服務器這個概念,情有可原。可是現在要是再說本身沒據說過雲服務器這個名字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若是你還不瞭解什麼是雲服務器,就讓咱們一塊兒來看看雲服務器究竟與傳統服務器有什麼區別吧。安全
要想了解雲服務器的概念,咱們能夠玩一個拆詞遊戲,即雲服務器=雲+服務器,這種解釋雖然粗暴,但話糙理不糙。服務器
雲(Cloud)這個名詞在IT用語中,通常指雲計算(Cloud Computing)。雲計算是在近十年開始發展起來的,往遠了追溯是1959年6月,一篇虛擬化的論文,爲今天的雲計算奠基了基礎;往近了說,是在2008年Gartner報告中指出,雲計算表明了將來方向,雲計算正式成爲煊赫一時的IT名詞。網絡
服務器,多爲銀白色金屬盒子,內部包括馮諾依曼理論的基本工做原理中的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幾大部分,與普通PC機最大不一樣是:計算速度高、傳輸速率更快等。實在沒概念的,能夠把服務器理解爲超級牛的PC機(實際上,目前不少很牛的DIY機器都是從服務器上借鑑的)。在應用上,服務器幾乎無所不在,好比你在打遊戲,發郵件時都會用到服務器,若是想要瀏覽牆外世界也須要代理服務器的幫助。運維
數據中心網站
那麼,雲+服務器到底是什麼呢?雲計算
百度百科將其解釋爲「雲服務器是一種簡單高效、安全可靠、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計算服務。」spa
維基百科中,還沒有收錄這個名詞,可是在搜索過程當中咱們能將其導入到Rackspace,這家成立於1998年的全球三大雲計算中心之一,其另外一個爲人所知的名號是開源雲平臺OpenStack的建立者(另外一位建立者爲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
筆者認爲,雲服務器能夠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將傳統服務器集中在一塊兒,進行彈性分配與管理的模式,這種解釋與百度百科中的解釋類似,這也是真正讓「網絡及計算機」的論斷成爲現實的雲服務器。;另外一種是,專門爲了雲計算應用環境(如BAT、谷歌、亞馬遜、微軟)而提供的服務器叫作雲服務器(這個概念比較窄,咱們暫不討論)。blog
衆所周知,網絡及計算機的概念(The Network Is Still The Computer)是1984年,Sun公司聯合創始人John Gage作出的推論,這在當時的IT圈內得到的更多的是冷眼相待,由於當時的計算機尚未普及,更談不上現在發達的雲計算網絡了。遊戲
那麼,咱們爲何今天說33年前的推論在今天得到了驗證呢?
提到今天的雲服務器,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技術基礎,也是雲服務器理念的「啓蒙者」——虛擬化。由虛擬化技術引起的雲真正的將雲計算帶到了現實中。因此,雲計算吸收了虛擬化中的部分優勢,諸如:按需分配、彈性供給等重要特性。也真是由於這些特性,雲計算常常被比喻成水龍頭,可以控制流量大小。
雲服務器就像水龍頭
今天的雲服務器究竟與傳統的雲服務器有什麼不一樣,咱們能夠從如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成本預算。應該說成本預算是現在雲計算大火的第一推手,由於任何一個企業都會考慮本身的IT成本控制,儘可能下降IT成本支出,而云計算的出現極大下降了企業IT採購成本、IT運維成本。
安裝部署。IT部署看似是個小事兒,實際上過去大型企業的IT部署是很耗費時間精力的,而小型企業在IT部署過程當中也經常面臨技術經驗不足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在雲服務器出現以後獲得了改善,雲服務器的同一控制平臺可以將過去須要幾天時間不熟的人物,在十幾分鍾內完成,同時,中小企業也能夠採用直接付費的方式,不用再擔憂沒法順利完成部署或遇到其它問題了。
平常運維。根據相關統計顯示,一個企業的運維成本每每要高於採購成本,這無疑證實了平常運維的重要性。經過雲服務器,企業不用再花大筆金錢來留住一個經驗豐富的運維人才。
彈性擴展。這是幾乎是雲服務器可以得到承認的根本緣由。舉個簡單的例子:咱們都知道12306或者京東這樣的網站會有明顯的流量高峯期與低谷期,若是選用傳統服務器企業爲了避免會產生頁面壞死,就須要按照最大流量需求來購買服務器。而云服務器出現後,這些網站就能夠實現按需購買,高峯期將流量引入雲服務器中,低谷來臨時就縮減本身的雲服務器範圍,減小開支。
原文出自騰訊雲技術社區原文連接https://www.qcloud.com/community/article/23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