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大學-5-34-林陸

一.個人大學html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是一因此航空宇航爲特點,以工爲主,工、理、文、經、管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國防科工局與遼寧省共建高校,是空軍依託培養後備軍官的全國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緊缺人才(航空航天)培養基地,已經基本建設成爲「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老工業振興人才培養基地」 和「空軍後備軍官培養基地」。
      學校始建於1952 年,是原航空工業部所屬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爲「瀋陽航空工業學校」,後歷經「東北第一工業學校」、 「瀋陽航空學院」、「瀋陽航空工業學院」等發展階段,於2010年3月正式改名爲「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學校佔地1860畝,建築面積55.9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7.4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65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及文獻116萬冊,各種報刊3600餘種。現有各種學生22000餘人。
      學校擁有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4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可在10 個領域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擁有1個遼寧省一流特點學科,4個省級培育學科項目,1個國防科工局國防主幹學科;現已造成了以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巡航導彈技術與工程、航空航天推動系統、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和材料加工工程等爲研究特點的「航空航天設計製造」和以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突防技術與防護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通訊與信息系統和導航、制導與控制爲研究特點的「信息與控制」兩大學科羣。中國航空研究院依託學校成立中航研究院瀋陽分院,聯合開展博士生培養工做。
     沈航下設22個教學單位;現有57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6個國家級特點專業,2個國家國防科工局國防重點專業和國防緊缺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示範專業, 7個省級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重點支持專業;現有省級精品系列課程22門;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年來,前後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0餘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一等獎8項;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科技大賽,得到省級以上獎項67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290餘項,競賽成績位於遼寧省高校前列。
      建校以來,學校爲國家航空航天等國防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各種畢業生9萬餘人,其中萬餘人就任於航空航天等國防科技企事業單位,千餘人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百餘人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等高層管理職務,爲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學校本科畢業平生均就業率在95%以上。
      學校現有1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航空製造工藝數字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全國34 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之一。通用航空重點實驗室是遼寧省「十二五」重大學科平臺,成功研製了三款新能源飛機,其中,我國首型電動雙座飛機「銳翔」(RX1E),是世界上僅有的按照美國ASTM標準進行適航審定的四款飛機之一,是國家民航管理局頒發「適航型號合格審定證書」的第一款電動輕型飛機。沈航大學科技園是遼寧省人民政府重點建設的大學科技園之一,年產值超億元。近五年以來,學校前後承攬國家和省市及企業委託項目近1300項。在覈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700餘篇,被SCI、EI、ISTP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2000餘篇。自2013年以來,學校年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
      學校現有教職工1632人,專任教師986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備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494人,具備博士學位的教師301人。現有國家國防科工局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遼寧省創新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遼寧省教學名師10人,校級教學名師30人,遼寧省青年骨幹教師23人;國家外專局「千人計劃」高層次外國專家1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校級學科學術帶頭人38人;遼寧省百、千、萬層次人才49人;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310人;近百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兼職教授。
      學校在校留學生832人,是遼寧省內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任務的20所高校之一,與韓國航空大學、法國皮卡迪大學、俄羅斯阿穆爾國立技術大學等120餘個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創建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做關係。近五年以來,學校前後派出650 餘人次赴國內外進行科研合做、學術交流、進修培訓。
      學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實拓新、志在卓越」爲辦學宗旨,凝練了「德能並進、勇毅翔遠」的校訓,造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當前,學校以國家與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和培養航空航天人才爲已任,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決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辦學質量與水平,正在向着「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活力現代幸福新沈航」奮鬥目標闊步邁進。算法

二.個人學院數據庫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歷史沿革可追溯自1978年瀋陽航空工業學院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專業。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學校辦學思路的調整,1995年組建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2003年改名爲計算機學院,延續至今。
     計算機學院自1978年開始招收計算機及應用專業(1999年調整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四年制本科生,是遼寧省較早創建的計算機本科專業之一,自創辦以來一直是我校的重點建設專業, 2010年被評爲「遼寧省特點專業」。2012年開始招收本科和碩士學位研究生留學生。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學院積極開展本科專業/方向建設。前後於2005年開始招收網絡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09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系統方向)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11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技術方向)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13年開始招收軟件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生,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900餘人。
    計算機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培養權。2002年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被評爲「遼寧省重點學科」,2007年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被評爲「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2009年,在遼寧省「提高高等學校覈心競爭力特點學科建設工程」中,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和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雙雙被肯定爲優點特點重點學科,在20十、2011年度連續得到遼寧省教育廳支持,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排名64,遼寧省內位居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以後,排名第三。現有境內外在讀碩士研究生200餘人。
    計算機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講師18人;具備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具備碩士學位的教師32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
     計算機學院現設有專業基礎教研室、軟件工程教研室、嵌入式系統教研室、物聯網工程教研室和網絡工程教研室等五個教研室,一個實驗中心、一個留學生工做教研室和一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2009年11月獲批組建遼寧省大規模分佈式系統重點實驗室,由分佈式系統研究室、網絡與信息安全研究室、網絡與通訊研究室、計算機檢測與控制研究室、數據庫技術研究室、嵌入式系統研究室、計算機圖形與圖像處理研究室等七個專業研究室組成。
     計算機學院具備較強的總體科研實力,專業教師學術造詣深、工程實踐能力強,與航空航天企事業單位及地方研究所和生產企業聯繫密切。在網絡與信息安全、計算機檢測與控制、數據庫技術、分佈式系統、嵌入式系統、數字(醫學)圖像處理等研究方向造成告終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的研究隊伍。近五年來共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基金課題30多項、航空航天企業和地方企業的合做項目100餘項,屢次獲市級以上科技獎勵,發表學術論文共計3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論文70多篇。安全

三.個人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

計算機專業涵蓋軟件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數據結構

四.就業前景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第一,短時間內社會需求仍然很大,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前景廣闊。從全球IT行業的發展看,通過幾年的低迷發展,IT行業已經走出低谷、大有東山再起之勢,IT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日益顯現出蓬勃生機。從中國狀況看,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人才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美國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人才達到 180多萬,印度達到90萬,而中國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人才不足40萬。分佈式

這就說明,中國計算機軟件人才短缺,這將嚴重束縛中國IT行業的發展,特別是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與此同時,因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致使中國東部與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出現很大的差距,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比 較落後的地區,急需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在必定時間內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仍將很大。工具

第二,隨着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增多,就業競爭將更爲激烈。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03年,中國普通高校總數爲1683所,本科學校679所,其中505所開設有「計算機 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全國專業點數之首;2003年,計算機專業在校學生人數27萬,佔理工科在校生總數的14.6%,加上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在校生達到 63萬人。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量佔全國全部理工科學生總數的1/3。這樣勢必致使計算機學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學習

第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選擇餘地增長,致使對畢業生的要求將愈來愈高。因爲從此一段時間內,因爲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仍將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最終致使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時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或工資待遇高的地區,仍將成爲學生職業的首選,導致畢業 生的需求顯得相對過剩。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有充分的選擇餘地,導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會愈來愈高,不只要求畢業生具備必定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並且還要具有必定的職業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所以,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職業能力日顯突出和必要。開發工具

五.從業要求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大學生應該儲備的知識)

1.網絡工程方向專業培養的人才具備紮實的網絡:工程專業基礎、較好的綜合素質;能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網終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能掌握各種網絡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得到計算機網絡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得到大型網絡工程開發的初步訓練。

2.軟件產業做爲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它已經涉足工業、農業、商業、金融、科教衛生、國防和百姓生活等各個領域。本專業方向就是學習如何採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進行軟件開發和軟件生產。

3.計算機軟件主流開發技術、軟件工程、軟件項目過程管理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先進的軟件開發工具、環境和軟件工程管理方法,培養學生系統的軟件設計與項目實施能力,勝任軟件開發、管理和維護等相關工做的專業性軟件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訊方向是一個以通訊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爲基礎,以現代通訊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及信號與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處理爲學習和研究對象。要求學生系統的學習通訊系統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受到嚴格的科學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備從事通訊工程和電子工程的綜合設計、開發、集成應用及維護等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現代通訊系統與程控交換、計算機網絡與移動通訊、信號與信息處理新方法、數字圖像處理及壓縮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和通訊領域新技術新業務的研發等。

5.信息工程網絡與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術和網絡技術爲基礎,以信息安全和網絡協議、網絡產品的研究、開發、運行、管理和維護爲學習和研究對象,掌握網絡中實現信息安全的相關技術。要求學生系統的學習信息科學和通訊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受到嚴格的科學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備從事信息安全和網絡工程綜合設計、開發、維護及應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六.個人課程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值分析、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高級語言、彙編語言、數據結構、操做系統、數據庫原理、編譯原理、圖形學、人工智能、計算方法、離散數學、機率統計、線性代數以及算法設計與分析、人機交互、面向對象方法、計算機英語等。

七.個人同窗

呂家堯,侯婷婷,鄧子峯, 畢堃,閆鴻儒,向浩偉,白璐,孔令宇,劉程瑞,吳永強,常遠星,王澤鵬,張潔,饒光宇,王靈傑,陳婷,付港華,張雲飛,何旭,劉子博,王海鵬,徐世超,張澤中,任延勇,廖宇,許超飛,劉志新,趙心寧,劉詩琪,林陸,郭洋,張成威,姜淼。

 

七.個人寢室

徐世超,王靈傑,向浩偉,張澤中,任延勇。

八.個人未來                                              

個人未來有兩種可能:一,考研。父母強烈要求本人不太喜歡。

二.回家鄉工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