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硬件、拼內容,IT巨頭們的下一站?

IT市場瞬息萬變,企業根據外界變化對自身業務進行調整,已經是稀鬆日常。然而,最近一員「老將」的轉身,仍讓人頗感意外。blog

    IT巨頭索尼公司近日正式宣佈,將來3年將淡化硬件、提高對遊戲訂閱和娛樂業務等內容服務產業的投入,這也意味着這家老牌硬件企業走上了轉型之路。無獨有偶,微軟也在加大對於原創內容的投入,一口氣收購了4個遊戲工做室;小米等國內企業也在給本身打上「去硬件」的標籤。遊戲

    硬件「拉人頭」、內容來賺錢,彷佛正在成爲IT公司的轉型方向。get

    硬件業務精神萎頓,內容產業帶來利潤產品

    做爲日本消費類電子產業的龍頭之一,索尼的轉型其實在2017年時就已悄然開始。自2008年步入低谷之後,索尼公司的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最落魄時甚至變賣了總部大樓,一度使人唏噓不已。軟件

    不過在2017年,索尼得到的利潤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淨利潤高達4908億日元。互聯網

    「若是分析索尼的財務報表,能夠看出能得到如此高的利潤,正是轉型成功的結果。」通信行業專家李殿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遊戲服務、音樂服務和金融服務帶來了利潤,索尼的移動通信業務依舊處於虧損狀態,沒有任何好轉。」硬件

    一方面是遊戲、音樂、影視等內容產業蒸蒸日上;一方面是硬件業務的精神萎頓,索尼走上轉型之路也就合情合理了。下載

    前路未卜,內容市場已成「紅海」im

    在宣佈轉型以後,索尼啓動了一系列收購、整合工做,其中包括索尼斥資23億美圓收購了百代公司(EMI)。這次收購後,索尼擁有超過230萬首歌曲的版權,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通信

    然而,索尼此次大規模轉型,可否取得成功仍存在諸多不肯定因素。做爲傳統硬件企業,索尼在打磨產品細節、工業水準方面具備優點;但互聯網企業要求公司「身段靈活」、對市場變化反應迅速,索尼可否適應還沒有可知。另外,索尼內部鬥爭一度至關激烈,這也影響到其可否轉型成功。

    外部環境上,內容產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網飛、亞馬遜甚至美國移動通訊運營商等巨頭紛紛入局,蘋果憑藉卓越的生態系統繼續領跑在線音樂市場。而在遊戲領域,野心勃勃的微軟也從未放鬆。就在索尼宣佈轉型後,微軟一口氣收購了4家遊戲內容工做室,並在全球最大的電子遊戲展會E3上大出風頭,連續推出幾款重量級的遊戲產品。同爲日本企業的任天堂也在繼續鞏固並強化本身在家庭娛樂市場的地位。能夠說,強敵環伺之下,索尼的轉型顯得尤其艱難。

    產品仍有進步空間,市場期待革命性突破

    硬件到底還能不能賺錢,已成爲現在IT市場的熱門話題。從行動上看,IT巨頭們毫無疑問地正在拋棄硬件。育碧娛樂軟件公司負責人就在E3開幕前預測,傳統遊戲主機最多隻能再存活一個世代,以後就要被雲遊戲所取代。

    所謂雲遊戲,即遊戲、軟件等服務徹底存儲於雲端,用戶無需再進行傳統的下載、安裝、升級等操做,可隨時從雲端調用來進行遊戲、辦工等活動。而索尼在這方面,並無給出一個清晰的發展路徑。不只是國外企業,國內的小米也正走在淡化硬件的路上。不管是否出於招股須要,小米再次強調了保持5%硬件利潤的原則,並繼續強化其互聯網企業的身份。

    「硬件所遭遇的困境,還須要從硬件自己去突破。」李殿璽說,「市場上的產品依然存在着諸多‘痛點’,好比續航等問題。誰能拿出革命性的解決方案,誰才能從硬件設備上得到最大的利潤。」

(更多點擊:自主創新服務超市)(連接:http://www.chuangxin360.co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