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1.13 立刻就要發佈了。從 7 月 29 日發佈 1.12 發佈以來,已通過去 4 個多月了,對於活躍的 Docker 社區來講,已經好久了,讓咱們看看都 1.13 都新增了什麼內容吧。html
1.13 有一千二百多個 issue/pull request,四千多個 commits,是歷史上最高的。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小版本變化,裏面有大量的更新。node
要想測試 1.13.0 的新功能,能夠起一個新的機器,而後在裏面運行:curl -fsSL https://test.docker.com/ | sh,這樣會安裝最新的測試版本。nginx
一、正式支持服務棧 docker stackweb
二、正式支持插件:docker pluginmongodb
三、添加在 Swarm 集羣環境下對密碼、密鑰管理的 secret 管理服務:docker secretdocker
四、增長 docker system 命令json
五、能夠直接使用 docker-compose.yml 進行服務部署ubuntu
六、添加 docker service 滾動升級出故障後回滾的功能緩存
七、增長強制再發布選項 docker service update –force安全
八、容許 docker service create 映射宿主端口,而不是邊界負載均衡網絡端口
九、容許 docker run 連入指定的 swarm mode 的 overlay 網絡
十、解決中國 GFW 牆掉 docker-engine apt/yum 源的問題
Docker 鏡像構建
咱們都知道使用 Dockerfile 構建鏡像的時候,會充分利用分層存儲的特性進行緩存,以前構建過的層,若是沒有變化,那麼會直接使用緩存的內容,避免沒有意義的重複構建。不過使用緩存的前提條件是曾經在本地構建過這個鏡像。這在 CI 進行集羣構建時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由於構建任務可能會被分配到不一樣的機器上,而該機器沒有構建過該鏡像,所以緩存老是用不上,所以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了重複構建已經構建過的層上了。
在 1.13 中,爲 docker build 增長了一個新的參數 –cache-from,利用鏡像中的 History 來判斷該層是否和以前的鏡像一致,從而避免重複構建。
好比咱們先下載獲取做爲緩存的鏡像:
$ docker pull mongo:3.2
3.2: Pulling from library/mongo
386a066cd84a: Pull complete
524267bc200a: Pull complete
476d61c7c43a: Pull complete
0750d0e28b90: Pull complete
4bedd83d0855: Pull complete
b3b5d21a0eda: Pull complete
7354b6c26240: Pull complete
db792d386b51: Pull complete
a867bd77950c: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532a19da83ee0e4e2a2ec6bc4212fc4af26357c040675d5c2629a4e4c4563cef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mongo:3.2
而後咱們使用更新後的 Dockerfile 構建鏡像時,若是加上 –cache-from mongo:3.2 後,會發現若是是已經在 mongo:3.2 中存在並無修改的層,就會用 mongo:3.2 中的該層作緩存。
$ docker build –cache-from mongo:3.2 -t mongo:3.2.1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4.608 kB
Step 1/18 : FROM debian:jessie
—> 73e72bf822ca
Step 2/18 : RUN groupadd -r mongodb && useradd -r -g mongodb mongodb
—> Using cache
—> 0f6297900a5e
Step 3/18 :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no-install-recommends numactl && rm -rf /var/lib/apt/lists/*
—> Using cache
—> a465f2e906fc
Step 4/18 : ENV GOSU_VERSION 1.7
—> Using cache
—> d448ddca2126
…
對於老是把 Dockerfile 當作 bash 文件來用的人,會發現很快因爲太多的 RUN 致使鏡像有特別多的層,鏡像超級臃腫,並且甚至會碰到超出最大層數限制的問題。這些人每每不從自身找問題,反而去尋找旁門左道,好比導出鏡像作一些特殊處理,合併爲一層,而後再導入等等,這種作法是很錯誤的,除了致使構建緩存失敗外,還致使 docker history 丟失,致使鏡像變爲黑箱鏡像。其實正確的作法是遵循 Dockerfile 最佳實踐,應該把多個命令合併爲一個 RUN,每個 RUN 要精心設計,確保安裝構建最後進行清理。這樣才能夠下降鏡像體積,以及最大化的利用構建緩存。
在 Docker 1.13 中,爲了應對這羣用戶,實驗性的提供了一個 –squash 參數給 docker build,其功能就是如上所說,將 Dockerfile 中全部的操做,壓縮爲一層。不過,與旁門左道不一樣,它保留了 docker history。
好比以下的 Dockerfile:
FROM busybox
RUN echo hello > /hello
RUN echo world >> /hello
RUN touch remove_me /remove_me
ENV HELLO world
RUN rm /remove_me
若是咱們正常的構建的話,好比 docker build -t my-not-squash .,其 history 是這樣子的:
而若是咱們用 –squash 構建:
docker build -t mysquash –squash .
其 history 則是這樣子:
咱們能夠注意到,全部層的層ID都 <missing> 了,而且多了一層 merge。
要注意,這並非解決懶惰的辦法,撰寫 Dockerfile 的時候,依舊須要遵循最佳實踐,不要試圖用這種辦法去壓縮鏡像。
安裝
官方的 apt/yum 源使用的是 AWS 的服務,而且爲了確保安全使用了 HTTPS,所以偉大的牆很樂於干擾你們使用。沒辦法的狀況下,各個雲服務商紛紛創建本身官方源鏡像,阿里雲、DaoCloud、Azura 等等,而且本身作了個修訂版的 https://get.docker.com 的腳原本進行安裝。
如今這個發生改變了,官方的 https://get.docker.com 將支持 –mirror 參數,你能夠用這個參數指定國內鏡像源,目前支持微軟的 Azure 雲,(或阿里雲?)。使用方法以下,將原來官網安裝命令:
curl -sSL https://get.docker.com/ | sh
替換爲:
curl -sSL https://get.docker.com/ | sh -s — –mirror AzureChinaCloud
若是是阿里雲的話,將 AzureChinaCloud 替換爲 Aliyun。
此時,https://get.docker.com/ 還沒有更新,因此暫時沒法使用,在 1.13 正式發佈後,便可使用。
在此次發佈中,增長了 Ubuntu 16.10 的安裝包,並且對 Ubuntu 系統增長了 PPC64LE 和 s390x 構架的安裝包。此外,還正式支持了 VMWare Photon OS 系統的 RPM 安裝包,以及在 https://get.docker.com 的支持。而且支持了 Fedora 25。同時也因爲一些系統生命週期的結束,而被移除支持,好比 Ubuntu 15.十、Fedora 22 都不在支持了。
網絡
在 Docker 1.12 發佈新的 Swarm Mode 以後,不少人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怎麼才能讓 docker run 連入服務的 overlay 網絡中去?答案是不能夠,由於 swarm 的 overaly 是爲了 swarm service 準備的,相對更健壯,而直接使用 docker run,會破壞了這裏面的安全模型。
可是因爲你們需求不少,因而提供了一種折衷的辦法。1.13 容許創建網絡的時候,設定該網絡爲 attachable,容許以後的 docker run 的容器鏈接到該網絡上。
咱們建立一個不容許以後 attach 的網絡:
$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overlay mynet1
xmgoco2vfrtp0ggc5r0p5z4mg
而後再建立一個容許 attach 的網絡,這裏會使用 1.13 新加入的 –attachable 參數:
$ docker network create -d overlay –attachable mynet2
yvcyhoc6ni0436jux9azc4cjt
而後咱們啓動一個 web 服務,連入這兩個網絡:
$ docker service create \
–name web \
–network mynet1 \
–network mynet2 \
nginx
vv91wd7166y80lbl833rugl2z
如今咱們用 docker run 啓動一個容器連入第一個網絡:
$ docker run -it –rm –network mynet1 busybox
docker: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Could not attach to network mynet1: rpc error: code = 7 desc = network mynet1 not manually attachable.
因爲 mynet1 不容許手動 attach 因此這裏報錯了。
在 1.12 的狀況下,會報告該網絡沒法給 docker run 使用:
docker: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swarm-scoped network (mynet1) is not compatible with `docker create` or `docker run`. This network can only be used by a docker service.
See ‘docker run –help’.
不過,–attachable 其實是將網絡的安全模型打開了一個缺口,所以這不是默認設置,並且並不推薦使用。用戶在使用這個選項創建網絡的時候,必定要知道本身在作什麼。
首先,docker service create 中的 –publish 將改成 –port(縮寫仍是 -p 不變)。之因此這麼作,是由於對映射開放端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原來的 –publish 1234:1234 的格式已沒法知足需求。
在 1.12 中,docker service create 容許使用參數 –publish 80:80 這類形式映射邊界(ingress)網絡的端口,這樣的映射會享受邊界負載均衡,以及 routing mesh。
從 1.13 開始,增長另外一種映射模式,被稱爲 host 模式,也就是說,用這種模式映射的端口,只會映射於容器所運行的主機上。這就和一代 Swarm 中同樣了。雖然失去了邊界負載均衡,可是肯定了映射點,有的時候更方便管理。
如今新的 –port 的參數形式和 –mount 差很少。參數值爲 , 逗號分隔的鍵值對,鍵值間以 = 等號分隔。目前支持 4 項內容:
好比,與 -p 8080:80 等效的 –port 選項爲:
–port protocol=tcp,mode=ingress,published=8080,target=80
固然咱們能夠繼續使用 -p 8080:80,可是新的選項格式增長了更多的可能。好比,使用 1.13 開始加入的 host 映射模式:
ubuntu@d1:~$ docker service create –name web \
–port mode=host,published=80,target=80 \
nginx
運行成功後,查看一下服務容器運行的節點:
咱們能夠看到,集羣有3個節點,而服務就一個副本,跑到了 d3 上。若是這是之前的使用邊界負載均衡的網絡 ingress 的話,那麼咱們訪問任意節點的 80 端口都會看到頁面。
可是,host 模式不一樣,它只映射容器所在宿主的端口。所以,若是咱們 curl d1 的話,應該什麼看不到網頁,而 curl d3 的話就會看到頁面:
root@d1:~$ curl localhost
curl: (7) Failed to connect to localhost port 80: Connection refused
root@d3:~$ curl localhost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Welcome to nginx!</title>
…
從默認容許改成默認拒絕,從而避免容器外露的問題。
Show peer nodes in docker network inspect for swarm overlay networks #28078
在 1.12 的二代 Swarm 排障過程當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跨節點的服務 VIP 不能夠 ping,因此不少時候不少時候搞不懂是 overlay 網絡不通呢?仍是服務沒起來?仍是服務發現有問題?這個問題在 1.13 解決了,VIP 能夠隨便 ping,跨宿主也不要緊。
插件
在 1.12 引入了插件概念後,做爲試驗特性獲得了不少關注。包括服務端的 Docker Store 開始準備上線,以及第三方的插件的開發。如今 1.13 插件做爲正式功能提供了。
$ docker plugin
Usage: docker plugin COMMAND
Manage plugins
Options:
–help Print usage
Commands:
create Create a plugin from a rootfs and config
disable Disable a plugin
enable Enable a plugin
inspect Display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one or more plugins
install Install a plugin
ls List plugins
push Push a plugin to a registry
rm Remove one or more plugins
set Change settings for a plugin
Run ‘docker plugin COMMAND –help’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a command.
相比於 1.12 的試驗版本而言,增長了 docker plugin create 命令,指定 rootfs 和 config.json 便可建立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