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產品經理的培養

[摘要]前端

轉型下半場,不少傳統組織選擇正面狙擊科技公司的衝擊,投資打造各種以科技爲硬核的數字化產品。這些數字產品每每是組織轉型的戰略核心,須要新型的數字產品經理,精心孕育、哺育和養育產品長大,不然就會落入有人生、沒人養,長不大、長很差的境地,影響組織戰略目標的達成。算法

1 新的數字產品,誰應該負責?

在數字化轉型力量的驅使下,不少組織開始構建新型的、以科技爲硬核的各類數字化產品,好比:後端

  • 新的數字化業務支撐系統,如傳統零售構建本身品牌的電商平臺;
  • 新的數字渠道觸點,如保險企業創建移動端的自助客戶服務平臺;
  • 支撐創新業務模式的數字平臺,如銀行所創建的直銷銀行或微貸平臺;
  • 支撐運營智能化的新型數字化平臺,如金融系統對存量客戶創建的價值體系評估平臺;
  • 支撐業務創新的數字化技術平臺,好比電信企業創建結合雲服務、DevOps的創新基礎設施平臺;
  • 拓展業務生態的開放服務平臺,如金融企業創建的開放風險評估平臺;
  • ……

(圖1 轉型企業的各種新型數字產品)微信

這些產品在最初啓動時,大可能是以「項目」爲起始的。立項時,會有一個項目的監管委員會(Steering Commitee),有一個總協調或總接口人,可能會賦予一個「項目經理」的帽子。這我的,一般由誰來作呢?通常來講:網絡

  • 若是組織有IT研發部門,由於這個項目須要涉及不少技術,業務方一般不懂,就會傾向於找IT的一個項目經理來擔任;
  • 若是組織沒有IT研發部門(或者有IT,但IT只作基礎的網絡運維,徹底不涉及任何業務應用時),會在業務部門找過去負責銷售或營銷的業務產品經理(如基金產品經理),讓其來代理這個項目經理;
  • 在相關的業務部門,找一個相對了解的其餘業務人員來代理這個項目經理;
  • 若是全部業務的人員特別忙,這個新數字應用的開發,又是交由合做開發的Vendor來作,乾脆委託給Vendor的人來擔任這個項目經理,直接與「Steering Commitee」和業務部門接洽。

乍看起來,彷佛沒毛病。但在實際運做中,卻會產生如下問題:​架構

(圖2 由IT項目經理來負責,常見的問題)運維

(圖3 由傳統的營銷產品經理來負責,常見的問題)工具

(圖4 由通常業務執行人員來負責,常見的問題)優化

(圖5 由外部Vendor的PM或BA來負責,常見的問題)ui

不管是上面哪種狀況,最後還有一個更爲突出的問題:

這些任命,都是「短時間」基於項目的,一旦從0到1這個研發上線後,大多數狀況下又沒人管了,所謂「有人生,沒人養」,一款數字產品,不重視運維和成長,天然就是「曇花一現」,很難達成預期的業務戰略目標了。

數字化時代,組織不管是想打通線上線下提高客戶體驗,突破並搶佔新的細分市場,仍是利用技術創新業務模式,或是優化運營效率下降成本,都會以必定技術爲硬核,來構建數字化產品。這些數字化產品每每是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核心,須要直面市場、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以應對新型科技公司數字業務的衝擊。這種背景下,負責這類數字產品的產品經理是特別關鍵的,若是期望着拼湊一些人來完成,就難以免上述問題,對戰略目標達成的影響可想而知了。

而這樣的數字產品經理,既不一樣於過去的品牌營銷產品經理,也不一樣於IT中的項目經理,也不只僅等同於Agile Product Owner。誠如Gartner研究洞見所說:

「傳統產品管理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數字化業務擴展了產品經理的職責,包括管理創新、召集相關的利益相關者、提高企業的產品戰略。數字產品管理的範圍已經擴大,所以,IT和數字化業務領導者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2 數字產品經理是什麼樣的角色?

(圖6 數字產品經理的角色)

咱們認爲:

數字產品經理是一個新興產品管理職位,致力於結合用戶需求、技術趨勢和商業發展,創想、交付和運營數字產品,爲組織創造價值,兼具業務、技術、用戶、數據的敏感性,做爲一個很好的「Integrator」推動產品運做,負責產品從戰略規劃、概念探索、落地交付,到運營規模化增加的全生命週期的管理。也只有這樣的產品經理,纔有望帶領團隊作出可以對標科技公司的產品。

雖然,在不一樣的產品生命週期,側重點會有不一樣,但數據產品經理主要有下面四頂帽子: ​

  • 產品戰略規劃師(「Product Strategist」):做爲一個戰略規劃師,負責經過創建市場洞察、客戶洞察,參與並驅動產品的價值定位、客戶開發、產品願景、發展戰略、運營戰略等戰略層的規劃,並管理其執行;
  • 體驗設計師(「Experience Designer」):做爲客戶體驗專家,深刻洞察客戶需求,以客戶爲中心、爲客戶創造價值爲原則,參與並指導產品體驗設計,傾聽客戶聲音和反饋;
  • 敏捷產品負責人(​​「Agile Product Owner」): 做爲一個產品落地驅動者,與研發團隊緊密協做,帶領產品快速迭代;
  • 數字化運營專家(「​​Growth Hacker」):與互聯網的增加黑客相似,但能綜合產品形態,有效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數據驅動的方式來作精細化運營,促進產品演進增加,達成願景。

3 數字產品經理承擔什麼職能?

若是必定要把數字產品經理的職能展開,能夠分紅四個方面:

  • 市場研究:包括宏觀環境分析、競爭環境分析、總體市場分析、目標市場的選擇與市場定位、客戶需求的發掘與梳理、客戶反饋信息收集與分析、客戶體驗的研究;
  • 產品規劃:新產品創意探索和概念驗證、商業分析;產品的戰略規劃,包括產品願景、使命和價值定位;產品商業中長期發展路線圖,如何創建競爭優點;產品需求規劃;
  • 產品研發:制訂引導並決策產品開發設計方案、產品迭代過程管理、產品需求優先級決策、產品上線和發佈管理、產品服務方案設計和開發;
  • 市場運營:包括產品營銷活動策劃和管理、產品品牌定位、新產品上市管理、產品銷售工具包、產品營銷計劃的制定與管理、運營財務分析等。

(圖7 數字產品經理的職能)

坦白來講,數字產品經理的確責任大、擔子重,但這是由數字產品自己對業務戰略的影響地位所決定的。領先的科技公司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之因此可以快速成爲領先巨頭,就是由於在數字產品打造上這種整合了市場洞察和研發管理、專一用戶和商業敏感、戰略思惟和實施細節的職能要求,才使得他們的科技產品能飛躍式地發展。傳統地離散式、片斷式、條塊式的職能要求已經遠遠跟不上市場發展的腳步。

《啓示錄:打造用戶喜好的產品》做者,硅谷產品大師Marty Cagan,總結他過去20多年在不一樣企業作產品經理的經驗,不斷強調「想要成爲一個成功的數字(科技)產品經理,是很是艱難的」,咱們須要的是「卓越的產品經理」,而不只僅是「好的產品經理」。

「Product is Hard. It’s the Hardest job to be a successful (tech) product manager.」

——硅谷產品大師Marty Cagan

4 數字產品經理應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呢?

(圖8 數字產品經理的知識和技能)

從數字產品經理所承擔的職能,其實已經能夠看出一個合格的數字產品經理,所必需的基礎知識體系和實踐技能。上面這個圖,儘可能化繁爲簡,勾勒出一個合格數字產品經理,所須要具有的技能圖譜。但人們對於技能的考察、評估和培養上,每每有不少誤區,這裏以行業和市場方面爲例,來稍稍實例化一下。

技能要求的實例化

好比行業和市場,一般一個數字產品經理,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工做場景:

  • 場景1:企業戰略規劃部門作出了初步的決策,要切入企業出行服務市場,成立了一個新的創新產品團隊,做爲團隊的產品經理,你須要在2周內拿出一個初步的產品方案建議書,向管理委員會作陳述,以儘快啓動項目。
  • 場景2:做爲產品經理,已經帶領着團隊圍繞着C端用戶的需求,作了1年,小有成績。爲了尋求進一步突破,發現B端市場有機會。那是否該切入B端市場,如今是不是正確的時機,從哪一個切入點切入?須要儘快作出決策。
  • 場景3:本身的團隊在過去作了個服務數據分析的工具,公司今年決定要把這個工具產品化,第一步目標是讓公司全球全部地區的服務部門使用,下一步是推動爲外部產品,直接給客戶使用。做爲產品經理,須要儘快拿出一個研發規劃。

在這樣的場景下,就要求咱們的數字產品經理能夠:

  • 掌握行業分析和市場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快速獲取行業市場判斷的關鍵信息,如肯定細分市場、估算細分市場規模、理出競品業態、核心業務場景、產品預期市場佔有率等,以作出判斷、提出建議、甚至決策;
  • 掌握基本的商業運做方法和工具,如業務模式、盈利模式、運營策略,能對產品的收費方式、訂價方式、服務方式、營銷策略等,作出判斷、建議和決策;

具有上述的技能,可能跟「閱讀過行業分析的書如《競爭戰略》、《定位》、《競爭優點》」並沒有直接關係,本質上背後須要的是:

  • 分解問題的能力。我作此次市場研究的目標是什麼?直覺告訴個人假設有哪些?我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有哪些?
  • 信息蒐集的能力。我要蒐集的信息有哪些?能夠有哪些方式、渠道來獲取這些信息?哪些是更可靠、更高效的渠道?如何作交叉驗證,判斷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信息沒有價值?
  • 溝通對話的能力。哪些人咱們須要進行調研?這些人有什麼特徵?從哪裏找到這些人?應該調研哪些方面的問題?應該以何種方式跟這些人溝通?
  • 信息提煉的能力。哪些信息本質上是一類信息?這些信息中隱含的結論是什麼?全部的信息,哪些是關鍵驗證了的結論,哪些須要補充信息,補充什麼樣的信息?

爲了應對上述3個場景,實際上咱們是能夠經過「研究衝刺(Research Sprint)」工做法,如同解決一個計算最佳路徑的算法問題同樣,有條不紊、快速迭代出答案的,而並不須要去花幾個月讀一串書卻仍是不知因此然。

數字產品經理 vs. 互聯網產品經理

另一個你們比較關心的就是,數字產品經理和互聯網產品經理技能上有什麼區別。其實這種角色定位的差別,遠遠小於組織規模、組織成長期、行業、產品自己所帶來的差別。總地來講,數字產品經理一樣秉承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原則和方法,好比以客戶爲中心、深諳商業與市場、快速迭代、重視運營等。在一些狀況下,數字產品經理面臨的複雜性會稍有不一樣:

  • 若是是初創小企業的產品經理,從職能上會負責產品的方方面面,可是因爲所處組織機構簡單、沒有遺留業務;而數字產品經理由於在大型的組織中,會有更爲衆多的利益相關者和遺留業務,須要應對和處理複雜的干係人關係,於是要求數字產品經理具備更爲卓越的溝通、協調、整合資源、推進決策的能力;
  • 還有一類是巨頭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他們職能分工則趨向於精細,好比App前端產品經理對後端一無所知。雖然與數字產品經理同樣,所處機構複雜、有遺留業務,可是細節的分工緻使他們很難對產品全景進行深刻的認知;
  • 另外就是負責面向C端消費者的互聯網產品經理。與之相比,數字產品經理所負責的產品,可能決策者、購買者、用戶是徹底分離的,要支持多種不一樣的業務,同時又要符合技術、架構、規範等等各類約束,這每每致使更大的產品複雜性,須要數字產品經理在業務、技術、組織方面有卓越的領導能力,熟練應對這種複雜性。

5 什麼樣的人更有可能勝任這一角色?

儘管一個合格的數字產品經理,須要具有上述六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但並不意味着,咱們在發掘這樣的人才時,必需要以上述技能爲入門基準。

咱們都知道「冰山模型」中,冰上面的是知識、技能、經歷,是比較容易快速習得的,而冰上下的部分,如價值觀、態度、個性特質、內驅力、長久造成的思惟和行爲模式,則決定了是否能夠產生卓越績效。好比前面技能實例化部分所給的示例,表面上所須要的行業和市場分析、商業運做的技能,背後是分解問題、信息收集、溝通對話和信息提煉,那對應的人的潛質多是兼具數據分析和直覺思考、商業敏感、決斷力強。因此若是組織在進行轉型,有計劃或正在建立一系列數字化產品,能夠去選擇更具「卓越產品經理」潛質的人才。《使用Scrum進行敏捷產品管理》一書的做者Roman Pichler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認爲卓越產品經理應該具有5組特質:

  • 兼具協做力和決斷力(Collaborative & Decisive)
  • 富有熱情並能批判思考(Enthusiastic & Critical)
  • 兼具數據分析和直覺思考(Data-Informed & Intuitive)
  • 兼具戰略思惟和策略細節(Strategic & Tactical )
  • 專一用戶且商業敏感(User-focused & Business-savvy)

在此基礎上,咱們建議加上:

  • 敏捷思惟
  • 與企業匹配的價值觀

建議以這些潛質爲基礎,來挖掘組織內外的人才,領導戰略數字產品。

(圖9 數字產品經理的特質)

從經歷背景上來說,過去具備互聯網產品管理、複雜IT產品管理、業務領域的專家等,均可能是潛在的好人選,但不管來自哪一個領域,要抓住上面這些核心潛質,確保其:

  • 以客戶爲核心
  • 深諳商業和市場
  • 卓越的溝通、協調、整合資源和推進決策的能力
  • 具備與數字團隊合做所需的基本技術
  • 對這個領域和產品自己充滿熱情

6 初任數字產品經理,會遇到哪些挑戰?

若是企業剛剛開始敏捷產品化運做,新任數字產品經理,可能會遇到這些挑戰:

  • 缺少系統的工做方法。組織結構可能還在調整之中,不明確本身的職責範圍,沒有系統的工做套路,不太知道如何和各層級管理對齊目標,如何有效推進進度;本身憑感受來作,但不知道本身作得對不對。
  • 協調資源、推進決策困難。產品本身負責的產品要達成目標,要協調已有的相關團隊,但發現其餘團隊又依賴別的資源,如何調動其餘部門來配合、快速決策推進進度,感受特別困難。
  • 不知如何進行戰略規劃。在公司裏負責一個核心業務平臺建設項目,產品已上線,但接下來如何作不清楚,之前都是聽上級的,如今忽然須要本身制定業務目標,作出投資規劃,腦子一片空白。
  • 不知如何應對升級的複雜性。過去是創業公司作互聯網產品的,或者過去僅負責了內部使用的小產品,如今忽然要負責一條產品線,那整個團隊結構該如何配置,是否要分小組、如何劃分,產品規劃如何作,小組之間如何協調?都是問題。
  • 不知如何作創新機會探索。一種狀況是公司開始組織各類創新項目,領導要本身帶領新的創新小組,從0開始負責創新業務,這時候不知如何着手;另一種狀況是,已經成熟的產品,但面臨增加疲軟,須要找到新的增加點,探索出新的關聯機會,但倒是一頭霧水。
  • 不知如何處理組織中複雜的干係人關係。會有各類不一樣部門、不一樣級別的人,以及客戶來提出訴求,干係人很是多,提出的訴求信息也很繁雜,不知如何理順這些關係,造成明確的工做思路。
  • 不瞭解技術,對研發團隊沒有影響力。若是新任產品經理是業務背景,又沒有和團隊密切協做過,那頗有可能會以爲本身每每像是個「局外人」,不知道研發團隊在作什麼,也不知他們作成什麼樣了。

對於新任產品經理來講,首先對這些挑戰要有預期,掌握一些基礎的方法和套路,這樣纔不會自亂陣腳;對於組織來講,也要給予他們必定時間以適應這個變化,同時給予足夠的空間,充分受權讓其發揮。本質上,產品經理適應、把工做拉順的過程,一樣也是組織產品化運做轉型的過程。

7 成功的數字產品,依賴於卓越的數字產品經理

「如今,全部企業都是數字化企業,全部企業都應該計劃並開始朝着更敏捷的產品交付團隊邁進,若是還沒有采起行動,那麼如今已時不我待了。到2020年,四分之三的數字商業領導者將從項目管理轉向產品組合管理。」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尹廸勤(Deacon D.K. Wan)

不管是新的數字業務支撐系統、新的數字渠道觸點、創新的數字平臺、智能運營平臺、數字化技術中臺仍是風控開放平臺,這些以科技爲硬核的數字產品,投入幾個月啓動上線僅僅是開始,要能發揮業務價值,必須依賴於卓越的數字產品經理。如同母親之於嬰兒,數字產品經理從產品的戰略規劃,到概念探索,到落地交付,到運營規模化增加,孕育、哺育、養育其長大,才能讓數字產品真正爲企業創造出價值。建議全部轉型中的組織:

  • 第一,在規劃數字產品時,也要考慮到數字產品經理人才的挖掘和培養,避免讓高舉高打的核心數字產品,最後卻落入有人生、沒人養,長不大、長很差的境地;
  • 第二,數字產品的孕育、哺育和養育,須要不一樣的空氣和土壤,組織要爲數字產品和數字產品經理提供適合的土壤和空氣,好比充分受權、開放的工做環境、精簡的流程等。若是還用過去的規則和緊箍咒,那再好的產品規劃想法、再卓越的數字產品經理也沒法讓產品開出繁花。


文/ThoughtWorks亢江妹

更過精彩商業洞見,請關注微信公衆號:ThoughtWorks商業洞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