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核心銀行系統 之一 核心的發展歷史

網絡

從進銀行開始就對核心很好奇,但我所在的系統離核心好遙遠,當中隔着一座「城」和一條「河」。分佈式

去年下半年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核心,開始摸索核心到底在幹嗎微服務

經高人指點,要從各類聯機任務接口和批量任務開始瞭解。也在網上看到別人寫的經歷,都是以熟悉接口爲主。優化

但我在瞭解這些接口和任務的過程當中,查閱資料發現,每一個行的核心都不同,能夠說沒有如出一轍的兩個核心。甚至由於業務類型和規模不一樣,核心的主要模塊也會差異很大。多年自學經驗告訴我,這樣的狀況下,對單個「個例」進行研究可能會陷入某些「誤解」的死循環。因此,我去查了核心的歷史,從大致的概念下做爲起始點,去了解核心。 spa

第一章 核心的發展歷史設計

手工時代blog

其實能夠想象一下,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銀行是怎麼運做的。按照業務流程,都是手工處理賬務,人工進行覈算。接口

因此,當有了計算機以後,就是將手工處理的工做進行電子化,這就是核心的第一個階段。文檔

初級階段自動化

核心就像一個電子算盤,以PC單機系統建設,當時尚未互聯網。就如同手工時代每一個網點單獨一本賬,核心也是每一個網點單獨一個「電子的帳本」。(那個時候我還沒出生吧!)

以後,國內開始建設網絡基礎設施,還有「三金工程」等。這就引出了第二個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

這時網點之間有了網絡鏈接,網點之間的數據能夠實時傳輸、交換,還能夠進行聯機業務處理,實現了通兌、通存。網點間的數據在必定區域範圍內集中,使用小型機進行處理。由於數據和賬務等進行了有效集中,包括科目的設置等都能進行統一。由於數據的打通,對業務流程也能進行以前沒法作到的優化,包括交易的自動化,催生了交易系統的誕生。

這裏要提一下國家的「金卡」工程,針對當時中國存在的大量現金的發行與流通、資金的體外循環,以及經濟犯罪等問題,爲穩定金融秩序、增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深化金融改革、加速金融商貿現代化建設,計劃用10多年的時間,在城市3億人口中推廣普及金融交易卡。在這樣的背景下,隨着,國家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深化,市場經濟的逐步放開,銀行的各項業務也開始發展,須要對總體的業務進行整合及時掌控,對第三個階段的需求迫切地被推到臺前,刻不容緩。

第三階段

以前第二階段區域性的數據集中已經沒法知足高速增加的業務量和業務範圍的擴張需求,須要進行數據大集中,全行一本賬。因而各類改造升級開始了,將本來區域性的數據進行集中。而且伴隨進行的還有櫃面業務的升級,服務的升級,一個櫃檯窗口能夠辦理多種業務,綜合櫃員。(當時有感受,以爲特別方便,不用幾個櫃檯來回排隊)在高速擴張的銀行網點,比當時的便利店還多的狀況下,銀行開始利用網點優點開拓業務進行業務轉型,開拓零售、代銷基金、保險等、代收代繳水電煤、話費等,以客戶爲中心的概念伴隨業務的轉型被提出。(記得當時初中的學費是郵儲銀行代收的)同時,中國加入了WTO。

第四階段

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業務以及國內各類業務的放開,對核心的要求變成,對內以會計覈算爲中心,面向管理。同時,業務轉型對核心的要求以「面向帳戶」爲主轉變爲以「面向客戶爲中心」,這時各家銀行開始換心計劃實施,同時也是總體IT戰略逐步成熟的過程,「藍圖」、「藍海」……

現代(這個就是以後我須要重點寫的核心)

瘦核心

面向SOA的整體設計思想影響下,大前置、瘦核心的概念被使用。

在我找到的資料裏,一些舊文檔的標題仍是寫着「綜合業務信息系統」,非SOA化。

 

其餘還有一些,好比下面的

分佈式核心

招行的分佈式核心,資料顯示爲了保持數據一致性,不惜一切代價的樣子。

 

分佈式帳本「去中心化」

炒的熱到要融化掉的概念,融化以後,仍是蒸發吧!(無影無蹤)

 

互聯網化帶來的各類創新:

微服務化的核心、跑在雲上的核心等

 

P.S. 原本想1小時寫完,結果寫了4個小時,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