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北京學習
網上說,2019年是過去10年中最差的一年,同時也將是將來10年最好的一年,資本市場的寒冬正席捲全球。但對於我,一個畢業將滿1年的北漂愣頭青來講,2019年註定也會是不平凡的一年。對象
2019我選擇離開北京,回家發展。遊戲
其實我是個懶散的人。從6歲上學到大學的學生時代,基本都在學校宿舍度過,加上小時候週末寒暑假回到家也是被放養的狀態,懶散的性格不知不覺就造成了,我以爲本身對上班有一些抵觸的緣由可能產生於很小的時候,父母也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小時候腦子裏面都沒有上班這個概念。性格的懶散就會致使思想的懶散,我從小到大就沒有什麼追求,什麼事情也不想追求作到最好。小學初中我被認爲是好學生,可是我知道本身沒有努力過,怎麼就成了好學生了。高考的時候,就想着儘可能考高點唄,反正能上個大學就不錯。大學大一的時候,天天就吃吃飯喝喝酒過着,大二還好,知道了很差好學技術,找不到工做,因此也混着實驗室。我這種得過且過的想法影響了我不少不少年,工做了纔想明白,我可能差的就是一顆追求上進的心。基礎
在城市裏面崩潰的無非兩類人,一類人是天天閒着,工做不夠飽和;另一類是天天加班,除了工做就是吃飯睡覺。我把本身劃分到第一類,只是由於工做確實沒有像身邊同窗那樣加班到深夜,這種狀態致使了本身總在過分的思考人生。好比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講,這一生過完了能在世界上留下什麼;好比定下了一個將來的目標,我又會去想,就算實現了又能怎麼樣,不都是活着。我內心明明也懂人生意義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可是每到閒下來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又會出現,因此我儘可能讓本身忙起來,也許忙着提早去公司加加班學學習,也許忙着打打遊戲。技術
自我認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跟大多數人北漂的年輕人同樣,早起趕地鐵,看着地鐵站匆匆忙忙的身影,看着車上的人們都拿着本身手機,或刷劇或學習,也許偶爾也會有像我同樣觀察着別人的無聊的人。我以爲「行屍走肉」這個詞形容北漂的人是最貼切的,感受大部分人都在沒有意識的活着。大概都在幻想着之後的美好生活,因此要上班,上更好的班。經驗
「如今的年輕人,就是想太多」。這句話我在各類大佬大V的公衆號見過好屢次,說的是年輕人總去構想將來怎麼樣怎麼樣,好比,我要換個工做,工資double,但老是第一步都邁不出去,下班回家就攤在牀上懶得動彈,這樣的執行力和行動力確實是「想太多」。大概此次我也同樣,給本身幻想出了一個完美的將來,理想的生活,可能惟一的區別是我逼着本身邁出了第一步,但前途未知。創業
道理我都懂,但終究事在人爲。常常有人對我說,慢慢就行了,你還年輕,等你30多歲,攢到錢,那時候你的人脈經驗也都積攢起來了,你的選擇會有更多。這些話我都懂,然而實際上我到如今爲止也接觸過很多的30歲左右的人,至少在我看到的人裏面,若是不是30歲以前特別牛逼,那無論是作技術仍是帶着小team作管理,30多歲的他們仍是在公司上班打工。這難道是所謂的選擇不少?事實難道不該該是,30多歲,不敢生病,不敢隨意換工做,不敢切斷穩定的收入來源,由於不能斷了房貸,車貸,不能斷了孩子的奶粉錢。我想若是我30多歲還談創業,那就意味着,我,應該是還在打光棍。項目
下面是我收藏的一篇文章,我總看,總想着提醒本身,我還活着,我要試着過不同的人生。內容是這樣的:生活
"18歲,你讀了大學。20歲,你大二結束,開始悔恨,本身前兩年幼稚的行爲,因而開始努力。22歲你大學畢業了,卻發現。找不到一份令本身滿意的工做。26歲,你看着身邊的人都結了婚,婚禮的份子錢逐年遞增。春節回家,父母從帶你串親戚,變成了帶你去見相親對象,見了十幾個姑娘,你每次都以爲和那個她比,差了一點。
28歲那年,你遇到了一個和你遭遇差很少的姑娘,大家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她說:你還不錯,你喝了一口可樂說:你也是。你還不肯定喜不喜歡她,雙方家長就已經擺好了訂婚宴,結婚的前一週,你和朋友出去喝酒。你說,不想結婚。朋友說,你啊,就是想太多,誰不是這麼過來的?29歲,大家終於結了婚,婚禮辦的不大不小,朋友來的很少很多。攢了幾年想要去實現理想的錢,搭在了這一場百人的私人廟會上,婚禮進行到中間。司儀帶着標準的商業化微笑,對着臺下的親朋喊道,要不要讓他們親一個!。臺下那些人跟着一塊兒起鬨,不知道爲何,你簡簡單單的親了一口。倆人恢復到了一開始的站位,你小聲說了一句:我愛你。那個昨天還看不慣你倒騰模型的新娘,愣了一下說:我也愛你。你不肯定她是否是對你說的,就像你不肯定是否是對她說的同樣。婚禮結束後,並無你想象的浪漫,你聽着外屋的新娘一筆一筆的算着份子錢,想着不過才兩年,怎麼就變成這樣了,想着想着,洞房夜就睡着了。
30歲,她懷孕了。辭掉了工做,在家養胎。你在公司逐漸有了點地位,手裏管着十來我的。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結婚前陪嫁的那輛20萬左右的車,也變成了你一我的的獨享。但你依然不敢放鬆,每次加班,電話那頭都是抱怨與委屈,但你不能爭辯什麼,誰讓她懷了你的孩子。在這一刻,不管是她的父母仍是你的父母,都無條件的站在這一邊。31歲,孩子落地了,前先後後連孕檢帶住院費花了10萬塊錢。不過無所謂,你看着你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喜歡,高興的彷彿這是你的新生。32歲,這是人生最不肯意重複的一年,平均睡眠3小時,孩子每個小時都要鬧騰一次,次日拖着睡不醒的眼睛去上班,老闆說你上班不幹活,回家媳婦說你不幹活,你想了半天不明白,那誰幹活呢?那輛開了3年的車,成爲了你真正的家。你不在抱怨路上擁堵的交通,你甚至開始但願,再多堵一會。回到家,你關了發動機,在車上點了一根菸,這是你天天最幸福的十分鐘,車前是功名利祿,車尾是柴米油鹽。35歲 你由於身體愈來愈差,加班愈來愈少,晉升的速度也愈來愈緩慢。
那天下班,媳婦告訴你,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雙語的一個月3000,你皺了皺眉頭,那邊就已經不耐煩了。「四單元的老王家孩子,一個月6000」。「你已經這樣了,你想讓孩子也輸?」。你沒說話,回屋給媳婦轉了6000塊錢。這筆錢,你本來打算給本身過個生日,買個新電腦。38歲,孩子上了一年級。老師說一年級最關鍵,打好基礎很重要。你笑着說,是是是,老師您多照顧。新生接待的老師看着你不明事理的臉,給你指了一條明路,「課外輔導班,一個月2200」。40歲的時候,孩子上了三年級。老師說,三年級,最關鍵,承上啓下很重要,你笑着說:是是是,正打算再報個補習班。44歲,孩子上了初中。有一天回到家,她對你說。爸爸,我想學鋼琴,你沒什麼猶豫的,你覺得這些年,你已經習慣了。但那句「爸爸如今買不起」你始終說不出口,好在孩子比較懂事,她說:爸爸沒事,要不我先學陶笛也能夠,你看着這麼懂事的孩子,卻開心不起來。46歲,孩子上了一個很差不差的高中。有一天你在開會,接到了老師的電話,電話裏說你的孩子在學校打架了,叫你去一趟,你惟惟諾諾的,和那個比你還小5歲的領導請了個假。到學校又被老師訓了一通,無非臺詞就是那一句,大家作家長的就知道工做,能不能陪陪孩子。你看着這個老師,有點好笑,好像當時說:。家長在外辛苦點。多賺點錢讓孩子多補補課的和他不是一我的。
50歲,孩子上了大學。很爭氣,是一個一本,他學的專業你有點看不懂,你只知道工做不必定好找,並且學費還死貴,你和他深夜想聊聊,準備了半斤白酒,一碟花生米。你說着那些曾經你最討厭的話。仍是要爲之後工做着想。挑個熱門的專業。活着比熱愛重要。大家從交流變成了爭吵。你發現,你老了,老到可能都打不過這個18歲的孩子。你說不過他,只能說一句:我是你爸爸!。孩子看着你,知道再怎麼爭辯都沒用,這場確立你最後威嚴的酒局不歡而散。你聽的不真切,在孩子回本身屋的路上好像叨叨了一句。「我不想活的像你同樣」。
怎麼就哭了呢?50歲的人了。必定是酒太辣了,對不對。必定是酒太辣了。55歲,孩子工做了,彷佛有一點理解你,但你卻反了過來,你說不要妥協。56歲,孩子也結婚了。你問他喜歡那個姑娘麼。他愣了愣說:喜歡吧。60歲,辛苦了一生,想出去走走。身邊的那我的過了30年。你依舊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歡,大家開始規劃旅遊路線。這麼多年了,大家仍是存在分歧,仍是在爭吵。某個瞬間,你以爲。這樣可能也挺好,一切都準備好了。
兒子說:爸媽,我工做太忙了。能夠幫我照顧一下孩子麼。大家退了機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歲,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不用每天操心了。你下定決心說:必定要去玩一趟。但是手邊的柺杖,只能支持你走到樓下的花園。
75歲,你在醫院的病牀上,身邊聚滿了人,你迷迷糊糊的看見醫生搖了搖頭,周圍那些人神情肅穆。你明白了,你要死掉了,你沒有感到一絲懼怕。你忽然問本身,我究竟是何時死掉的呢?你想起來30歲的那場婚禮。原來,那時候,你就死掉了吧。依照慣例。死前的3秒,你的大腦要走馬燈,倒敘你這75個年頭的一輩子,畫面一張一張的過,1秒。2秒。兩秒過去了。你面無表情的看着這兩秒內的回憶,第3秒。忽然你笑了。
原來已經回到了15歲的那一年。你看見一個男孩,他叼着一袋牛奶,揹着書包,從另外一個女孩家的陽臺下跑過。那個男孩朝窗戶裏看了看。那是15歲的你暗戀的那個女孩子,你想不起來她長什麼樣子了,最後一秒你努力的回憶着,而後終於笑了出來,3秒過去了,身邊的人忽然間開始嚎啕大哭。你可能聽不清了,你最後聽到的嘈雜的聲音,是一羣十五六的少年 起着哄說的,答應他答應他,答應他不愛你,不度生,尋夢。"時間
再見了,北京。
願生活善待身邊的每個人,願全部努力的人都能活成本身喜歡的樣子。
2019年3月26日 曲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