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個人博客:《一張圖理清 Vue 3.0 的響應式系統》javascript
隨着 Vue 3.0 Pre Alpha 版本的公佈,咱們得以一窺其源碼的實現。Vue 最巧妙的特性之一是其響應式系統,而咱們也可以在倉庫的 packages/reactivity 模塊下找到對應的實現。雖然源碼的代碼量很少,網上的分析文章也有一堆,可是要想清晰地理解響應式原理的具體實現過程,仍是挺費腦筋的事情。通過一天的研究和整理,我把其響應式系統的原理總結成了一張圖,而本文也將圍繞這張圖去講述具體的實現過程。html
文章涉及到的代碼我也已經上傳到倉庫,結合代碼閱讀本文會更爲流暢哦!vue
Vue 3.0 的響應式系統是獨立的模塊,能夠徹底脫離 Vue 而使用,因此咱們在 clone 了源碼下來之後,能夠直接在 packages/reactivity 模塊下調試。java
yarn dev reactivity
,而後進入 packages/reactivity
目錄找到產出的 dist/reactivity.global.js
文件。index.html
,寫入以下代碼:<script src="./dist/reactivity.global.js"></script>
<script> const { reactive, effect } = VueObserver const origin = { count: 0 } const state = reactive(origin) const fn = () => { const count = state.count console.log(`set count to ${count}`) } effect(fn) </script>
複製代碼
state.count++
,即可看到輸出 set count to 1
。在上述的例子中,咱們使用 reactive()
函數把 origin
對象轉化成了 Proxy 對象 state
;使用 effect()
函數把 fn()
做爲響應式回調。當 state.count
發生變化時,便觸發了 fn()
。接下來咱們將以這個例子結合上文的流程圖,來說解這套響應式系統是怎麼運行的。react
在初始化階段,主要作了兩件事。git
origin
對象轉化成響應式的 Proxy 對象 state
。fn()
做爲一個響應式的 effect 函數。首先咱們來分析第一件事。github
你們都知道,Vue 3.0 使用了 Proxy 來代替以前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改寫了對象的 getter/setter,完成依賴收集和響應觸發。可是在這一階段中,咱們暫時先無論它是如何改寫對象的 getter/setter 的,這個在後續的」依賴收集階段「會詳細說明。爲了簡單起見,咱們能夠把這部分的內容濃縮成一個只有兩行代碼的 reactive()
函數:數組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return observed
}
複製代碼
完整代碼在 reactive.js。這裏的
handler
就是改造 getter/setter 的關鍵,咱們放到後文講解。瀏覽器
接下來咱們分析第二件事。函數
當一個普通的函數 fn()
被 effect()
包裹以後,就會變成一個響應式的 effect 函數,而 fn()
也會被當即執行一次。
因爲在 fn()
裏面有引用到 Proxy 對象的屬性,因此這一步會觸發對象的 getter,從而啓動依賴收集。
除此以外,這個 effect 函數也會被壓入一個名爲」activeReactiveEffectStack「(此處爲 effectStack)的棧中,供後續依賴收集的時候使用。
來看看代碼(完成代碼請看 effect.js):
export function effect (fn) {
// 構造一個 effect
const effect = function effect(...args) {
return run(effect, fn, args)
}
// 當即執行一次
effect()
return effect
}
export function run(effect, fn, args) {
if (effectStack.indexOf(effect) === -1) {
try {
// 往池子裏放入當前 effect
effectStack.push(effect)
// 當即執行一遍 fn()
// fn() 執行過程會完成依賴收集,會用到 effect
return fn(...args)
} finally {
// 完成依賴收集後從池子中扔掉這個 effect
effectStack.pop()
}
}
}
複製代碼
至此,初始化階段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整個系統最關鍵的一步——依賴收集階段。
這個階段的觸發時機,就是在 effect 被當即執行,其內部的 fn()
觸發了 Proxy 對象的 getter 的時候。簡單來講,只要執行到相似 state.count
的語句,就會觸發 state 的 getter。
依賴收集階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創建一份」依賴收集表「,也就是圖示的」targetMap"。targetMap 是一個 WeakMap,其 key 值是~~當前的 Proxy 對象 state
~~代理前的對象origin
,而 value 則是該對象所對應的 depsMap。
depsMap 是一個 Map,key 值爲觸發 getter 時的屬性值(此處爲 count
),而 value 則是觸發過該屬性值所對應的各個 effect。
仍是有點繞?那麼咱們再舉個例子。假設有個 Proxy 對象和 effect 以下: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age: 18
})
const effect1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1: ' + state.count)
})
const effect2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2: ' + state.age)
})
const effect3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3: ' + state.count, state.age)
})
複製代碼
那麼這裏的 targetMap 應該爲這個樣子:
這樣,{ target -> key -> dep }
的對應關係就創建起來了,依賴收集也就完成了。代碼以下:
export function track (target, operationType, key) {
const effect = effectStack[effectStack.length - 1]
if (effect)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void 0) {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void 0) {
depsMap.set(key, (dep = new Set()))
}
if (!dep.has(effect)) {
dep.add(effect)
}
}
}
複製代碼
弄明白依賴收集表 targetMap 是很是重要的,由於這是整個響應式系統核心中的核心。
回顧上一章節的例子,咱們獲得了一個 { count: 0, age: 18 }
的 Proxy,並構造了三個 effect。在控制檯上看看效果:
效果符合預期,那麼它是怎麼實現的呢?首先來看看這個階段的原理圖:
當修改對象的某個屬性值的時候,會觸發對應的 setter。
setter 裏面的 trigger() 函數會從依賴收集表裏找到當前屬性對應的各個 dep,而後把它們推入到 effects
和 computedEffects(計算屬性)
隊列中,最後經過 scheduleRun()
挨個執行裏面的 effect。
因爲已經創建了依賴收集表,因此要找到屬性所對應的 dep 也就垂手可得了,能夠看看具體的代碼實現:
export function trigger (target, operationType, key) {
// 取得對應的 depsMap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void 0) {
return
}
// 取得對應的各個 dep
const effects = new Set()
if (key !== void 0) {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dep && dep.forEach(effect => {
effects.add(effect)
})
}
// 簡化版 scheduleRun,挨個執行 effect
effects.forEach(effect => {
effect()
})
}
複製代碼
這裏的代碼沒有處理諸如數組的 length 被修改的一些特殊狀況,感興趣的讀者能夠查看 vue-next 對應的源碼,或者這篇文章,看看這些狀況都是怎麼處理的。
至此,響應式階段完成。
閱讀源碼的過程充滿了挑戰性,但同時也經常被 Vue 的一些實現思路給驚豔到,收穫良多。本文按照響應式系統的運行過程,劃分了」初始化「,」依賴收集「和」響應式「三個階段,分別闡述了各個階段所作的事情,應該可以較好地幫助讀者理解其核心思路。最後附上文章實例代碼的倉庫地址,有興趣的讀者能夠自行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