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詳述了管理後臺列表頁的設計原則和技巧,對於新手有很大的學習價值。數據庫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產品,幾乎都會出現「列表頁」,前臺部分的列表頁設計技巧已經有不少的介紹了,下面我以「電商系統」爲例,談談業務後臺的列表頁設計原則和技巧。學習
1 什麼是「列表頁」優化
1.1 「列表頁」的概念設計
列表頁是一些具備同種屬性的內容的聚合。簡單講,在電商系統裏面,展現全部商品或訂單信息的或類似頁面就是列表頁。列表頁的簡單特徵就是一行一條數據,和數據庫或Excel表格的概念都很像。商品列表頁就是一行一條商品信息,訂單列表頁就是一行一條訂單信息。排序
1.2 「列表頁」的類型get
根據列表行數據的生成方式,可分爲「主動型列表」和「被動型列表」,在闡述這兩個概念以前,咱們先來區分兩種用戶的身份,一種是「**使用後臺的管理員用戶**」,另外一種是「**使用前臺的終端用戶**」,這兩類人經常不是同一羣人,咱們都稱之爲「用戶」,讀者須要根據不一樣場景注意區分。同步
**主動型列表**:指的是列表中的數據是由管理員生成的,而非終端用戶生成。例如「商品列表頁」中的數據就是由管理員生成,與終端用戶無關,用戶在前臺看到的商品信息均由後臺編輯生成,用戶沒法變動商品信息。產品
**被動型列表**:指的是列表中的數據均是由終端用戶生成的,而非管理員生成。例如「訂單列表頁」中的數據就是由終端用戶生成,用戶選擇商品,提交訂單,造成訂單信息。電商
主動型列表和被動型列表雖然都是列表頁,可是因爲其內容的來源不一樣,因此在設定其產品邏輯方面有很大不一樣。後臺
2 列表頁設計原則
列表頁有如下幾條設計原則。實際上說原則也並不許確,由於產品設計並無一個既定的標準,而是這些方法論是由行業前驅提出,而且通過了相關產品、市場的重重考驗,被證實了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條:**根據場景提供展現的業務列。**
第二條:**產品新數據行可以便捷地看到。**
第三條:**操做宜少不宜多。**
上面的幾條原則可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下面我來詳細講解。
3 列表頁設計技巧
3.1 列表頁構成元素
咱們先來看看一個完整的列表頁有哪些元素,主體是列表,包含一些對列表的操做,以及搜索。咱們重點說明「列表」部分。
第一行爲字段名,不出意外通常是:序號、業務列、操做。序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一個一、二、3…的展現,用途只是用於輔助「行」的顯示,無任何的業務邏輯和附加含義。業務列是列表的主要部分,操做指的是對該一行的數據的操做,常見的有:編輯、刪除等等。
主動型列表還有「新增行」操做(對應不一樣業務名稱都不一樣,例如商品列表頁就是「新增商品」),通常被動型列表無「新增行」操做。
3.2 業務列
業務列中須要展現哪些元素呢?單行記錄可能包含多個數據,哪些須要放上去,哪些不須要放上去,哪些須要顯示可是隻須要再深一層顯示,怎麼斷定?
依據就是上述設計原則的第一條——根據場景提供展現的業務列。首先你須要定義這個頁面的用途是什麼,根據設定的用途去展現相應的元素,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用戶真正須要的是什麼。須要展現什麼內容,不是看咱們有什麼,而是看用戶須要什麼。仍是以「商品列表頁」爲例,這個頁面的用途就是管理商品的(實際上這個頁面自己就叫「商品管理」頁),後臺新增、編輯商品,前臺展現,供用戶購買。一個商品包含如下元素:商品名稱、商品描述、庫存、價格、展現圖、規格、詳情介紹等,顯示這些內容是很難所有都放到列表頁的「業務列」中的,那如何取捨呢?咱們將這個列表頁的用途定位爲:輔助用戶快速找到對應的商品,進行編輯或其餘操做。若是是這個定位的話,那麼只要一個商品名稱就能夠了。
實際上,在業務列中呈現的元素不只僅是「商品名稱」,咱們這裏再引入一個新的概念:主要元素和補充元素(輔助元素)。在這裏「商品名稱」就是主要元素,主要元素和補充元素的區別是即便只保留主要元素,也不影響這個頁面功能的實現。在「商品管理頁」中常見的補充元素還有:封面圖——輔助經過看圖直接找到對應商品,價格,銷量(被動產生數據),庫存等。
咱們在設計頁面時,必定要肯定「主」和「次」,不要一鍋粥的全往上擠。必定要克服一種「代碼思惟」,這種思惟的典型想法就是「這個數據個人數據庫有存,可能也有用戶想要看,爲何不放上去?」,回答仍是「定位」!
咱們再來說講「訂單列表頁」,通常名稱也叫「訂單管理頁」。(可能不少讀者會疑惑,這些列表頁爲何在取名的時候都不帶列表的,關於後臺功能菜單的取名,能夠看個人這篇文章《後臺菜單命名小技巧》)在設置業務列的時候,第一步仍是明確這個頁面的定義和用途,想一想用戶在何時會用到這個頁面,再簡單講,思考「在什麼狀況下,用戶出於什麼目的會主動打開這個頁面」,這個就是找準「用途」的技巧。用途無非就是下面這些:
(1)和買家協商一致,去後臺改價。
(2)看看有什麼新訂單,而後去操做發貨。
(3)退款操做
明確了用途,以後再把對應的業務列往上放就能夠了。
關於「頁面用途」,這裏再講幾句,說說不少新手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想太多」。會去思考「萬一用戶不當心點到這個頁面,忽然想看某個數據,看不到怎麼辦?」又或者是「若是咱們把這個數據也放上去,這樣若是有用戶想看,就能夠看了」。錯誤太多,不少頗有趣,後面再整一期講講這些常見的「想固然」的想法吧。
還須要特別注意的是,咱們將「用戶須要什麼」的時候,這裏的「用戶」不是指具體的某我的,而是一羣人,準確的講,是帶「佔比數」的一羣人,例如90%的用戶傾向於A方案,10%的用戶傾向於B方案,而A和B方案只能二選一的狀況下,咱們只能選擇A方案,而不是說只要存在一個用戶須要某個功能,咱們就必須往上作。
3.3 默認列表順序
默認排列順序算是一個不算重點的重點,一是由於它重要,很是重要,二是這個技巧特別簡單,幾乎不須要深刻思考。原則中第二條:「產品新數據行可以便捷地看到。」講的就是這裏的默認列表順序。那麼什麼是列表順序呢?
列表一行一條數據,老是須要一個明確的規則去肯定它的排列順序,而不是隨機的,哪條記錄排在前面,哪條記錄排在後面,都是須要制定必定的規則的。那麼怎樣才能讓「產品新數據可以便捷地看到」呢?技巧就是根據所在列表的新數據放在第一,越新的數據排在越前面。再結合「主動型列表」和「被動型列表」的特徵這個技巧還須要必定的優化升級。咱們結合具體例子講解。
商品列表頁,這是典型的主動型列表,全部的數據行都是用管理員用戶主動生成的。首先第一條是毫無爭議的,新增的商品默認排在第一行。還有一個方面是,編輯保存的商品,也是須要從後往前拉的。不然排在後幾頁的商品,編輯後就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將二者組合,默認列表排序規則就是「商品保存時間降序排列」(保存不區分新增仍是編輯)。
不少人可能會想到,商品在前臺的展現順序問題,因此引入「手動排序的序號」概念,這實際上是徹底多餘的,前臺商品的排序最好和後臺排序脫軌,遵循一套排序規則後期維護會很是麻煩。(這一點以後的文章會細講)
訂單列表頁,這是典型的被動型列表,全部的數據都是由終端用戶生成的。因此默認排序規則很簡單,就是「生成訂單的時間降序」排列。
還有一個算是小難點,仍是以「訂單列表頁」舉例,訂單有多種狀態,咱們會在訂單列表頁設立標籤欄快捷查詢,那麼如何制定各標籤欄的默認排列順序呢?其實仍是遵循同樣的道理,就是進入該標籤欄的時間降序。例如訂單的狀態有「未支付」、「已支付」、「已發貨」、「已完成」等等。未支付狀態指的是,訂單已生成,可是用戶未付款,那麼該標籤欄下列表的默認排列順序就是「生成訂單的時間降序」。已支付狀態指的是,用戶已經付款,可是商家尚未發貨,那麼該標籤欄下列表的默認排列順序就是「付款時間降序」。已發貨狀態指的是商家完成發貨,那麼該標籤欄下列表的默認排列順序就是「發貨時間降序」。已完成狀態指的是用戶手動確認收貨或者系統自動確認收貨,那麼該標籤欄下列表的默認排列順序就是「確認收貨時間降序」。
簡單來講,只要記住一點就沒問題了,先進來的排後面,後進來的排前面。
3.4 輔助排列順序
默認排列順序和輔助排列順序的區別是,默認就是直接進入該頁面,不須要進行任何操做就直接展現的,輔助排列順序是須要用戶手動操做,變動排列順序,輔助排列順序通常設定在特定業務列上,點擊可變動按此規則降序或升序排列。設定輔助排列順序的技巧和前面提到的「業務列」同樣,仍是明確頁面定義和用途,這裏不贅述了。例如商品列表頁常見的輔助排列順序有按銷量、庫存、價格排列等。
3.5 操做
常見的操做有:編輯、排序、刪除等等。根據不一樣業務功能的列表頁,操做區按鈕區別很大。下面講講幾個常見的功能。
3.5.1 編輯
對於主動型列表,不少人會情不自禁地加上「編輯」操做,很大程度上這是沒錯的,可是仔細思考,這裏真的須要「編輯」嗎?
編輯操做實際上一條便捷操做,除了保留原有數據外,至關於刪除原有記錄,再新增內容和原來同樣,再修改內容,省去了前兩步。多數列表存在編輯是沒問題的,可是一些會產生不少跟該條記錄強綁定關係的列表,最好編輯和刪除兩個功能都不要有。仍是以電商爲例,遇到節日或者其餘活動,通常會進行促銷打折活動,後臺「活動列表頁」會新增一條活動信息,若是這個活動關聯不少數據,那麼就須要保證這條記錄是不動的,一旦編輯或刪除,原紀錄不在了,牽一髮而動全身,會引起太多麻煩。這時候就不要問「用戶只是想把上次那個活動再改一下弄個新活動,還要新增多麻煩啊,編輯改一下多方便啊,這樣不行嗎?有個用戶就強烈須要。」這種傻問題了。
3.5.2 排序
有些業務邏輯很是簡單的內容,先後臺的展現順序是一致的,這時候就須要排序功能,先後臺同步變更。
3.5.3 刪除
刪除操做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操做,若是不是特別必要,儘可能不要放刪除功能。
3.5.4 搜索
是否須要搜索功能,是根據預期產生的數據行數決定了,若是在30條之內,則儘可能別上,30條以上酌情上。
4 總結
列表頁知識點就講到這裏了,基本只要掌握了這些技巧,設計一些常規的列表頁已是沒有問題了,若是遇到業務邏輯更加複雜的狀況,再根據狀況斷定,可是萬變不離其宗,規則就是那麼幾條。這裏再總結一下:
業務列:要克服「代碼思惟」,放什麼內容,不是看咱們有什麼,而是用戶須要什麼。
默認排列順序:先來的排後面,後來的排前面。
操做:宜少不宜多,有須要才往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