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度總結的時候了。有人說年度總結是一個 「感受仍是幹了不少事嘛」 的自我催眠,雖然我感受不是如此,但文章也難逃這個套路。不過不管客觀與否,總結這事情也只有本身是最大的受益者,由於一年的經歷濃縮成數行文字,其背後隱藏的意義只有當事人有最深入的理解,對旁人的借鑑意義十分有限。這篇放到博客上,更多的是爲了給本身提個醒。前端
今年對我是頭一次把年初計劃都完成的一年,沒有挪到 2017 年去。養成了幾個有用的,也許能影響一輩子的習慣,總體還算穩步向前。git
年初制定的,所有完成,可見定小目標的好處 :)github
學習軟件設計的原則,對框架不用生搬硬套,更應注重瞭解其設計初衷和思路。算法
學習算法,培養邏輯思惟能力。編程
培養技能深度,學習框架基礎內容。segmentfault
繼續學習 Elixir 。後端
積累團隊和培養新人的經驗。前端框架
繼續寫博客。網絡
學習作手衝咖啡。數據結構
看一本非技術書籍和一本小說。
照顧好家庭(老婆,孩子,父母)。
瞭解財務情況,從記帳開始。
去年末我開始嘗試晨間日記。從隔幾天隨便寫寫,到每天堅持寫,分門別類的記錄,並保持按期回顧,大半年後才造成本身的風格。我不敢說這個過程當中有多大的進步,但如今我已經養成了制定月度計劃和每日計劃的習慣,天天打鉤,月底回顧,跟年度目標作對比,確保努力沒有偏離方向。目前看來仍是挺有效的。
不少事情時間久了是記不住的,記錄是回顧的基礎,按期回顧能夠切實的認識到本身的成長和不足,從而制定計劃改變,讓生活變得有序。這是我今年養成的最有用的習慣。推薦感興趣的朋友閱讀《晨間日記的奇蹟》。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本身的同時也爲公司創造價值。對部分人而言 「本身喜歡的事」 和 」對公司有用的事「 不徹底是一個東西,對我如今的工做而言二者重合度還比較高,但公司的業務模式很難讓我有進一步的積累。通過一番思考我在年末請辭,並去了一家產品導向的創業公司,產品我還比較感興趣,前景不錯,技術方面有可信任的小夥伴和足夠的折騰空間。但願新的一年有好的發展。
搞技術也有 8 年,自從 3 年前開始接觸前端框架至今,我算是徹徹底底的全棧工程師了,大部分項目我都是先後端兼顧。不過廣度的延伸也不可避免致使深度的問題,甚至由於前端的飛速發展致使沒有辦法分配更多精力維持先後端的深度。
爲了讓學習效率最大化,今年我作了一個嘗試:
更集中的發展一個方向的深度,我選擇的前端。
花更多時間投資通用的基礎能力 — 數據結構,算法,軟件設計能力。
廣度積累有必定的篩選,避免看跟個人知識體系相關性不大的信息。
目前爲止我看了很多設計相關的書和博客,在 Codewars 上練習了 幾十個 kata 並積累了一部分到 GitHub ,開始寫 鏈表系列博客 。名年也會繼續堅持,看效果如何。
學習效率最大化的另外一個改變就是更關注通用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知足於自行 hack 了,這也間接促成了 7 月爲 Rails 貢獻的一點代碼。
年末換工做帶來了一個好處,我終於能夠在實際工做中使用 Elixir 了,工做須要加上興趣的動力是巨大的,我成功地擺脫了斷斷續續學習的現狀,迅速啃完了《Programming Elixir 1.3》和《What’s New in Ecto 2.0》,《Programming Phoenix》做爲工做之餘的補充看看,目前也完成了大半。這門語言給個人感受一如第一次接觸 Ruby 的時候,感受很是有意思,對編程思路的擴寬也很是有用。
我寫博客已經斷斷續續不少年了,從 JavaEye ,博客園,到 GitHub pages,Logdown,還嘗試過 Medium ,Ghost ,簡書,甚至 Evernote ,一直都沒堅持下來。緣由有不少,包括沒有足夠的正向反饋,寫到一半發現知識沒徹底吃透,追求完美致使一再延期,講述知識的能力有限致使動筆困難,一向的拖延懶散性子,等等。去年我就有寫博客的目標,不過這個目標成功的被我拖延到了今年……
爲了減小干擾,今年我給本身定的博客目標很簡單,每個月一篇,只求對本身有用,先培養習慣,不操心任何額外的事情(載體,閱讀量,選題等)。年末看來,雖然有三個月沒有更新,但一共寫了 18 篇,也算及格。其中日記也有部分功勞,讓我更習慣寫字記錄和反思。另外今年還真有幾個問題是經過翻之前的博客快速解決了,讓我感受這個投入是對的。
今年最大的改變就是添了一個娃。後半年就是各類痛並快樂着。尤爲是剛出生那會兒,生活不可避免的被打亂了,一些培養了一半的習慣直接斷了。事到臨頭才發現以前作的全部內心建設都是扯淡,初期也有心情煩躁的時候,不過漸漸地學會了如何跟娃相處,後來就莫名其妙的喜歡起來了。也許是出於責任,也許是出於小生命最本身的依賴(其實主要是對他媽)。孩子一出生,家裏就回不到二人世界的樣子了,有點惋惜。不過人生總要不斷向前,體會不一樣的經歷,把當下過好就足夠了。
這部分是爲了擴展視野。書和電影各自看了 20 多部,包括《神經漫遊者》,《神們本身》這類科幻,也包括《精力管理》,《GTD》這類工具書,這點比年初計劃樂觀多了,事實證實看一本精彩的小說是不須要投入精力去堅持的事情,更操心的反而是讓本身放下書乾點別的…… 一年下來算是養成了用 Kindle 的習慣。發現用 Kindle 看書更適合用整塊時間專一的看,而不是零碎時間看。因此爲了更好的利用碎片時間看手機而買了 iPhone 7 ,嗯,真不是剁手 :)
年中開始重視身體,決定鍛鍊了,目前還沒能造成習慣,隔天一次的鍛鍊都常常給本身找藉口,喝酒了,喝咖啡了,回家晚了,搞工做了,單純的不想動了,不一而足。明年爭取達到每天鍛鍊的程度。
自從寫晨間日記後我就比之前更在乎人際關係的維護。不過對此最有感觸的是找工做的時候。一些朋友都推薦了不錯的機會。讓我忽然有種超出準備的意外感受。年初經過網絡認識了餘凡,直接促成了年末工做的工做機會。想一想也挺奇妙。此次換工做的經歷也讓我深入理解了社交圈的重要性,有時候還能發現本身和想去的公司的間接聯繫(所謂的六度空間)。
該寫的都寫了,也算是對 2016 蓋棺定論了。2017 年但願繼續保持專一,繼續作個靠譜的人,在事業和家庭上都獲得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