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變相降準祭出又一新手段 引起同業套利之憂

     2014年12月27日晚,央行下發「387號文」《關於存款口徑調整後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將原屬於同業存款項下的存款歸入各項存款範圍,其中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吸取的證券類及交易結算類存款、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等。「這意味着以餘額寶爲表明的貨幣基金吸取的資金將繳納存款準備金。」受訪業內人士坦言,但這並不意味着其收益將降低,由於文件同時規定其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時爲零,即暫時不須要繳納準備金。工具

 

  變相降準,這是央行祭出的又一新手段,同時,同業套利也可能相伴而生,即通常性存款轉換爲同業存款。產品

  而如何將通常性存款轉換成同業存款,如何實現存款套利?「這在業內並非祕密。」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統計

 

  這種作法可持續嗎?國信證券認爲,同業存款高出同期限通常性存款的幅度在0.9%之內是能夠接受的。而當前一年期同業存單利率約4.7%,一年期定存利率約3.3%,利差達到1.4%,這就意味着儘管同業具備不繳準優點,但目前成本仍然過高,銀行沒有動力主動將存款轉移爲同業。新手

 

  引起同業套利?協議

 

  根據央行387號文的說法,簡單來看就是,同業存款歸入存款統計口徑,但存準率爲零,銀行不用繳納高達20%的存款準備金,這樣就化解了存貸比的束縛;同時,同業存款的利率遵循市場化原則,利率要高於普通存款,並且不受基準利率及其上浮10%區間的約束。文件

 

  而將通常性存款轉化爲非銀同業存款,可能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客戶的存款,先購買非銀機構的產品,再以非銀同業存款的名義存進銀行;二是銀行利用現有存款,認購非銀機構的各類產品,最後又回到銀行。時間

  還能夠利用第三方途徑實現套利,可行路徑是,第三方經過設置資管計劃或其餘SPV,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用本來是銀行存款的資金認購),再按照收益更高的同業存款形式存放在銀行。對銀行而言,通常性存款減小,同業存款增長,負債成本提升,第三方通道、投資人(原銀行存款人)獲取更高收益。行業

 

  「針對我的和公司的通常性存款利率是受管制的,最高只能上浮20%,同業存款利率是市場化的,高於通常性存款。從銀行角度來看,這種轉變只能提升負債成本,哪裏有利可套?套利多是從銀行以外的第三方角度的利益來講的。」一位國有銀行同業業務部人士認爲,「若是銀行主動把通常性存款簡單地藉助通道轉爲其餘銀行的同業存款套利,這種表內槓桿效應直接加大了經過存貸方式的貨幣派生係數,從而影響宏觀調控,監管也不會置之不理。」浮動

 

  即便是第三方利用上述利差空間套利,也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這其實就是貨幣基金的模式,以更高的收益分流銀行存款,而後再以協議存款的形式存放銀行,也沒什麼新意。監管調整各項存款口徑,就是要解決這類套利方式分流通常性存款對存貸比形成壓力的問題。」一位銀行同業部人士稱,「這種模式只能是短時間的,不可持續。」漏洞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爲,銀行套利空間有限。「目前時點上採起這一政策組合成本較低,即便銀行將通常性存款轉化爲同業存款,銀行也不賺錢,由於同業資金成本高,實際上套利空間很小。」曾剛計算,同業存款的成本要比通常性存款利率高出1.3至1.4個百分點,通常性存款繳納存準的成本爲1.61%,由此觀之,套利的利差空間較小。

 

  央行深意

 

  央行顯然對上述所謂「漏洞」有所預見,也沒打算讓這個「漏洞」永恆存在。所以,387號文強調「上述存款應計入準備金繳存範圍,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定爲零」,儘管沒有明確說,但傳遞的信號基本上是肯定的:不繳存準只是暫時的。

 

  「事實上,同業存款歸入通常性存款,基本上就解決了貸存比的制約問題,而這部分存款的準備金率暫定爲0,應該說也充分顯示了央行對目前流動性緊張局面有充分的認識。」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坦言,央行也兩難。

 

  兩難在於,面對目前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央行並不想從市場中抽水。若是抽了,勢必要放水對衝,降準或者定向寬鬆,對衝起來大費周章。由於,各家銀行同業規模千差萬別,廣泛降準則不公允,若是定向工具對付,又面臨着期限錯配的問題。

 

  「可是關於歸入通常性存款的同業存款的利率管理,則透露出了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業內人士坦言,這部分存款雖然納進了通常性存款,可是利率卻執行市場化利率,原來怎樣,如今還怎樣。好比說,原來保險和銀行之間的大額協議存款,利率遠高於通常性存款上限,如今搬到表內,也不受基準利率及其上浮 10%區間的約束。

  因而銀行表內就有了兩套信貸體系,不一樣的存款準備金,不一樣的利率管理。換句話說,至關於把原來做爲「側室」表外的同業往來「扶正」了。

 

  「表外雙軌制」直接變成「表內雙軌制」,這其實是央行在鼓勵金融機構在銀行表內直接進行監管套利。很簡單,變着花樣把通常性存款轉換成同業存款,同業機構賺了利差,銀行不用繳高達20%的存款準備金。那麼,這樣又至關於變相下降存款準備金率了。

 

  有觀點認爲,央行此舉將使銀行大量表外業務轉爲表內,從而有效抑制影子銀行規模。將來一段時間,在銀行表外業務進行的影子銀行業務,可能會迅速萎縮。而另外一方面,非銀同業存款利率高於通常性存款,具體執行又由各方自行商定,將使利率浮動空間更大。「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隱蔽的利率市場化手段,影響不只僅限於調節流動性。」上述業內人士坦言。

 

  對於央行而言,這是一種制度變革方式,經過調整存款口徑將新負債形式歸入監管範圍。曾剛認爲,經過擴大存款統計口徑,將來對非銀存款進行直接調控,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