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做中,系統部署上線後最經常使用的命令就是管理類命令,就像醫生經過檢查瞭解身體情況,系統管理命令可以讓咱們知道系統的運行狀態,在此基礎上解決系統運維中發現的各類問題。windows
w - Show who is logged on and what they are doing。w命令是系統管理員最經常使用的命令。命令能顯示系統的各項參數,誰在線上等等。
具體
咱們逐行了解w命令下各行的含義
紅框中第一行是當前時間,第二項「up 9 min」是服務器開機時間,圖示爲9分鐘;第三項是登錄用戶數,第四項「load average」顯示了系統負載,是咱們衡量服務器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第一個數值表示1分鐘內系統平均負載值,通常的只要這個值不超過cpu的核心數就沒有關係,好比說1顆e3 1230就是4核,1顆e5 2400就是六核,多個cpu按核心數累加計算。第2個數值表示5分鐘內系統平均負載值,第3個數值表示15分鐘內系統的平均值。服務器
查看cpu核數信息使用網絡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wc -l運維
查看cpu具體信息使用ide
cat /proc/cpuinfo工具
vmstat能夠詳細查看系統各部分負載,判斷具體是cpu、內存、硬盤、網絡哪方面出現異常。ui
重要指標有6個
procs(進程)下的r、b選項
r選項表示運行和等待cpu時間片的進程數,該數值大於cpu個數是表示cpu不夠用了。
b選項表示等待資源的進程數,該數值若是超過1就要關注了。
swap(交換內存)下的si、so選項
si選項表示由交換區寫入到內存的數據量
so選項表示由內存寫入到交換區的數據量
io(磁盤使用狀況)下的bi、bo選項
bi表示磁盤讀取數據量
bo表示寫入磁盤的數據量blog
top命令用於動態監控進程所佔的資源,每隔3秒變一次。
top命令打印出了不少信息,包括系統負載(loadaverage)、進程數(tasks)、CPU使用狀況、內存和交換分區使用狀況。
重點關注%CPU %MEM COMMAND三項
他與windows系統中的含義相同,cpu表示cpu佔用比,mem表示內存佔用比,COMMAND表示進程名。排序
按shift+M能夠按照內存大小排序,按數字「1」能夠列出各顆CPU的使用狀態。進程
sar命令能夠監控不少系統參數,他不是系統默認的程序,使用前須要先yum安裝
yum install sysstat
sar -n DEV 1 5
rxpck/s 表示每秒收取到的包
txpck/s 表示每秒發送出去的包
rxkB/s 表示每秒收取的數據量
txkB/s 表示每秒出去的數據量
注意:若是rxpck/s 數值大於4000,rxkB/s大於5000000就表示服務器可能被***了。正常狀況下只有你在遠程拷貝數據時數據量才能這麼大
命令:
sar -q
nload工具須要經過epel源安裝,安裝以前須要導入epel源,參加以前的筆記:
yum install epel
安裝好後驗證下源的狀況
yum repolist
而後yum install nload工具
yum install nload
nload跟windows裏看網絡流量的資源管理器差很少了,能比較人性化的顯示網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