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想,到底什麼是互聯網思惟,百度了一下,說法居然多種多樣,總結一下就是web
1.互聯網思惟就是要對傳統的工業思惟進行顛覆,消費者已經反客爲主,擁有了消費主權,互聯網思惟是一種民主化的思惟。就是由衆多點相互鏈接起來的,非平面、立體化的,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它相似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一種思惟結構。大概的意思我理解就是壟斷被打破了,要去中心化,賦予個體充分的自由。網絡
2.移動互聯網顛覆了價值創造的規律,咱們必須迴歸到商業的本質,真正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用戶的廣泛需求,爲客戶創造價值。也就是說互聯網思惟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惟,坑爹啊,這不是就是用戶就是上帝的翻版嗎?大數據
3.互聯網思惟就是專一產品與服務,在加上社會化媒體營銷。雲計算
大佬們紛紛發表感言,商機無限,發誓要用互聯網的思惟改變和顛覆傳統產業。小夥伴們越看越到糊塗了,這個到底要怎麼作?怎麼作傳統的東西就具備了互聯網的基因。開發
筆者一直從事傳統的企業軟件開發,面對這種不可阻擋的大勢,經常在想到底怎樣才能使現有的軟件象一個具備互聯網基因的軟件。好像不這樣也不行了,許多新的技術象雲計算/大數據啊都和互聯網息息相關,互聯網發展太快了。從最先的編輯們輸入文章你們瀏覽,到web2.0用戶直接製造和瀏覽信息,到如今社會化網絡,移動互聯,facebook等等火的一塌糊塗。互聯網在飛速的發展,究竟是什麼讓他這麼具備魅力。咱們的軟件從最先的mis系統對資料增刪改查,到如今經過工做流程將業務和任務推給用戶,在流程中集成數據挖掘和報表給決策提供支持和判斷,改變信息的產生過程,下一步又如何發展,互聯網又能給予咱們什麼啓示?只是更易用,更靈活嗎?工作流
咱們該如何改變才能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產品
也許回到互聯網最初發明只是爲了互相溝通,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他一直在作這個,包括web2.0 ,包括社會化網絡,移動互聯只是讓他隨時隨地了。互動,人人互動,人機互動,機器再也不冰冷,更具人性化。或者小米今天可以成功依靠的不是質優價廉的手機,固然這個很重要。而是和用戶/粉絲之間無障礙的交流,產生信任,就是想朋友。咱們的企業軟件重要的再也不是添加信息,執行業務,查詢業務,而是促進軟件使用者,使用團隊之間五章交流,無障互動,軟件和用戶,用戶和用戶。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