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層網絡協議-tcp/ip協議

網絡基本概念

OSI模型

OSI 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一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概念模型,試圖?供一個使各類不一樣的計算機和網絡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互聯的標準框架。網絡

它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劃分爲七層,每層均可以?供抽象良好的接口。瞭解 OSI 模型有助於理解實際上互聯網絡的工業標準——TCP/IP 協議。
OSI 模型各層間關係和通信時的數據流向如圖所示:框架

image

七層模型介紹

  • 物理層:

    物理層負責最後將信息編碼成電流脈衝或其它信號用於網上傳輸;編碼

  •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經過物理網絡鏈路?供數據傳輸。不一樣的數據鏈路層定義了不一樣的網絡和協 議特徵,其中包括物理編址、網絡拓撲結構、錯誤校驗、數據幀序列以及流控;
    能夠簡單的理解爲:規定了0和1的分包形式,肯定了網絡數據包的形式;spa

  • 網絡層

    網絡層負責在源和終點之間創建鏈接;
    能夠理解爲,此處須要肯定計算機的位置,怎麼肯定?IPv4,IPv6!計算機網絡

  • 傳輸層

    傳輸層向高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網絡數據流服務。
    能夠理解爲:每個應用程序都會在網卡註冊一個端口號,該層就是端口與端口的通訊接口

  • 會話層

    會話層創建、管理和終止表示層與實體之間的通訊會話;
    創建一個鏈接(自動的手機信息、自動的網絡尋址);開發

  • 表示層:

    表示層?供多種功能用於應用層數據編碼和轉化,以確保以一個系統應用層發送的信息 能夠被另外一個系統應用層識別;
    能夠理解爲:解決不一樣系統之間的通訊,eg:Linux下的QQ和Windows下的QQ能夠通訊;rem

  • 應用層:

    OSI 的應用層協議包括文件的傳輸、訪問及管理協議(FTAM) ,以及文件虛擬終端協議(VIP)和公用管理系統信息(CMIP)等;
    規定數據的傳輸協議;域名

TCP/IP協議基本概念

  • TCP/IP協議是針對Internet開發的一種體系結構和協議標準
  • TCP/IP協議是國際互聯網Internet採用的協議標準
  • TCP/IP是一組通訊協議的代名詞,是由一系列協議組成的協議

IP地址共32位,4字節。it

IP地址分爲兩部分:網絡標識和主機標識。

A類IP地址:第一段爲網絡標識,剩下三段爲主機標識。網絡地址最高位必須爲零。網絡標識長度爲7位,主機標識長度爲24位。A類網絡的主機數最多能夠達到1600多臺。

B類IP地址:第1、二段位網絡標識,第3、四段爲主機標識。網絡地址最高位必須爲10。網絡標識長度爲14位,主機標識長度位16位。每一個網絡最多能容納6萬多臺主機。

C類IP地址:前三段位網絡標識,剩下一段爲主機標識。網絡地址最高位必須爲110。網絡標識長度爲21位,主機標識長度爲8位。每一個網絡最多容納254臺主機。

子網掩碼也是32位的一個IP地址,它的用途是識別本網絡內的計算機。兩臺不一樣主機的IP地址同時與子網掩碼進行AND運算,若是得出結果相同,則說明這兩臺計算機處於同一個子網內,能夠進行直接通訊。

域名的構成:主機名+機構名+網絡名+最高層域名。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