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狀況下,根據國際標準3-5-8原則推算業務處理時間。 數據庫
登錄時間最長不超過5秒。 網絡
檢索票務時間不超過5秒。 併發
頁面之間跳轉時間不超過3秒。 性能
平均時間在3~5秒之內。 測試
二,系統容量須要求: 網站
靜態用戶(註冊用戶)在5 000以上 spa
動態用戶(在線用戶)在1 500以上 orm
併發數200以上 ci
三,通常網站構建系統需求: 資源
(1)檢查系統在200個用戶的負載下,全部業務動做是否可用及穩定。
(2)檢查系統在200個用戶的負載下,連續運行72小時過程當中,用戶登錄、訂票、檢索票務等業務動做是否可用及穩定。
(3)檢查系統在1 500個用戶在線(1 500x20%),即300個併發用戶操做的負載下,連續運行72小時過程當中,以上業務動做是否可用及穩定。(80/20原則,即80%的壓力是由20%用戶產生的)
(4)檢查系統在8.0 GB業務數據、1 500個用戶在線(1 500x20%),即300個併發用戶運行的負載下,連續運行72小時過程當中,以上業務動做是否可用及穩定。
四,性能需求指標
根據既有的性能需求對本系統的用戶訪問量、系統處理能力、業務處理能力、
系統響應時間、
容災需求性能指標、
網絡流量等5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估算。其中部分指標也參考測試行業標準,得出該項目具體性能指標。
1.併發用戶指標
300≥
併發用戶數≥160(估算並結合前面系統需求動態用戶1500*20%得出
)
2.系統穩定性指標
系統有效工做時間要求≥99.5%(用行業標準得出)
Web服務持續穩定工做時間≥3天(72小時)(用行業標準得出)
3.系統吞吐量指標(多層體系結構)
完成業務狀況(數據庫容量)≥140萬(筆)交易(客戶給出的性能需求)
4.業務處理能力性能指標
在業務高峯時,每分鐘可以同時處理150筆數據維護更新操做;100筆的數據查詢操做。(估算得出)
在150個併發用戶訪問時,肯定條件的信息查詢響應時間小於8秒鐘。(用行業標準得出)
每筆業務的響應時間在5秒之內。(用行業標準得出)
登陸要求響應時間在5秒之內。(用行業標準得出)
業務處理(每秒請求數)≥4次/秒(估算得出)
TPS(每秒交易數)≥150(估算得出)
5.容災需求性能指標(多層體系結構)
併發用戶數≥400(估算得出)
天天完成業務狀況≥70萬(筆)交易(用行業標準得出)
每分鐘完成的業務≥500(筆)交易(估算得出)
6.網絡流量分析估算
假設執行每筆業務時,假設大約佔用10Kbps資源,同時不考慮網絡帶寬在傳輸
過程當中的效率損失,表6-1給出了對網絡帶寬的需求。
表6-1 網絡帶寬的需求表(無效率損失)
類型 |
年度 |
吞吐量(年) |
高峯期單位時間 |
日高峯期每分鐘數據 |
日高峯期每分鐘數據 |
常規 |
2007 |
140萬 |
136 |
1 360 |
22.6 |
2008 |
161萬 |
157 |
1 570 |
26.2 |
|
2009 |
185萬 |
180 |
1 800 |
30 |
|
2010 |
212萬 |
207 |
2 070 |
34.5 |
|
容災 |
2007 |
|
486 |
4 860 |
80.8 |
假設每筆業務處理須要10Kbps的流量,考慮到併發狀況及網絡利用效率等問題(效率損失爲60%),實際所須要的網絡帶寬如表6-2所示。
表6-2 實際所需網絡帶寬列表
類 型 |
年 度 |
吞吐量(萬) |
不考慮網絡效率損失 |
考慮網絡效率損失後的帶 |
假定傳輸壓縮率50%, |
常規 |
2007 |
140 |
22.6 |
37.6 |
18.8 |
2008 |
161 |
26.2 |
36.9 |
18.4 |
|
2009 |
185 |
30 |
|
|
|
2010 |
212 |
34.5 |
50 |
25 |
|
容災 |
2007 |
70 |
80.8 |
134.6 |
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