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不考?

    前幾天,在工做室跟我學JAVA的一個女生跟我說,她想去考研。ide

之前的我,也是鼓勵學習好的學生儘可能考研。對於咱們這類地處地級市、名不見經傳的二本院校的學生而言,考研是一個改變「出身」的極好、也是惟一的機會。這對於那些在高考中失利,不得已「淪落到」咱們學校的學生而言,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不過,如今的我慢慢轉變了觀點,轉而要提醒有志於考研的學生:要慎重!學習

既然是研究生,就是要去作研究的,就是經過踏踏實實地作研究鍛鍊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相關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再牛一點兒的,創造性思惟能力。這樣,即便畢業後不從事本專業的工做,讀研對自身的發展也是頗有幫助的。從這個角度講,只要可以保證培養質量,筆者仍是同意你們考研的不過不論是本科仍是研究生教育,都會受到國內大環境的影響,也就是高校教學質量下滑、學術腐敗嚴重這個大環境。面對如此現狀,有志於研的學子應該冷靜思考,切勿盲從spa

近幾年研究生愈來愈多,培養質量可否保證卻成了問題,即便名校。時不時傳出研究生導師(研究生口中的老闆)只把本身指導的學生當廉價勞動力使用,卻對他們疏於管理、指導。最近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筆者一個06級的學生,他今年從武漢某名校研究生畢業。他向我訴苦說,導師會讓他作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項目,耗費了時間卻得不到鍛鍊。名校尚且如此,普通院校就不用說了。因此,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是:要考就要保證能上名校資源

至於學術腐敗,則也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打了折扣。學術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載體,可在學術腐敗的大環境下,學術研究成了造假和製造學術垃圾,如何能擔當得起培養人的重任關於學術腐敗的新聞應該已不算新聞,你們一搜一大把,在這裏仍是舉上面那個學生的例子。他跟我不屑地說,也參加過導師的國家級項目,其實就是造假數據。哈哈,這樣的學術研究,能不把學生教壞就不錯了,何來奢談培養學生能力?怪不得他也告訴我,在找工做的時候,用人單位看重的仍是有沒有商業項目的經驗,而非體制內的所謂項目。it

研究生的一大就業渠道是到高校任教。按照之前的眼光,研究生即便培養質量不高,但好歹憑藉這個文憑,也能很容易在高校謀個教職。掙得雖然很少,可是工做穩定,說出去也好聽。這樣想來,研彷佛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目前的形勢對這條道路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以筆者的學校而言,在2005年的時候,基本上仍是隻要是研究生(碩士),就能隨便進。但到了筆者求職的2006年,形勢就開始嚴峻起來。隨着研究生數量的增多,高校的要求也開始水漲船高。目前的狀況是,除了少數專業外,就再也不招收碩士了,都要博士。上面那個學生的同窗,通常都進了高職或中學。這說明,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已趨近飽和。目前有考研打算的學生,碩士畢業是45年之後的事情。照這個趨勢下去,那個時候就是博士想進一所普通高校,都比較困難了。class

所以,讀了三年研究生,質量和就業卻不必定能保證;而工做的同窗,則能夠積累三年的工做經驗和人脈,外帶掙三年錢。如此看來,讀研是否划算,各位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求職

還有一點須要提醒的是,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話,仍是建議先工做。在理想狀況下,讀研能夠經過作項目、在外上課、獎學金等途徑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但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況,通常狀況下,仍是須要家裏資助一些的。這樣的話,父母又要多承擔3年的經濟負擔。im

如下舉出適合讀研和不適合讀研的幾種狀況,歡迎補充。技術

適合的狀況:經驗

一、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立志於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工做(讀研的最佳人選);

二、有較大把握考取名校的工科專業,還得確保這個專業在這所學校裏不能太弱(工科好找工做啊,不能進高校的話就進大公司,也還挺不錯的,不過前提必定是要本身有真本事。公司雖然也看學歷,但最終仍是要看實際能力的);

三、家裏社會資源豐富,你碩士畢業後,能憑藉此學歷幫你在體制內弄個編制。

不適合讀研的狀況:

一、對學術研究並不感興趣,但有「鍍金」的思想,所以去讀一個較冷的專業,尤爲是某些文科類的專業(高校難進,而公司要這些專業的人幹啥呢?)。

二、家庭條件比較困難。

由此看來,讀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拼爹行爲。

最後,無論考研與否,都祝你們有個好前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