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51 謝運帷 2015013185前端
通過一學期競賽平臺項目的實踐,我對於軟件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咱們小組從一塊兒討論咱們競賽平臺的需求,到咱們設計數據庫,選擇項目使用什麼樣的框架,採用什麼樣的結構,再到咱們創建起後端邏輯,完成前端頁面,咱們經歷了一個個困難又將它們一個個跨了過去。整體仍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只是囿於咱們的時間實在太少,我我的從期中佈置這個做業下來,先是忙於應付雙學位4門課的考試,再到後來一直有計網一、2的大做業介入進來,咱們真正能投入到軟工上的時間真的沒有多少了。vue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咱們競賽平臺的完成狀況。咱們大體完成了一下的功能點:數據庫
大概咱們完成的功能就是這些,基本涵蓋了一個競賽所需的基本流程,不過也就是僅僅涵蓋了最基本的功能,沒有什麼額外的功能。我我的看待這個項目的想法不是說要有多少的功能,而是咱們總體的架構要組織的比較好,學習最多的新知識。我仍是將這個項目做爲一個做業來作,但願經過這個項目學到新的東西就行了——我和石耕源負責項目的前端,因此咱們選擇了以前沒接觸過的Vue框架,瞭解真實的前端項目是一個什麼樣的工做流程。經過本次項目的鍛鍊,咱們基本瞭解Vue.js的基礎語法和功能,如何經過vue-resources和後端通訊,如何使用element-ui組件庫美化咱們的界面。element-ui
若是單說咱們前端的完成狀況的話,仍是比較不錯的。咱們主要的問題是在先後端的對接上,以前敘述的每個功能點,咱們都須要付出和搭建前端相同的時間去找到對應的後端接口、修復後端接口的bug、調整先後端通訊的字段……這些主要都是由於咱們每一個人對應這樣複雜的軟件工程項目的認識不足,沒有從一開始就組織好代碼的結構、維護先後端接口的文檔。咱們到最後才認識到代碼可讀性和文檔的重要性,不過已經爲時已晚。後端
我也看到其餘組有不一樣的合做形式:1.一人擔任產品經理,分析迭代目標和維護文檔,組織其他代碼手的工做,2.兩人負責前端,兩人負責後端,一週進行一次集中開發……惋惜咱們各自都比較忙,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時間進行一塊兒總結和調試。咱們基本是各兩人負責先後端,主要是同一部分的兩人進行技術交流,討論技術的難點。這就致使了咱們的先後端有不少地方不能「對準」的問題,形成了額外的時間消耗。若是咱們從一開始就有例行組會去維護接口文檔的話,可能會更好一些。架構
本學期的軟工項目我給咱們小組的完成狀況大概能夠給80分,對於我本身的工做狀況大概能夠給90分。以前項目一直當慣了組長,此次項目想作個安靜的組員= =。不過咱們小組的組長(負責後端)組織的真的不是很好,咱們前端的工做基本靠本身想,自覺作。框架
這學期做業真的好多……這個軟工項目更是徹底不講道理,這個整個項目真的太大了,我徹底不知道我往這個項目裏投入的時間能給我課程的評價帶來多少收益(=^=我好絕望),在這個項目裏學到的新技術也頗有限(很多都是小學期後端和前端學過的東西)。說實話,我不喜歡作這個耗時間又學不到新技術的軟工項目。另外一方面,這個項目的複雜性決定了能不能抱到大腿組長是整個項目成功失敗的關鍵= =…可是大腿就那麼多還喜歡抱團…並且,我發現這個項目基本都是採用先後端分離的模式,因此一旦組內另外一我的的工做沒作好,就很會影響本身的進度…前後端分離
感謝助教看完這麼長的課程總結~評分的時候手下留情啊:)……vue-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