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基礎總結

第一到三章 面試

1.軟件測試的基本要素瀏覽器

1)UI安全

2)功能網絡

3)性能工具

4)安全性能

5)易用測試

6)兼容spa

  1. 爲何要評審需求文檔

答:需求文檔是一個文字描述性文檔,正如一千我的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若是開發人員對需求文檔的理解出現了誤差,那作出來的成果必定不是產品人員想要的;若是測試人員把需求文檔理解誤差了,那麼設計出來的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也是錯誤的,那麼測試人員按照錯誤的標準去測試軟件,結果可想而知。操作系統

因此不能想固然的去理解它,對於有疑問的地方要讓產品人員解釋清楚。最終消除歧義,達成公式,完善需求細節,最終造成一個標準的統一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設計

  1. 如何評審需求文檔

1)正確性

2)明確性

3)完整性

4)限制性

5)優先級

6)一致性

 

  1. 面試常見問題。

1)測試工做從何時開始?

2)需求評審的目的是什麼?

3)如何評審需求文檔?

 

總結:對於需求文檔的WHYHOW

 

第五章-軟件測試計劃

 

  1. 範圍
  2. 環境(軟件:操做系統、瀏覽器、分辨率; 硬件:CPU,內存)
  3. 策略

 

1)測試依據

 

a) 需求文檔

 

b) 測試用例

 

2)測試的准入標準(冒煙測試)

 

3)準出標準

 

4)測試工具(BUG管理工具)

 

5)測試重點以及方法

 

a) 重點模塊

 

b) 優先級

 

c) 黑白盒測試

 

  1. 管理

 

1)測試任務的分配

 

2)時間進度的安排

 

3)溝通方式

 

  1. 風險

 

1)理解

 

2)執行

 

3)時間預估不足

 

4)其餘

 

  1. 面試常見問題

 

1)軟件測試計劃模板應該包括

 

a) 文檔標識

 

b) 測試目的

 

c) 範圍、環境、策略、管理、風險

第六章-測試用例的設計

 

6.1測試用例的格式

 

1.序號

 

2.模塊

 

3.前置條件

 

4.環境

 

5.步驟與數據

 

6.預期結果

 

7.實際結果

 

8.是否經過

 

9.備註

 

6.3功能測試的用例設計方法

 

1.等價類劃分法

 

2.邊界值分析法

 

3.錯誤推斷法

 

4.正交表分析

 

5.場景法

 

6.因果圖斷定表

 

6.5測試用例的評審工做

 

  1. 是否依據需求文檔來寫
  2. 步驟是否清晰、簡潔;重複度的是否進行了簡化
  3. 測試用例是否有明確的預期結果
  4. 是否存在冗餘用例
  5. 是否覆蓋了全部功能點

6.6用例設計的結束標準(評審-修改-維護

6.9面試的常見問題

  1. 測試用例的格式中包含哪些元素?
  2. 如何設計測試用例?(需求文檔、經驗、參考、網絡)
  3. 測試用例是如何評審的?
  4. 如何保證測試用例的質量?
  5. 沒有需求文檔,如何開展工做?(創建需求文檔、尋助測試經理和開發人員、工做經歷和測試文檔)

 

第七章-測試環境的搭建

7.3面試常見問題

  1. 測試環境是如何搭建的
  2. 與開發人員共用一套環境嗎?
  3. 作前臺仍是後臺測試?(前臺-UI,功能 後臺-接口)
  4. 網頁的兼容性測試是怎麼作的?(瀏覽器、分辨率)

 

 

總結-關於評審:

如何設計測試用例或者提出一個高質量的測試用例(測試計劃、BUG)或者如何評審一個測試用例均可以從測試用例(測試計劃、BUG)的格式來描述。

 

評審需求文檔要從正明完限優一性;

測試用例的評審要附加一條:是否覆蓋了全部功能點;

測試計劃不用評審。

第八章-軟件測試報告

8.1軟件測試報告的定義

  1. 測試過程(時間、地點、人物、版本)
  2. 測試環境(操做系統、瀏覽器、分辨率)
  3. 功能點測試範圍(模塊-功能點-是否經過)
  4. BUG數量彙總以及分佈狀況(BUG數量彙總:致命、嚴重、通常、輕微、建議、總數; BUG分佈狀況:模塊、數目;)
  5. 系統存在的風險
  6. 測試結論(是否可上線)
  7. 附件清單
  8. (實際測試報告還要加上)編寫目的以及模塊功能描述

8.3 面試常見問題

1.一份測試報告都包括哪些內容?

2.軟件測試結束的標準?(

1)完成測試計劃中的全部工做

2)執行了全部測試用例

395%BUG都關閉而且沒有嚴重以及嚴重以上等級的BUG

4)迴歸測試所有執行完畢,沒有發現影響產品上線的BUG、軟件具有上線標準

5)每一個測試人員所負責測試報告已完成,並提交給了測試經理。

3.軟件的測試流程是怎樣的?

1)需求評審

2)測試計劃制定

3)測試用例設計

4)用例評審

5)環境搭建

6)測試執行(提交BUG、迴歸測試)

7)寫測試報告

4.軟件測試遵循原則。(80/20原則)

 

第八章-測試執行

 

9.1如何記錄一個BUG(記錄一個BUG的格式)

 

  1. BUG編號
  2. 軟件名稱和版本號
  3. 測試環境
  4. BUG等級(致命、嚴重、普通、輕微、建議)
  5. 概要
  6. 具體描述
  7. 優先級
  8. 提交人
  9. 發現時間
  10. 處理人
  11. 附件
  12. 狀態
  13. 備註

 

 

 

9.5迴歸測試的策略

 

  1. 重要或者經常使用的功能點、與BUG相關聯的功能點
  2. 時間充足的狀況下選擇性的測試

 

 

 

9.6面試常見問題

 

  1. 一個完整的BUG的應該包括什麼元素?
  2. BUG通常有幾種狀態?(激活、解決、關閉)
  3. BUG的處理流程(激活、解決、關閉或者回歸-關閉)
  4. 如何提一個高質量的BUG?(環境、摘要、具體描述、優先級、附件。從BUG的元素來講)
  5. 發現一個測試用例中沒有提到的BUG怎麼辦?(寫入測試用例,提交測試經理、共享BUG
  6. BUG難以重現怎麼辦?(截圖、儘可能重現、留意與觀察、反映給測試經理)
  7. 用什麼測試管理工具,有什麼模塊?(禪道;需求管理、測試計劃管理、測試執行管理、缺陷跟蹤管理)
  8. 禪道是如何搭建的?
  9. 一個軟件要測試多長時間?(三到五輪不等。也會受到需求規模、測試人員、測試技術、軟件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根據實際狀況而定。)
  10. 迴歸測試的策略。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