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optioplex 3050黑蘋果安裝記

本文以dell optioplex 3050 i7-6700 HD530 爲例,簡述安裝黑蘋果的過程。html

準備工做

  1. 能獲取當前機型的BIOS信息
  2. 能備份、修改當前機型的BIOS信息
  3. 獲取當前機型的成功案例
  4. 找一個相似於手把手的教程
  5. 排除一些干擾因素。ios

    1. 能用DP,就不用HDMI、VGA
    2. 禁用PCI-E顯卡

修改bios

因爲蘋果系統的一些要求,通常原生的bios並不能知足需求。對於小白而言,最快捷的方法即是去搜索相同型號安裝黑蘋果時修改bios的相關文章。git

修改bios時有一些值是能夠經過圖形化界面來操做的:github

  1. 恢復出廠設置
  2. setting -> general -> Boot Sequence -> Boot List Option 選擇 UEFI
  3. setting -> general -> Advanced Boot Options -> 取消Enable legacy Option ROMS
  4. setting -> video -> promary display -> Intel HD Graphics
  5. setting -> secure boot -> secure boot enalbe -> disabled
  6. Setting -> virtualization support -> vt for Direct I/O -> 取消 Enable VT for Direct I/O
第一次安裝,爲了減小一些沒必要要的坑,我選擇了直接禁用pci-e顯卡。直接將DP線插在板載的顯卡上。

還有一些值則須要經過grup來進行變動。經過grup來變動的,則須要:shell

  1. 將U盤格式化爲fat32。
  2. 下載的efi

文件夾直接複製到U盤的目錄中,打開U盤後目錄以下:efi->boot->bootx64.efi。macos

  1. 而後將U盤插入待裝系統的電腦,並將引導方式設置爲uefi,啓動項選擇插入的U盤(若是找不到的話,多是U盤的格式化格式不正確,uefi只識別fat格式)。
  2. 出現grub>提示後說明啓用grub成功。

接着輸入setup_var 地址來查看BIOS原值並記錄好(用於操做不當時恢復),而後按網上的教程輸入setup_var 地址 新值來設置新值。
dell optioplex 3050的值修正以下:網絡

  1. 顯存修改成64M setup_var 0x795 0x02
  2. setup_var 0x4ed 0x0 禁用 CFG

修改完成後重啓系統。ide

下載蘋果系統

打開github https://github.com/corpnewt/gibMacOS,下載項目zip後解壓,運行gibMacOS.command:工具

  1. 能夠直接輸入下載系統的編號,此時將下載完整的系統+啓動文件。
  2. 因爲在安裝系統時,並不須要完整的系統(系統有5個G之多),因此通常咱們會先選擇按R,而後找到須要系統的full install版本。這樣以來下載的量便小多了。

選擇系統版本時,因爲我在github上找到了相同機型的EFI,因此對應下載了與github相同的10.14.6版本。ui

下載該系統須要有良好的網絡環境,若是下載不成功,請先解決網絡環境。

準備安裝U盤

下載完成後,在macOS downloads/.../...文件夾中會找到RecoveryHDUpdate.pkg或者RecoveryHDMetaDmg.pkg

  • 將其擴展名由pkg修改成dmg(若是未顯示擴展名,則依次打開finder -> 參數 -> 高級 來啓用擴展名)
  • 雙擊該文件(將自動掛載)

接着在macOS downloads/.../...文件夾找到Basesystem.dmg,雙擊掛載。

而後打開磁盤工具

  1. 顯示 -> 顯示全部設備
  2. 選擇USB設備(注意要選擇那個設備,好比Kingston Data...)
  3. 在磁盤工具界面的上方中間的位置選擇 部分。
    1.若是 部分 沒法點擊,那麼按如下操做:

    1. 選擇 擦除
     2. 名字隨便起,格式選擇:MacOS Extended Journaled,方案選 GUID...
     3.
  4. 給U盤分區

    1. 點擊左側圓盤下方的+號來添加一個新分區
    2. 第一個分區的大小最少爲200M,名字必須命名爲:CLOVER,格式選擇MSDOS
    3. 其他的空間給第二個分區,名字隨便起(好比爲macos,後面用到macos的均指該分區,若是你起的是別的名稱,注意在後面的操做中將macos換成實際的名稱),格式爲:MacOS Extended Journaled
  5. 應用,稍等一會,等從新掛載完成。
  6. 選擇macos分區
  7. 選擇 恢復
  8. 從列表中選擇前面咱們自動掛載的BaseSystem

    1. 恢復時可能會發生權限錯誤,此時則須要打開shell,進入macOS downloads/.../...文件夾。而後執行sudo /usr/sbin/asr restore --source BaseSystem.dmg --target /Volumes/macos --erase
    2. 注意:1中的macos應該爲4.3起的名字。
  9. 這個過程會稍長一些,取決於U盤的寫入速度。
  10. 寫入完成後,在finder中選擇CLOVER分區,將由github上下載的efi文件夾整個複製到CLOVER中。

至此,U盤準備完畢。

安裝系統

待完成後將將U盤插入待裝電腦的USB2.0接口上。而後從新啓動電腦,選擇U盤啓動。

啓動成功後:

  1. 插入能直接上網的網線(自動獲取IP地址後自動上網)
  2. 在clover的界面上直接按回車。
  3. 此時屏幕開始跑條,顯示各類信息,耐心等待
  4. 顯示蘋果的LOGO+加載進度條
  5. 選擇語言
  6. 磁盤工具
  7. 顯示 -> 顯示全部設備
  8. 抹掉硬盤 -> 名稱隨便起,格式選擇apfs,方案選gui
  9. 完成後關閉磁盤工具,而後點擊 從新安裝macOS
  10. 繼續,若是出現:將安裝器信息下載到目標宗卷失敗,請嘗試插拔網線後重試。
  11. 選擇操做系統安裝的硬盤後,接下來將下載操做系統,此過程快慢依賴於網速。
  12. 系統下載完成後會自動從新啓動,從新啓動後仍然選擇U盤啓動。顯示clover界面後,選擇macos後按回車(此時進入的是硬盤上的系統安裝)進行系統安裝界面。
  13. 系統會從新啓動幾回,每次都按上面的步驟操做一次便可。
  14. 在進行各項的常規後,便順利進入系統了。

複製EFI

若是將U盤clover分區的EFI複製到硬盤的EFI分區中,那麼即可以拔掉U盤了。

  1. diskutil list查看硬盤信息
  2. 掛載EFI分區:sudo diskutil mount disk0s1
  3. 來到finder打開剛掛載的EFI,使用U盤中的clover中的EFI文件夾替換到掛載的EFI中的EFI文件夾。
  4. 退出U盤,從新啓動電腦,並選擇硬盤啓動。

修改串號

修改串號是爲了不與其它的電腦產生衝突,進而影響一些功能。須要用到一款叫:clover configurator的軟件:
打開軟件後按這篇文章進行設置便可。

禁用休眠

macos自帶休眠功能,查找了一下若要正常啓用該功能,須要動的地兒還很多,本着本身是小白的定位,直接禁用該功能。

sudo pmset -a hibernatemode 0
sudo rm /var/vm/sleepimage
sudo mkdir /var/vm/sleepimage
sudo pmset -a standby 0
sudo pmset -a autopoweroff 0

從新啓動,此時一臺插入網線後能用的黑蘋果便安裝成功了。還有些不完美的地方,等沉澱一小段時間後再折騰。

總結

本次安裝整體還算順利,我的感受這與運氣是分不開的。若是當初沒有獲取一份可用的EFI,那麼我會選擇放棄或是從新選擇另外一機型來嘗試。之因此運氣好,我的感受有如下因素:

  1. 禁用了PCI-E顯卡,排除了顯卡干擾.
  2. 直接使用了支持DP接口的顯示器
  3. 找到了本型如何讀取、設置BIOS的方法,並獲取到了相關設置BIOS的教程。
  4. 運氣好,在github上與機型爲關鍵字獲取了一份直接可用的EFI。
  5. 何嘗試啓用休眠

參考文檔: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