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可實現3D立體視頻通話的應用軟件(個人想法)

立體電影的原理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帶有雙攝像的手機,理論上只要有兩個攝像頭就能夠拍攝立體視頻。先說下立體電影的原理:微信

咱們人類有兩個眼睛,在觀察事物時,左眼觀察左邊的角度捕獲左邊的圖像信息多一些,右眼捕獲右邊的圖像信息多一些,經過視神經將左右兩幅圖像傳遞給大腦,在由大腦處理合成立體畫面。如圖所示:網絡

 

       

所以相對於拍攝平面電影只用一部攝像機,拍攝立體電影須要兩個攝像機,拍攝時,兩個攝像孔間距大約6cm(至關於人兩眼瞳孔間距)。而後放映時,只須要將兩部分的畫面信息傳輸入觀衆的兩眼便可。app

 

目前立體電影經常使用的兩種方式 

1.分色法。簡單的說就說左邊圖片的用紅色顯示,右邊的圖片用藍色內容顯示,這樣來自左右鏡頭拍攝的兩幅畫面直接疊加在一塊兒成一副畫面就能夠了。看的時候,只要戴上一副紅藍眼鏡,這樣左邊的紅色鏡片過濾掉藍色光(書寫右邊的畫面所用的色光)只容許紅色光(書寫左面的畫面用的色光)經過,右邊鏡片正相反。這樣就實現了兩眼看到的是左右不一樣的畫面。iphone

實際狀況狀況多是: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大約爲380~760nm,不一樣單色的光線波長不一樣,左圖片保留下的顏色可能不僅紅色,右邊圖像保留下顏色也不僅藍色。只不過兩邊保留顏色的光線波長範圍沒有疊加部分,分色眼鏡能夠把它們從一副圖片上分開,3D影院的紅藍眼鏡,紅色的鏡片部分只是容許經過的光線混合色偏紅,藍色的鏡片只是容許經過的光線混合色偏藍。spa

優勢:影院播放時只須要一部放映機,因此普通的手機顯示器也能夠播放。缺點是可能有些色差缺失。設計

2. 分光式。播放時,須要兩架放映機,在每架放映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做用至關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經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於是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衆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看時用相應的偏振眼鏡觀看,每隻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這樣就實現了兩眼分別看左右不一樣的畫面。3d

優勢:沒有分色法的顏色缺失,但普通的手機顯示器播放不了。視頻

 

目前經常使用的裸眼3d技術

如今市場上有一些裸眼3d手機,他們實現裸眼3d的技術主要有兩種:圖片

一、狹縫式液晶光柵。這種技術原理是在屏幕前加了一個狹縫式光柵以後,應該由左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右眼;同理,應該由右眼看到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上時,不透明的條紋會遮擋左眼,經過將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使觀者看到3D影像。ip

二、柱狀透鏡,這種技術原理是經過透鏡的折射原理,將左右眼對應的像素點分別投射在左右眼中,實現圖像分離。對比狹縫光柵技術最大的優勢是透鏡不會遮擋光線,因此亮度有了很大改善。 這兩種技術都須要人眼跟顯示器保持必定距離,也就是隻能一個觀衆看。並且成本也不小,可能就是如今還不流行的緣由。       

市場動態

目前iphone手機在中國佔很大銷路,在世界市場也佔很大份額,目前就要推出iphone8從如今獲得的消息看要支持前置雙攝像,可拍攝3D圖片。

現狀

如今流行的即時通信軟件,如微信等,他們的視頻通話還只是停留在2D視頻通話,傳說的視頻都不是立體的。

中國如今自媒體流行,各類「直播」有很多,若是薄荷(網易)、來瘋(優酷)、鬥魚等。觀看的網民不少,可是直播的視頻都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

趨勢

目前中國網絡高速發展,從傳統512k的ADSL到如今百兆光纖進入家庭,移動網絡從2G到3G在到如今4G,平面的視頻通話也必然被立體的視頻通話所取代。

 

咱們能作的

個人想法從低成本、短時間見效來看,我以爲不必一步到位的搞裸眼3D視頻通話。

目前最快的設計方案就是:

 

第一步計劃:

PC端開發,開發一款軟件,使用者只要將兩款相同攝像頭接入電腦,咱們的軟件就能夠同步兩個攝像頭的幀畫面,合成一副紅藍3D效果的幀畫面,在將信息發送給桌面的通信軟件(微信等應用或者直播軟件),接收方能夠選擇接受這樣的立體視頻仍是傳統的普通視頻。接收方觀看只須要幾塊錢成本的紅藍3D眼鏡。

移動端開發:開發一款app, 配型各類雙攝像手機,兼容傳統平面視頻通話模式,根據對方使用的是普通手機顯示屏仍是"裸眼3D顯示屏"發送是已經合成紅藍3D畫面幀的單信道視頻流仍是帶有視覺差的左右雙幀的同步視頻流。 

主要面向用戶:各類視頻直播的主角,視頻聊天愛好者。同時能夠借用主播的力量向粉絲介紹咱們的產品。

 

第二步計劃: 

開展真正的3D傳輸,兩個信道,傳輸左右幀視頻流(所耗費的流量將是傳統平面視頻的兩倍),使用者雙方戴偏光眼鏡。這個時期主要解決去掉視頻畫面中的眼鏡問題,使用者所戴偏光眼鏡在畫面中相對是一個不會變化的元素,能夠在使用前,要求使用者先拍攝幾張背景圖片和本身的頭部圖片,這樣視頻時在由AI技術技術處理掉使用者所戴的偏光眼鏡。

 

第三部計劃:

3D視頻通話作起來後,也能夠利用AI技術在視頻中加入一些特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