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閱讀源碼想到 | 下篇

 

本文承接上篇:《由閱讀源碼想到》。編程

那爲什麼你在數學上又有如此的勇氣和魄力,去閱讀那些一天甚至幾天只能進展一頁的大部頭呢?我想,這倒不是由於它是數學,而是年少時的浪漫情懷,以及更本質的:競爭中的優越感。微信

對於青年時期的自我來講,艱苦自己是值得期許或者追求的事情(相似於「爲賦新詞強說愁」)。你不會由於你處境的艱苦而垂頭喪氣、痛苦不已。相反,你期待這份艱苦,期待這份衆人的不理解,由於彷佛惟有這樣,你才感受你離那些傳說中的人物更近些。艱苦自己彷佛是在告訴你:「不是說天降大任要先苦其心志麼,你看我如今多辛苦啊,看來大任必然是個人了。」你會由於顛倒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讓本身對艱苦期待不已。

回憶起來,就連本身最開始作數學的理由,也並不怎麼高尚。雖然無數次地告訴本身,我是像那些偉大的數學大師通常,被數學的內在趣味和魅力所吸引,在上天的引領下走上了這條光輝的道路。可真相是,我是由於小孩子的虛榮心和在羣體中的榮譽感而走上了這條路。學習

讀書時,周圍不斷地在向你發聲,不斷重複地灌輸一個觀點:數學是困難的,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於是是一切理科的前提,學好數學才能夠學好後門的物理和化學。與此同時,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也很有偏見(雖然如今想來,這也能夠看做是份善意的偏見)。班裏最受老師寵溺掛在嘴邊表揚的,永遠是那羣站在數學之巔的同窗,彷佛其它成績和優點都沒法與之媲美。url

因而,普通到不能再不一樣的我,天然而然地成了環境的產物:成爲一個數學的愛好者。而實際目的是,成爲老師終日誇獎的學生,成爲班裏有優越感的學生,獲得周圍同窗羨慕的眼光。因而,披着愛好數學的外衣,我開始花大力氣去研究數學、鑽研數學,將與它相關的全部東西都拿來閱讀和學習。

在這條路上,或許是花費足夠巨大,以致於當週圍的人已經再也不以數學做爲炫耀資本時,我依舊堅守在這條道路上。這或許是由於讀了不少數學相關的東西,人物傳記、歷史發展,而在這些材料面,其內容固然會不斷地作自我營銷,暗示本身:學習數學是少數者的榮耀。大部分人都沒法理解它,或是想要理解卻不能,因而只好放棄。學習數學是一份特殊的光榮,而這份光榮,只有心智卓越者方能承受。

畢竟年少閱歷貧瘠,我徹底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宣傳」,充滿了異端邪教的味道。它背後的邏輯是:spa

  • 你應該從事A,由於A好。.net

  • 爲何A好呢?由於理解不了A的好處的人,都是笨蛋。get

  • 而你是聰明人,A的好,你應該是理解的吧。源碼

  • 因此,爲何A好呢?你本身知道。數學

整個一個「皇帝的新衣」改良版,真是太陽底下無鮮事,都是不斷演重複上演的歷史。

這樣來看,這份對數學的堅持,不過是一個以「虛榮的邀寵」做開始,又以「宗教的佈道」做持續。而因這份堅持所承受的全部甘苦,反倒因佈道中充斥的「因艱苦而偉大、因困難而榮耀的故事」,被一一忽略漠視了。甚至更確切地說,你開始因佈道的蠱惑而開始享受這樣的艱難困苦,享受「長時間的投入卻只能帶來少量回報」的低產,由於你是那個心智卓爾不羣的特別的人,你走在少數人的路上。

而等到年長之後,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欺騙與不公,這份「數學的執着」開始出現裂痕。憤怒、不滿、失去耐心,一切負面的情緒開始席捲這份原始的熱愛。即使是數學爲我帶來了許多不可磨滅的價值:清晰的邏輯、觸類旁通的能力、變態式的通悟,以及掌握本質的貫穿力。io

曾經覺得,這是多麼不得了的價值觀的挫敗與蛻變。而如今看來,這不過是解開了那張披着「熱愛數學」的狼皮,顯露出了真正的追求——羣體競爭中的優越感。原來我感興趣的不是數學,而是羣體中的優越感。當優越感在學生時代以數學提現時,我便熱愛數學;當優越感在年長後以金錢與名譽體現時,我便熱愛事業。這邊是使人厭惡的僞善。但是,想要認清本身,並非件容易的事情。由於它不只涉及到你是否願意,還取決於你當前是否有這個實力與洞察力,去看清被隱藏的「自欺」。

考察了上面這段經歷,再回到閱讀源碼這件事情上。閱讀源碼,同作數學同樣,投入巨大回報微小,而且這份回報每每還沒法以金錢的方式來呈現。那麼,擺在你面前的就幾條路:

 

(一)

要麼你好好地追問一下本身,本身是否真的是熱愛編程?你從事這份職業的初衷,是否真的是由於它在智慧挑戰上獨有的魅力。若是不是,那麼是否能夠考慮從事其它你真正感興趣的行業。

這是一條相對理想主義的建議,但卻也不得不羅列,由於這是更進一步考慮的根基。

 

(二)

那麼更現實來說,你極可能同我同樣,也是由於羣體優越感的吸引進入了這個行業,又或者是,由於當前的薪酬優越,因此毅然決然地投入這個行業。不管是哪一種,你的處境都比較糾結,你沒有真心的純粹的熱愛,但卻又不得不作這件高投入低產出的事情。

更細緻地講,即使是你真心熱愛這份事業,你也會有倦怠期,也會在這樣陰鬱的時期低落消沉,但又恰恰趕巧,逼着你得持續閱讀,以趕完工期。

那麼,這時候,你或許能夠反過來,好好地使用宗教的佈道。去大量地閱讀雞湯、閱讀你這個領域裏先輩的艱苦故事、去歷史的海洋裏找尋一個個比你不幸生活艱辛的人物故事吧。而後用「皇帝新衣」式的邏輯爲本身營造一種浪漫主義式的、自我感動的氛圍。去擁抱艱辛、擁抱悲鳴,用苦難去實現本身榮譽上的知足。在這樣的「你清楚本身的原始初衷、卻又不得不妥協於現實壓力和制約」的尷尬處境,便再也不須要乾淨的邏輯,只須要幹練地使用這份感性的興奮劑,麻醉自我並讓本身堅持下去。

若是非要討論理性,我也能夠給出一個答案,在某種意義上,這無非就是人類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宗教得以創建信仰的本質。經過臆造神話和意義,去消解生活中的不幸。運用這份佈道和扭曲邏輯的「信仰強力」,來阻止心裏的崩塌。按照「歷史」的說法:只要你有信仰,你就能上刀山下火海,可以抵禦敵人的嚴刑拷打。由於,越是苦痛,越是可以激發你心裏的成就感與知足感。你不會由於肉體的極端痛苦而喪失本身我,走向精神的崩壞。相反,你會由於這些苦痛而不斷地昇華、不斷地感受本身戰果斐然、成就卓越。

經過這份心理的扭曲和欺騙,你的精神打敗了你肉體的極限。(愛,同是這樣的精神力量的另外一種形式。)

(P.S.:現代人的空虛,無非就是信仰的匱乏,缺少宗教通常強烈的「精神毒品」。倒不必定將它看做是貶義的。尼采在宣稱上帝已死以後,便指出了一條路:你能經過本身的標準,去創建你本身的善與惡嗎?!)

 

(三)

再進一步,若是你可以突破精神上的這層誘騙,像一個成年人那樣去清醒地接受現實,達到老子所說的境界「以萬物爲芻狗」。不偏不倚,耐心地花功夫,長時間地作事情。既不是享受痛苦,也不是由於對痛苦的不滿而拒絕痛苦。而是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份痛苦:

  • 由於這項事業就是須要這麼多的付出與艱辛,

  • 由於這份事業就是在作西西弗斯的推石之旅,不斷地讀了忘、忘了讀,

  • 由於這份事業就是任重而道遠,有無數厚磚頭的書等着你去啃可你天天又只能進步一兩頁,它就是這麼低產

而我又確實須要完成這件事情。那麼,按照這件事自身的規律和特色,一一作完就好。沒有喜怒哀樂,它僅僅是一份須要按照特定步驟作完的工做而已。

因此,哪種方式更好呢?這取決於你本身對當前處境的判斷,以及你實踐以後的耐心調整。

 

 

 

 

近期回顧

由閱讀源碼想到
志玲姐姐的《十三邀》
2018年01月寫字總結

 

 

若是你喜歡個人文章或分享,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謝謝!

 

   

VIP讚揚專區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