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認識了好幾年的網友,如今是大學生,在廈門讀大一,說和她同窗要一塊兒到廣州找兼職,看我有沒有介紹。面試
像我這麼積極熱心善良的人,就說幫她找找看,結果問了幾回,沒消息,只好誠實的回覆人家,沒找着。微博
木有想到,妹子忽然就殺到了廣州,說已經在在她廣州的朋友那裏了,既然到廣州了,就只能繼續幫人家找了。互聯網
之前,我又爲找兼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找過一圈,才發現: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在哪裏都如天地間般遙遠。新浪微博
而後如下就是我整個找幫找兼職的過程:簡歷
結果:被無視了。。。(說明IT羣體的主體仍是一羣被動型人才,除了舉手之勞,不多會沒事找事的去作義務工做)方法
結果:被無視了。。。(再次證實了第1條的結論)技術
結果:被誤解了。。。留言是:招我招我快招我。或者:我有個大學生朋友恰好有空,你招麼?總結
(之前有個舊同窗開工廠的,也去問了,結果人家工廠已經關了)招聘
PS:之前加過大學生兼職扣扣羣(後來退了,由於羣裏死深深的,幾年也沒一條消息)時間
結果:工資開的比全職還高,騙子不少,或者木有消息。
PS:有幾個發麪試通知的(網上一搜地址,就出來相關被騙錢的消息)
結果:全都是隻要全職的(不招兼職和暑假工)
結果:木有回覆消息。
面對上面的狀況,我看了一些關於:兼職、暑假工、實習的區別的介紹。
也看到有人支招:以全職去幹,而後幹一兩個月就辭職,方法是好,可妹子還沒學會說謊。。。
今天好不容易有一家去面試,差點就成功了,結果填寫簡歷時:
兩個妹子都寫:廈門XX理工大學。
因而一會兒就竄穿幫了。。。
1:人脈觀:這種意識還廣泛木有,真有點事,只能靠本身解決。
2:圈子:多數仍是搞IT的(我QQ加滿的人中,超過95%是搞IT的,悲催呀)。
3:習慣的孤獨:時習慣了孤獨獨處,走不出去.....。
技術的深度,須要大量的時間,因此:若不宅,若不習慣孤獨,又難以深造。
反之,又給人技術平庸的感受。
這是一種難以平衡的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