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olinker對API測試的響應結果進行斷言

最近在使用eolinker進行API測試,在對返回結果進行斷言時發現了個很是細節的設計,即斷言能夠獲取後置腳本設置的變量的參數。下面講一下個人測試過程。學習

測試場景
不一樣API的測試場景不一樣,這邊說一下我作的某個測試場景,能夠參考個人測試場景學習如何經過eolinker測試API,而且結合本身須要測試的API進行測試。
該API簡單的流程是,輸入一個價格後,API會對該價格進行處理,保留3位小數並返回結果,這裏咱們須要在eolinker對返回結果進行斷言。如下是詳細步驟。測試

一、在API的請求體中輸入價格,例如:請求參數price_a=10.2849812649。
設計

二、在」後置腳本」獲取請求參數中price的值,對price的值進行處理後設置爲環境變量。
3d

三、響應內容會返回一個price_b,是請求參數price_a保留三位小數後的數值。因此在斷言規則校驗JSON,參數值爲price_b,預期結果等於{{price}},這裏的{{price}}是獲取第2步中環境變量price的值。
blog

四、保存後測試能夠看到執行經過。
生命週期

五、查看測試報告,能夠看到響應內容的price_b爲10.285,斷言預期結果也拿到了環境變量的值,值爲10.285,斷言成功。
部署

以上就是簡單版的API測試過程,起初使用eolinker認爲測試執行順序是前置腳本-API請求(包括斷言)-後置腳本,但有時候咱們須要對請求後的數據進行處理,或獲取響應後的參數,因此正確的測試執行順序是前置腳本-API請求-後置腳本-斷言。能夠看出eolinker很是瞭解測試場景。get

Eolinker不只包含API測試,API生命週期的每一個步驟幾乎都有涉及,包含許多強大的功能,例如:自動化測試、定時任務等,同時也支持私有化部署。
使用地址:www.eolinker.com自動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