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作了正確的決定?java
深圳首期周未班的同窗們你們好,我是Alex, 老男孩教育的聯合創始人,Python項目的發起人,51CTO學院連續2屆最受學員喜好的講師,中國最先一批使用Python的程序員,固然還有一堆頭銜,看過我視頻的人都知道我喜歡吹nb啦哈, 今天要收着點,講正事。原本下面的話要在深圳當面跟大家說,但實在北京這邊太多事抽不開,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了。python
2009年我第一次接觸Python,源於我作爲移動飛信的第一名Linux工程師,一入職就要面臨上千臺服務器上的應用代碼集中部署的問題,那時尚未saltstack\ansibale\jekins等這些好用的軟件,我那時只會用shell,寫了近千行代碼才勉強搞定 這事,但實現的很差,因而我就埋下種子,想作一個通用的運維自動化平臺,09年呀, 作運維其實挺容易的,會個apache+tomcat, nagios,lvs懂點就能萬八千的。因此沒人要求運維會開發,但我想着作平臺那個事,因而自學,開始學c++, 結果很痛苦,學java一個月,仍是寫不出東西,只到無心間看到python , 纔有了今天的故事, 我自學了差很少得小2年,才能作出點像樣的東西 。 一個批量主機管理程序,像極了如今的ansible, 靠着這個工具,拿到了Nokia\新浪、聯想等公司的offer, 12年工資18k還算能夠的。那時候 我就以爲,運維要是會了開發,很是有競爭力,以前對軟件、系統原理級的東西都不太懂,好比都說不明白線程、進程的關係,消息隊列存在的意義不明白 等, 受開發人員鄙視是正常的。anyway, 會了開發後, 個人職業生涯就走的比較順,前後在金融公司、外企都作過, 最後一份是汽車之家的自動化架構師。ios
同時,自2012年起,咱們開了第1期自動化Python開發班, 作爲中國當時最先作Py的機構,比較尷尬,招生難,不少人並不以爲運維須要會開發,以爲運維會個shell就能夠了。我當時斷言,自動化是大勢,不會開發的運維的終將被淘汰,Facebook一個運維能夠管2萬臺服務器,而我在汽車之家時,公司2000臺服務器,卻須要40個運維管理。效率差在哪呢? 我舉個例子,公司每一年要進行資產盤點,2千多臺服務器的資產到了2014年了,居然還在用excel表維護, 但資產常常會變化, 加個硬盤、內存, 報廢機器、業務 線變動 等常常換,靠 人肉維護 久了, 就會致使不許。 因此年終必須下到幾個機房一臺一臺的再對一遍,幾個運維兩三天的時間就幹這事,有趣的是,那年,他們對完後,發現跟財務 再對的時候 ,仍是有20多臺對不上, 怎麼辦?只能再來一遍,費時費力,還沒技術含量。 事實上,好多公司的IT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都是不高的。我作的CMDB項目一期上線後,先實現了資產管理功能 ,自動彙報硬件信息,加了硬盤、內存什麼的也會自動在數據庫裏變動,而且紀錄是哪一個接口多了塊硬盤。今後,運維不再用下機房盤點了。 其實若是每一個運維都會開發的話,你就會天然而然的想辦法把各項工做自動化起來,機器能幹的絕對不用人。c++
我講這個麼,只想表達一個觀點,運維會開發不該該被看成一個加分項,這應該是必選項,若是不會開發,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運維人員。程序員
固然在作的同窗可能不全是運維,有可能有些測試,道理 是同樣的,一個測試,不會開發,只能進行簡單的功能性測試,進行些每天點擊鼠標的活的話,一方面是你不受重視,另外你本身也得不到成長 。shell
不管你作什麼工做,只要你長期得不到成長 ,你就會沒有成就 感 ,你就會焦慮。 這是每一個稍微有些上進心的同窗都會有的心理狀態 , 固然也有那種在收費站幹了16年,被裁人了還死皮賴臉讓政府負責的人,這樣的人是典型的失敗型人格,是註定要被淘汰掉的,咱們不去管他。數據庫
總之,如今來學這個Python這條路選 的比較對,剩下的就是你要堅持 學完,不要三分鐘熱度,會編程是個很Cool的事情,期待5個月後你能用Python開發出有趣的項目。apache
自學vs報班背後隱藏在認知問題編程
另外,我在跟你們討論一個小問題,在座的同窗,確定有一些是來這以前自學過的,而後以爲堅持 不下來纔來這, 也確定有人來以前糾結了好久是自學或報班這個事。 我首先恭喜你作了正確決定來這裏。不過我想跟大家探討下你作這個決定背後隱含的一些認知問題tomcat
我先說個故事,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創業大賽,一堆創業者,玩創業沙盤遊戲,這個遊戲就像大富翁遊戲,總共20步,每走一步要幹不一樣的事,他把創業 的各個環節加到遊戲場景裏了,好比何時招人、融資、賣產品等,5人一組,一共玩3輪,一輪表明創業一年,遊戲規則就是最後看哪家公司估值 最高。 咱們一共6組,你們的啓動資金都是200萬, 不一樣的是,在每一步,每組能夠作的選擇不一樣, 好比到招人這一步,你能夠選擇招普通員工、也能夠招經理或總監,固然代價是花錢不一樣,而後你能夠選招研發人才,那你的產品單價就會高,你招運營人才,你的用戶留存就高,你招銷售人才,你的客戶轉化 率就高。 總之就是每一步都有不少的變量。第一年下來,咱們組估值6千多萬,第2年4千多,最後一名1千萬, 第二年,咱們7個多億,第2年4億多,最後一名到了3千萬。 第3年下來,咱們26億,第2名10億左右,咱們比他們高2.6倍,最後一名呢,你猜多少? 4千萬。幾十倍的差距。 起點同樣,爲何結果差距如此之大?
經過這個遊戲, 我感觸頗深, 創業以來,路走的很艱難,最怕沒方向 、走錯路,致使多年心血功虧一簣,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 這個遊戲使我切換到了上帝視角,能夠在一天內看到企業在3年裏一系列的決策致使的結果,真的是一步錯,步步錯呀。
遊戲的主持人,是《單點突破》的做者張本偉老師,他在遊戲開始以前,一直在不斷的強調一句話,企業的ceo必定要在對市場格局充分理解的狀況設定清晰的戰略目標,作一年看三年,即站在3年後看如今,想清楚3年後大家企業 要達到的目標,而後反向分解你如今每一步作的事,這樣纔不至於走彎。各位沒創業,因此可能體會不到,我太有體會了,我只因此怕每步走錯, 說白了不就是由於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麼?咱們只是模糊的以爲要作大、作強, 甚至 上市 。 但何時 作多大?怎麼作 ? 其實沒有認真 思路和規劃化,致使 一直都是天然生長的狀態,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擔憂掉到河裏。
還好,咱們老男孩如今終於設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
anyway, 你說,Alex你扯這麼多,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想表達的是,其實咱們在坐的各位,是否是也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呢?確定是的,多數人都是。只有模糊的,沒有清晰的。
即都模糊的但願本身變優秀、有長成、掙更多錢, 但是成長多少算是成長呢?什麼樣算優秀呢? 一年工資漲1千塊也叫成長,漲1萬也叫成長。 注意了, 重點來了, 若是目標不可量化,就不是清晰的,沒有清晰的目標,咱們就不會對本身有清晰的要求。不少人成長慢就是由於對本身沒要求,混日子就成了能夠接受的。 但若是你設定,3年內必須進入BAT,工資必須達到30k, 這效果就徹底不同了,目標清晰了,你就能夠分解了,BAT要求是什麼呀? 學歷夠不夠?能力夠不夠,分解到3年裏,一一的去實現,3年內,你不斷的用這個清晰的目標鞭策本身。3年後,你會發現,你真的就去了BAT。但若是沒有目標的話,你如今工資10k, 3年後,達到15,你可能以爲也能接受 。
因此在坐的各位,必定要認真思考一下本身3年的戰略目標,到底想成爲何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水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想三年後還混在基礎崗位上,鄙視鏈的最底端?仍是成爲受人尊重的架構師、開發負責人等。 固然目標必定要切合實際,你如今掙 10k , 非要3年後掙50k, 目測實現有難度 ,但30k仍是努努力就夠的到的。
你說,好的老師我明白了,我回頭認真思考下目標的事。但這跟我決定來學Python有什麼關係呢?
固然有,我Alex從不說廢話,哈哈,你決定來這學思考的大可能是淺層面上的問題,好比自學效率低呀、堅持不下來呀、不繫統呀等。 但少有人從戰略高度思考參加培訓的意義,參加培訓是幫你快速達到你的戰略目標。我有的學員,如今廣州網易,年薪60多萬,剛工做3年。 我也有學生,幹了七八年運維了,工資才15k。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有人盯着長遠目標走,有人只在乎眼前。大道理你們都懂,但仍是那麼多人活成了懂道理的loser。
同窗們,你要想盡一切辦法用最快的方式實現你的戰略目標,不要等,不要拖。由於你一旦達到了第一個目標,好比去bat,30k, 只有你有點上進心,過不了多久,你就又不知足現狀了,你就找新目標,多是年薪60萬啦,工資30k的人和10k的人看事情的境界確定不一樣。60k與30的也不一樣,創業者跟打工者更不一樣。人活者很大的一個意義我以爲就是不斷解鎖本身的認知層次,逐漸發掘本身生命價值的過程 。
好了,我就說這麼多,我一跟從月薪2500的網管,走到運維、運維開發、開發、架構師、cto、合夥人,算是經歷了技術人員的各個職業階段,同時也瞭解技術從業者的弊病,就是戰術勤奮,戰略懶惰,光低頭幹過是沒用的,必定要擡頭看路。 一個農民,刨地技術再好,都改變不了農民多本質。
anyway , 最後但願在坐的每位同窗都能經過在老男孩的學習,使本身的戰略目標更快實現。
2018-08-12 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