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服務平臺菜鳥網絡與順豐均以「保護客戶數據安全與隱私」爲由,暫停了物流信息接口合做。菜鳥網絡稱,爲保護消費者隱私、電話信息安全,菜鳥根據安全團隊的建議,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增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於各類緣由並不配合。順豐則稱,菜鳥網絡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此類信息隸屬於客戶,豐巢本着「客戶第一」的原則,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算法
無獨有偶,兩個月後華爲、騰訊又因用戶數據起了爭執。華爲去年末推出一款榮耀Magic手機,主打人工智能的榮耀Magic手機經過收集用戶數據,進行個性化信息推薦,收集的信息包括微信聊天信息。騰訊公司認爲華爲的行爲是竊取微信用戶的數據,並向監管部門投訴。而華爲方面認爲,數據屬於用戶自己而非騰訊,華爲在調度用戶數據以前已經得到用戶的受權,和騰訊無關。數據庫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政府機構對數據的價值有了從新認識。尤爲是將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數據做爲構成AI生態的基本元素,顯得尤其重要。能夠這樣說,誰掌握越多數據,誰就越有可能在將來佔領AI高地。安全
一、數據壟斷使企業獲利用戶未享受收益微信
數據壟斷能夠從如下幾個角度來理解。網絡
一是從數據流通、數據共享角度來講數據壟斷。企業、政府等機構在收集數據進行數據流通、數據共享的時候每每以本身的利益爲主。目前,僅僅只有做爲公共服務角色的政府作了數據共享、開放的工做,那些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企業爲了增強本身的數據寡頭地位,每每經過投資、併購等行爲獲取更多的數據。數據結構
二是從我的信息保護角度來理解數據壟斷。企業收集或共享我的信息,若是不履行告知義務或獲得我的受權,對我的而言,企業就像黑箱,我的信息被控制、被「壟斷」。2017年5月,法國隱私監管部門對Facebook處以15萬歐元的罰款,指責其收集大量用戶數據用於定向廣告違反了法國數據保護規定。分佈式
三是壟斷數據的收益權。企業不只僅獨佔了用戶數據的控制權、使用權,並且壟斷了用戶數據帶來的收益。例如廣告業務爲谷歌、百度這類公司帶來了極爲豐厚的收入,這些公司收集用戶數據而且進行分析、挖掘來改進廣告投放策略,進一步得到更多的營收。用戶貢獻了他們的我的數據,但並無共享到我的數據爲這些公司帶來的收益。工具
在數據經濟時代下,基於數據的新型壟斷會加速極度中心化的商業模式發展,在數據、技術以及生態模式三個層面佔據寡頭地位。首先,數據做爲生產資料是維繫將來商業活動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做爲將來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是數據經濟時代商業競爭最爲有力的武器。最後,基於數據閉環的商業生態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數據,穩定其在市場領域的寡頭地位。區塊鏈
對於數據的壟斷使得用戶失去了對我的數據最基本的全部權、控制權。萬維網之父、圖靈獎得到者蒂姆·伯納斯·李指出,互聯網誕生之初以去中心化爲理念,但時至今日,這些理念彷佛離人們愈來愈遠。人們愈來愈依賴於大公司產品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娛樂與服務,把我的數據放在他們的雲端,而忽視了我的隱私的重要性。中心化的互聯網公司有了更多的權利,Facebook不斷調整隱私政策,Twitter更改信息時間流,他們能夠決定咱們可以在網上閱讀、收聽和觀看哪些內容。有時候,企業不只控制用戶看到的推薦內容、廣告,並且控制用戶創造出來,並不屬於他們的數據。用戶的數據成爲企業盈利的基礎,企業愈來愈大,逐漸壟斷了市場。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用戶幾乎放棄了一切隱私,各大公司用盡一切力量挖掘用戶數據,只是爲了多賣點廣告。大數據
二、去中心化特性打破數據壟斷
中心化的平臺致使了數據壟斷、數據孤島,只有少數寡頭公司享受到了數據紅利。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的特色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痛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圖1)就是集權與分權的區別。去中心化主要指技術對普通用戶的賦權。例如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指比特幣網絡由全體比特幣用戶共同控制,除非絕大部分比特幣用戶一致贊成做出某個改變,例如,規則修改或版本升級,不然任何人或組織都沒法改變或中止比特幣運行。對於數據來講,去中心化就是把數據的各項權利交還給用戶本人。用戶自主上傳、儲存數據;數據可受權交易、可追蹤數據用途;最後用戶可以得到代幣形式的數據紅利。
數據存儲: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其做爲一種持續增加的、按序整理成區塊的鏈式數據結構,經過網絡中多個節點共同參與數據的計算和記錄,而且互相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區塊鏈具備不可篡改、強背書的特性。
數據安全: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脫敏技術可以保證數據的私密性,爲我的數據的安全保護提供解決方案。數據脫敏技術主要採用哈希處理等加密算法。在這種狀況下能夠實現不訪問原始數據而進行數據分析,杜絕數據共享中的信息安全問題。例如,公司員工能夠放心地開放其工資信息數據,並共同計算出公司的平均工資。參與者能夠知道其工資在公司內的相對排名,但對其餘成員的薪酬一無所知。
數據交易:區塊鏈可以破除中介拷貝數據的威脅,有利於創建可信任的數據資產交易環境。數據是一種很是特殊的商品,與普通商品有着本質區別,主要是具備全部權不清晰、「看過、複製即被擁有」等特徵,這也決定了使用傳統商品中介的交易方式沒法知足數據的共享、交換和交易。由於中介中心有條件、有能力複製和保存全部流經的數據,這對數據生產者極不公平。這種威脅僅僅依靠承諾是沒法消除的,而這種威脅的存在也成爲阻礙數據流通的巨大障礙。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可以破除中介中心拷貝數據的威脅,保障數據擁有者的合法權益。
數據溯源:數據溯源是指數據交流、流通可追溯。區塊鏈經過網絡中多個參與計算的節點來共同參與數據的計算和記錄,而且互相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既能夠進行信息防僞,又提供了可追溯路徑。把各個區塊的交易信息串起來,就造成了完整的交易明細清單,每筆交易的前因後果很是清晰、透明。另外,當人們對某個區塊的「值」有疑問時,可方便地回溯歷史交易記錄進而判別該值是否正確,識別出該值是否已被篡改或記錄有誤。
區塊鏈能夠賦予用戶以數據的自由,使得用戶真正地擁有、掌控本身的數據。這一去中心化的趨勢勢必會顛覆目前互聯網商業生態模式。例如傳統的我的徵信,對於我的信用的評價須要外圍機構來證實,而在將來,用戶能夠選擇將自身的信用數據給不一樣的貸款方看,以得到最優惠的利息。
轉自 《金卡生活》雜誌
做者供職於上海承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