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扯一篇,我的、團隊會碰到的一些糾結的狀況,在面對產品方向何去何從的時候。ide
第一層:見山是山。優化
當咱們感受老是對某件事情很容易作出判斷的時候;或者別人太傻,爲何這麼簡單的優化都不作的時候,要懷疑一下,是否是本身知道的太少了,因此也沒什麼可分析琢磨的?spa
比如問你有多少資產的時候,能回答得快而肯定,並非什麼好事。orm
我不否定有帕累託改進(在總資源不變的狀況下,若是對某種資源配置狀態進行調整,使一些人的境況獲得改善,而其餘人的情況至少不變壞,符合這一性質的調整被稱爲帕累託改進),但絕大多數現實工做中的情形是「有得必有失」,若是你發現作一個改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極可能是你站得低看得近,或者說你考慮到的「所有」只是更大的系統裏的一部分,所謂的「壞處」在其餘部分體現出來了,這時候找一個站得高看得遠的人討論,他很容易發現問題。ci
做爲一個基層員工,絕大多數時候只能執行戰略,但在咱們感受到戰略有問題、或者有更好的方向的時候,不妨去找老闆們聊一下。倒不是說要去挑戰權威,這種狀況下更大的多是由於咱們瞭解到的信息比老闆少,考慮問題比老闆簡單,因此作出了不一樣的判斷,以請教的口吻找高手解惑,自己就是一件對本身提高很大的事情,若是碰巧發現真的是咱們對了,那更是一次驚喜。資源
第二層:見山不是山。產品
當咱們漸漸的視野開闊了一點,知道得多了一點,對任何一件事情,都一會兒能夠看到其好的一面、很差的一面,因而,陷入了另外一種糾結,作判斷反而不容易了,開始患得患失,搖擺不定。it
作一些探索性的業務,每每會面臨這樣的局面,團隊裏沒有任何一我的,可以把方向看得很清楚。這時候怎麼辦?一直糾結下去,直到看清楚?一般,除了作出結果,永遠沒有人能看清楚,因此,咱們的作法是,樂觀一點說,「擇優錄用」,悲觀一點是「多害相權取其輕」,更有甚者是「隨便」堅決一種選擇,往下走,哪怕錯了,也至少能證實這條路走不通,能夠總結出一個失敗案例吧,囧。ast
這個時候團隊中的爭論不少,能夠討論,能夠懷疑,能夠不承認,但在想不出更好方案的時候,就閉嘴,按某一種方案往下走,切忌猶豫不前,走着走着,總會看到一些新東西的。class
第三層:見山仍是山。
我的繼續發展,總有幾個會變成巨牛無比,一眼看穿世事的。有這樣的能人,對公司、對產品,是狗屎運,也是糾結。比如諸葛亮。
他彷佛樂於把任務分解了,讓下屬A去作啥、B去作啥、C去作啥,但就是不告訴你背後的目的和那張完整的圖景,TMD,你不要管,我都想好了,天機不可泄露。因而,每件事情單獨看來都有些莫名其妙,好比「許敗不準勝」,只有諸葛同窗本身內心清楚整個戰略規劃。完事之後,你們恍然大悟,原來軍師是這麼想的啊,真NB啊真NB,而後諸葛同窗又能夠在大冷天得意的扇着鵝毛扇,輕撫菊花鬍鬚,外表淡定,心裏激動的享受圍觀羣衆的膜拜了。
好吧,孔明是絕頂聰明的人,我不妨好意揣測,他不說目的和圖景,是由於ABC都太挫了,只能作執行工做。繼續亂侃,諸葛同窗做爲蜀國高層,直接與執行層對接,彷佛也算是團隊的糾結吧。另外一方面,漸漸的,ABC對孔明已經造成了信任+我的崇拜,已經習慣於遵從吩咐,說「得令!」這對打仗的將才,彷佛ok,但對作產品的,可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