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何 html
一網絡
大概由於畢業的學校還不錯,又幹着實際上苦逼但外人看來高大上的創業,網絡上和現實中常常有人向我取經。學習
小A是個人鄰居,剛畢業兩年,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做,最近有件事讓他憤憤不平:公司有位和他同期入職的同事剛剛升職了,但在小A看來無論從哪方面看升職的都應該是他。htm
「我天天都是第一個到公司的,幾乎都是最後一個離開的,而他天天都是掐着點來,掐着點離開。論勤奮程度,我甩他幾條街。論我的能力,我也絕對不比他差。爲何老闆就是看不到這一點,反而提拔他了呢?」get
小A是個性格很不錯的小夥子,能讓他都感到如此氣憤,顯然在他心中以爲那位同事跟本身是有比較大差距的。效率
無獨有偶,有個親戚嬸嬸最近也特別煩惱。她家小孩眼看就要上高三,面臨高考了。孩子學習特別刻苦,幾乎天天都要學到十一二點鐘,但成績就是不上不下。甚至有些原來成績不如他,也遠不如他勤奮的同窗都紛紛反超。配置
在咱們的生活中有挺多這樣的例子:明明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別人彷佛就是看不到,甚至老天爺也沒看到,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互聯網
身邊人的求助讓我開始思考這個奇怪的現象,最後還真找到了緣由。這裏並不想探討「勤奮」與「結果」之間的哲學關係,而是讓我思考,到底怎樣的「勤奮」纔算是真正的勤奮。方法
二im
我發現的狀況是:大部分人的勤奮每每流於形式,而且容易自我陶醉於「我在進步」的假象當中,反而疏忽了去作那些真正有助於自我提高的事情。
說得更很差聽一點,這些人實際上是在用勤奮掩飾本身的懶惰。
你是個加班狗,天天7點半就到公司,吭哧吭哧幹到下午6點下班。出去吃個盒飯,回到公司接着拼命到晚上十一點纔回家。
這樣很辛苦,但不叫勤奮。
你天天早起晨跑、讀書、冥想。你天天都過得很充實,俯視周圍芸芸衆生,以爲惟有本身卓爾不羣,優秀得耀眼。
你是個有追求的孩子,但這也不叫勤奮。
大部分人對勤奮的理解,都膚淺地停留在這種表面的儀式感上面,而忽視了勤奮的本質意義。更可怕的是一旦你習慣了這樣的過程,便很容易從中獲得知足,最後當發現本身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的時候開始怨天尤人,以爲天道不公。
什麼是對勤奮膚淺的認識呢?
重複性的作一件事情,卻缺少思考。
長時間的作一件事情,卻缺少思考。
以上兩種即是最爲常見的勤奮誤區,也是大部分勤奮卻平庸者陷入發展困境的本質緣由。
三
重複且長時間的作事情其實並不難,只要條件具有,大部分人均可以作到。難的實際上是思考。
工做大概3年的時候,由於應酬工做太多,我體重劇增。大學畢業那會兒差很少是110多斤,可巔峯時期差很少到了150斤。
我決定減肥,採起的方式是天天早上7點鐘起來去跑步。
本身意志力還算是不錯的,啓動減肥計劃後的一個月,天天都準時去跑步,每次3到5千米,但減肥效果並不理想。客觀地說,收效甚微。
去請教一位運動和減肥方面特別專業的朋友,他了解完個人具體情況後說,你這樣跑步身體素質是會提高的,但減肥是沒戲的,方法徹底就錯了。
後來他給了我一堆資料,硬着頭皮所有看完,我這個門外漢纔開始瞭解什麼是無氧運動,什麼是有氧運動。什麼是正確的跑步方式,該給本身配置什麼樣的裝備。我開始學會計算本身的攝入熱量,知道大部分食物的卡路里。
後面的一個月情況徹底不同了,體重開始有規律的降低,並且跑起來更加輕鬆,徹底不像原來感受就像是在服苦役同樣。
但在外人看來,這兩段時期個人「勤奮」程度實際上是差很少的,只不過結果是天壤之別。通常來講,後面好的結果會被解釋爲「這是堅持的力量」。
只有我本身明白,這是思考的力量。
有益的思考+堅持作事情,這纔是完整意義上的勤奮。
勤奮不是爲了努力,是爲了偷懶!
怎樣的偷懶?就是更快的把事情作完,作好,是讓本身能作之前作不到的事情!
四
創業的第二年,我開掉了公司一位挺「努力」的員工。有些同事,甚至是我愛人都不是很理解。勤奮的員工不是全部老闆都喜歡的嗎,我爲何沒有耐心再給他多些時間,而是採起如此決絕的手段?
緣由很簡單:這名員工已經中了很深的「勤奮病」,儘管和他有過屢次溝通,但仍然無法改變,最後只好痛下殺手了。
他天天7點多一些就到公司了,大部分員工下午6點下班,但他每次都差很少8,9點纔會離開。但問題是,他所在崗位的工做量根本沒這麼大,爲何須要這麼多時間用在工做上呢?我便開始觀察他。
首先我發現的一個情況是:由於天天起的太早(他家到公司差很少要1個小時的車程),因此上午的工做效率是極低的。差很少到10點鐘開始,就會頻頻打呵欠,直到午休後纔會有所改觀。
因此大部分的工做,他其實都是在下午的時間完成的。如此倉促,完成的質量天然通常。有時候實在弄不完,還會弄到更晚,這也是爲何他必須比別人遲下班的其中一個緣由。
有的時候按時完成了工做,下班後他留在辦公室,其實也並無拿這段時間來學習提高,或者總結工做。他乾的最多的,仍是提早去作明天的工做。有幾回他下班後甚至開始打掃辦公室,幹阿姨作的事情。
不少次和他交流的時候,我都有意無心提醒他天天不用那麼早來上班,同時天天能幹好當天的活就能夠了,與其加班去作更多的活,還不如多學點專業方面的知識,提升下本身的水平。
惋惜的是提醒沒啥效果,最後的結果是:他天天工做時間是最長的,但專業水準提高在同期員工中倒是最慢的。後面加薪、職位提高若是不照顧他的話,確定會心理失衡,影響公司整個氛圍,沒辦法只好勸退。
這個員工最大的問題就是:沉迷於無效的勤奮,而忽略的勤奮的目的自己。
五
看完一本書很容易,看懂一本書很難。
看懂一本書,還能把書裏的知識、方法應用到生活和工做中去,更難!
看書不是目的,學以至用,重點是後面的致用。
因此天天都看書,一個月看多少本書,其實都不是勤奮。
勤奮以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若是你的目的就是看書自己,固然也是沒問題的。
但你就別抱怨別人看書比你少,掌握的知識卻比你多。
問題在於:大多數人流於表面的勤奮,恰恰要求真正勤奮才能獲得的東西。
堅持作事情很重要,但作事情的同時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事情作好更重要。
再次強調:勤奮的目的不是勤奮,是偷懶,是爲了把原來須要1個小時才能作完的事情半個小時作完,是爲了能作到之前作不到的事情。
而不是把最簡單的「重複性」工做持續下去。
六
我跟小A說,若是你老闆不是傻子,你那同事不是關係戶,那麼他這樣作確定有你不知道的緣由。
根據對小A的瞭解,以及他對那同事的描述,其實我大致知道緣由是什麼。
就算小A是在個人企業工做,個人選擇可能都會差很少:我會更樂意給小A這樣的員工加薪,而讓他同事那種類型的人作管理崗位。
小A的長處是善於鑽研專業,研究細節。這樣的人是專家型人才,能夠很好地把本職工做作好。但他的弱勢在於大局觀和「方向感」較差,同時人際關係處理上屬於通常。
他那位同事雖然看起來「沒那麼勤奮」,但對業務方向的發展卻至關敏銳,同時也具備人際關係管理的潛質。
小A有努力,也有思考,只是他勤奮的方向不一樣,最終獲得的東西也不一樣。不出意外的話,老闆應該很快會給他漲薪。
而嬸嬸的小孩就屬於典型的「懶惰式勤奮」,將勤奮膚淺的理解爲「每晚學習到幾點」,將刷題庫做爲惟一的學習手段,作錯的題不思考,作對的題不總結,成績沒法提高也是天然而然的事情。
反思咱們,有時候難道不是一樣陶醉於這樣的勤奮?
若是真的想要進步,請別再用勤奮掩飾本身的懶惰,真正開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