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如今座標北京,從畢業至今都一直在作設計。目前從業超過了五年,也沒打算離開設計這個行業。即使有一天再也不從事設計專職的崗位,也仍然會在生活中,或者一些份外的工做中作「設計師」的角色,由於設計已成爲個人一種習慣及思惟方式,不斷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架構
0a2ec2b51330497db6ee7ac28375aca1.png學習
回到問題自己,剛入行時我也有過相似的疑問,UI(User Interface)設計師的出路是什麼?或者說不得不轉型的時間上限是什麼?當時獲得的不少答案是轉行作產品經理,因而不少同窗乾脆直接選擇作了產品經理,而我仍是懵懵懂懂選擇了設計崗位。優化
幾年後個人感悟是,若是把每一個新產品或項目比做一個新生兒,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的角色更相似於父母和老師。產品經理對本身的產品負責,要作到「管生管養」,在不一樣的階段爲這個「孩子」規劃好它的成長目標並經過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來塑造它更好的智商與情商,讓它能成功的走的更遠;而對於設計「師」來說,不少項目不是誕生於咱們,但咱們清晰地知道如何打造一個擁有優秀用戶體驗的產品,如何讓它既受人喜好、又能高效地產生價值,如何創建規範與標準、讓它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咱們能夠是語文老師,賦予它有品牌特色的文案表達;也能夠是美術老師,幫助它「有裏有面地」表達出美的形態;還能夠是數學老師,輔助它創建基於實驗數據進行迭代的優化邏輯。設計
咱們在設計產品的同時也在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自我進化。隨着應用行業與設計趨勢這兩條軌道的變遷,設計師的角色一直在被從新定義。我頗有幸以一個設計師的角度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並得到成長。資源
從「五年」看「UI 設計」 五年並非一個隨意被提出的時間段,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時,正是無所畏懼的二十多歲。五年帶你走向的,是完全與十幾年校園模式告別的社會環境,是擺脫稚嫩後的成熟形象,是期待與焦慮中迎來的三十而立;不管在生活或是工做中,這都是一個從模糊走向清晰的過程,面對未知,咱們感到疑惑是再正常不過的。開發
對於設計,也是如此。 從業之初,個人第一個項目是去甲方公司作界面適配,那時我還不太懂公司如何定義用戶體驗設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個尺寸設備的界面適配,就是我在承擔的 UI 設計這個崗位的職責。爲了能更多地接觸產品設計,我申請調去作交互設計的項目,從交互設計師的視角學習信息架構、交互控件、流程設計及設計規範的創建,並以此得到更多和產品、開發上下游環節溝通和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在工做中儘可能承擔用戶研究的職責,學習用研的方法論,進一步豐富本身在體驗設計範疇內的知識體系。作面向用戶的產品,須要咱們更知道如何懂得用戶,並知道如何表達出適合他們的產品設計。有了這些綜合的積累,咱們才能成爲真正的設計「師」。數學
不給本身設限,你將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五年的時間,並不會讓你看淡或看厭這份工做。你看到的,能夠是更多成長的機會,也更能清晰地意識到本身在哪一個地方有短板,併爲接下來新的成長與挑戰而感到興奮。產品
從積累單純的設計技能,到加深對產品與用戶的認知,到創建設計規範意識,到學習數據與設計之間的微妙關係,到造成業務思惟與全流程體驗設計的思路,逐步能夠經過數據驅動走向設計管理與設計決策,最終達到從體驗層面驅動業務發展。往細了看,設計提高產品競爭力這件小事有不少階段和維度,設計的路還有很長。基礎
從「UI 設計」看「五年」 對「UI 設計」的認識與定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 從基礎定義來講,UI(User Interface)所指代的是界面,這個界面能夠是廣義的界面,即人與人、人與機器、人與環境間的鏈接,它能夠是實體或虛擬的。對 UI 的設計,須要有設計藝術、人機交互、計算機等多個跨學科背景的支撐。用戶體驗
不管你從什麼角度開始學習 UI 設計,瞭解這些背後的知識體系,並正確理解 UI 及 UI 設計,均可以幫你更正確地進行知識儲備。當你發現 UI 設計並不是是模擬某個流行的視覺樣式,或對線上產品進行「排版」設計這樣簡單的事情,你會看到更大的進步空間,進而在這條路上學習和提高的時間能夠不止五年。
國內公司對 UI 設計的定義一直不盡相同,例如稱視覺設計師爲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交互設計師爲 UI;或稱視覺設計師爲 UI,交互設計師爲交互;若是你的產品團隊並不大,那 UI 設計師就叫作「設計」(比「美工」這個上世紀流行的詞彙好太多的一個稱謂)。但從定義之初咱們會發現,不少時候交互與視覺就是分割開的,雖然精細的分工會造成某種程度上高效的合做,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無疑是對設計師能力發展的限制。若是你想讓本身具有全案的設計與輸出能力,並在交互與視覺設計的層面深刻下去,能夠去積累的時間也將不止五年。
在 Airbnb 愛彼迎,咱們的崗位是體驗設計師。各平臺產品 UI 設計中的共性部分經過高度規範化的設計語言系統(DLS)來搭建,設計師能夠用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如何爲產品打造更好的體驗,並能參與到產品構建與打磨過程當中。所以,設計師也得到了更多升維思考的空間。相信這種趨勢也會逐步在國內公司的設計體系下走向成熟。而屆時,一個設計師除了原有的工做範疇外,額外的附加價值是什麼?也許這正是咱們要不斷使之清晰、爲之努力的方向。
無論你是一位設計新人,想更清晰的瞭解到職業發展和規劃的路線,仍是一位設計老友,在幾年的工做後感覺到瓶頸與些許迷茫,都但願個人分享能夠爲你多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做者:Airbnb愛彼迎設計 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