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衆號宕機背後:巨頭生態,難以避開

  新浪科技 李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互聯網巨頭正提供新形式的「水」與「電」,而要藉此能力,也須要作好遭遇風險的準備。
  12 月 26 日晚,不少人已經進入等待下班的狀態。而 17 點 10 分左右,一則消息很快在衆多網絡平臺傳開:微信公衆號崩了。
  受直接影響的,是負責微信運營的同窗。「文章有沒有保存」,是決定他們是否焦慮的主要問題。不過對比以前,此次問題彷佛更加嚴重。由於公衆號的文章也沒法正常顯示。點擊加載,一片空白。
  雖然微信方面很快作出迴應,對故障進行修復,不過不少人仍要爲此付出點代價:不只可能沒法下班,文章發佈後的數據也可能受到影響。
  當巨頭頻繁去講「賦能」,把半條命交出去的時候,被賦能者也把半條命交了出去。基礎設施影響遠大,互利雙贏的道路,容不得多少差錯。
  <strong>危情半小時</strong>
  網友「愛看新聞的 zqq」和朋友一塊兒作了公衆號,26 日的下午,他所在的公衆號交流羣忽然炸鍋,打開羣消息,發現是微信公衆號崩潰。
  「可能只是短暫的崩潰吧。畢竟以騰訊的實力,這些故障應該很快就會修復」。zqq 向新浪科技表示,本身今年開始作公衆號,印象中,這是第一次遇到此類故障。「當時有粉絲後臺私信我,可是一直沒法查看。同時也影響我瀏覽其餘公衆號的文章」。
  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華盛來講,影響要更大一些。由於行業關係,華盛天天都要使用微信發佈文章。當在微信羣和微博上發現這一狀況,華盛最早涌出的想法就是但願儘快恢復。「一半公衆號發佈時間是晚上」,他提到,本身的文章還未保存。不過好在,後來沒有爲此加班。
  華盛的狀況算是相對幸運。在網絡中,吐槽被耽誤下班的從業者大有人在。
  明玉的狀況比較特殊。做爲一名數碼網站運營編輯,她目前的工做實際與微信公衆號並不相關,可剛好在 26 日,要替同事發佈公衆號文章。早先時候,明玉有三年微信運營的經歷,因此對相似狀況,相對「見多識廣」。
  「後臺一直刷不出來,根據我多年的經驗,第一個想法就是,微信 bug 了。今天老天也不想讓我工做了」。明玉向新浪科技吐槽,當時本身有空,沒辦法幫同事處理文章,後面微信恢復正常,本身又幫不了同事的忙。
  某傳播公司的從業者張懸,是受影響更大的一位。做爲營銷公關領域的從業者,當時張懸正在統計傳播效果,「想找一些亮點,彙報給企業,而亮點就包括了一些 KOL 幫咱們發在公衆號的頭條或者次條位置的文章。」
  由於微信突如其來的故障,張懸的工做不得不中斷。「我正在統計的時候,發現公衆號文章打不開了。斷了 WiFi 換 4G,打不開;讓同事試試,也打不開。這個時候我就意識到,公衆號後臺可能又出問題了。」
  談及當時的感覺,張懸表示,「就是心疼這些作新媒體運營的小夥伴們,由於他們當中有的人天天都要推送文章,公衆號後臺的問題,不只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下班,也會影響到數據,也許這一次 BUG,就會讓公衆號損失不少篇爆款文章。」
  <strong>2019,微信路有不平</strong>
  根據網絡反饋信息,這次事故大約在 17 點 10 分發生,約在 17 點 40 恢復正常。
  其間,騰訊微信團隊官方微博曾作出迴應,稱微信公衆號後臺出現故障,正在緊急修復。有任何進展,會第一時間告知。不過此後,問題修復,而微信方面並未對故障緣由作更具體的說明。
  實際上,自年初以來,涉及微信公衆號,微信方面至少出現四次故障。據官方消息:
  1 月 24 日上午,微信部分功能出現短暫故障,微信用戶登陸、消息會話、公衆號、小程序、外部連接、文件發送等功能均受到不一樣程度的影響,波及小部分用戶。故障發生後 5 到 30 分鐘後,各項功能陸續恢復。
  6 月 25 日下午,微信部分功能出現短暫故障,微信登陸、用戶消息會話、公衆號、小程序、外部連接等功能均受到不一樣程度的影響,影響時長約爲 5 到 20 分鐘,波及小部分用戶。
  7 月 5 日晚間,公衆號後臺出現故障。12 月 26 日,公衆號後臺再次出現故障。
  此外,今年 10 月 29 日晚間,據部分網友反饋,在使用微信支付時遭遇故障,包括美團、京東等軟件的微信支付都出現問題,線下超市結款不能支付。當時,相關問題很快獲得修復,微信方面作出迴應,稱很是抱歉給你們帶來不便,不過對故障緣由,也未進行說明。
  早先時候,微信公衆號的一次故障讓明玉印象深入。她回憶,某財經大號突然發出幾篇「low 到不行」的社會新聞,差點讓本身覺得這個號在作轉型。而隨後,公衆號從新推送文章,澄清是微信方面 bug,讓本身的文章變成了別的文章。
  不須多言,微信公衆號是一門規模龐大的生意。所以,微信故障即使只是短暫出現,也會形成巨大影響。
  新榜報告指出,內容***到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輸送流量、用戶、商譽、創意和購買力,升級爲產業生態。其廣告平臺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公衆號原生廣告的投放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 35.6%。
  報告指出,在頭部公衆號方面,廣告主依然重視投放,特別是「觸網」較深的行業,以及有品宣剛需的成熟品牌,而中長尾公衆號流量尤爲適合「創業型」企業。
  今年第三季度,微信及 WeChat 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 11.51 億,相比去年同期增加6%,微信生態自己進一步壯大。公衆號方面,雖然沒有官方數據披露,不過從第三方平臺能夠窺見其成長。
  據新榜統計,在 11 月,微信公衆號 500 強總體發佈 8.2 萬篇內容,總計收穫 30.1 億次閱讀,3118.3 萬次在看。新榜全樣本中共計有 341799 個公衆號進行過推文,其中,有 63725 個公衆號連續 30 天每日更新,佔比達 19%。
  因而可知內容從業者對微信公衆號的重視。相對而言,半小時的故障並不短暫。人們很難不討論,也很難不吐槽。
  <strong>與巨頭同命運或難避免</strong>
  微信公衆號故障以後,相關消息很快全網刷屏。在這背後,是一個小微創業者與巨頭造成生態共同體時代的到來。
  2012 年 8 月,微信推出微信公衆平臺,最初並無什麼遠大的佈局戰略,但此後發展超出預料。基於微信龐大的用戶羣體,微信公衆平臺很快成爲最大的內容生產和分發平臺。一批批內容創業者投身其中,名利雙收。不過,享受平臺紅利,就要承擔平臺自己的風險。若是微信公衆號的宕機不僅半小時,相應工做也只能推遲。
  大勢所趨,巨頭的產品和服務衍生出龐大生態,而小微創業者要依附於此。「將來的模式就是網絡巨頭分享自身技術、流量和場景資源進行生態化賦能,小微創業者藉助大平臺以新的利益分紅機制締結成新的生態共同體」,長期研究數字經濟的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陳端向新浪科技指出,將來的競爭,愈來愈可能是在這些生態共同體之間展開。
  早在 2018 年上半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屢次公開提到,騰訊但願專一作好鏈接和零配件,成爲各行各業最好的「數字化助手」。再往前回溯三年,馬化騰曾表示,過去確實有不少不放心,出於本能,不少事情都想本身去作。如今則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做夥伴。
  而這些年來,巨頭們提出的不管是「助手」也好,「賦能」也好,實際上,小微企業都難以避開。主動選擇權,並不在本身手中。對普通網民來講,那些國民級產品和服務也已經深度融入平常生活,成爲近似於水和電的剛需。
  巨頭把半條命拿出來,投身其中的創業者也是把「命」押進去。不過兩種付出,並不對等,也沒法對等,只是就總體而言,巨頭和小微創業者們在必定程度上成爲命運共同體。
  就微信公衆號的故障而言,陳端指出,微信公號曾經是內容創業的重要陣地和不少人接受信息的信源依賴,不過伴隨內容入口的不斷增長,尤爲是以今日頭條爲表明的信息流智能分發內容模式崛起,社會注意力資源逐漸向一些新興平臺遷移,微信公號的打開率和意見平臺影響力在持續衰落。
  若是微信平臺故障多發,那麼最終影響到的,還會是平臺自身的壯大。
  做爲最大的國民級應用,微信承載太多意義。在這次故障後,新浪科技向互聯網平臺技術人員諮詢有可能的緣由,獲得答覆:外面人看都是推測。也許雲服務有問題,也許是光纖挖斷,或者內部其餘問題。細節,只有騰訊最明白。
  很快,2020 微信公開課 PRO 版就要召開,微信最新官方數據將得以披露。能夠預見,微信生態還在快步向前,不過從用戶角度來看,但願它再穩一點。小程序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