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整理。接上篇,這篇是Paper。git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農做物之一。水稻稻田的空間分佈在描述鄉村景觀中起着重要做用,水稻稻田的確切位置和範圍對於分析後續的資源配置,水稻產量預測和糧食安全相當重要。水稻與其餘做物相比具備明顯的特徵,由於在水稻種子準備和水稻移栽的初期,稻田須要水淹。爲了繪製水稻圖,長期以來一直使用遙感技術來提取和監測水稻做物。在許多方法中,基於物候的水稻繪圖算法已被引入並在較粗糙的遙感圖像中進行測試,例如MODIS(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譜儀),AVHRR(高級超高分辨率輻射計)和Landsat圖像。然而,稻田的平均尺寸一般小於0.09公頃(例如,Landsat像素的面積)。所以,存在大量混合像素,這致使錯誤分類。同時,先前研究中使用的物候指標,如LSWI(地表水指數)和MNDWI(改良歸一化差別水指數),在水稻種子製備和移植初期檢測地表水含量是不可行的。 。所以,本研究首先提出了一個新的指數PMI(垂直水分指數)來識別水稻田的灌溉,而後利用Sentinel-2圖像的時間疊加結合其餘植被指數來繪製江漢平原的水稻圖。結果代表,提出的PMI能夠有效地用做物候。基於哨兵數據,提出了一個新的遙感指數,PMI。事實上在遙感研究中,我始終以爲遙感指數是一個很好的內容和研究方向。spring
2.Estimation of instantaneous air temperature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利用遙感數據估算瞬時氣溫數據庫
在乾旱地區,氣溫的變化可能至關大,所以在不一樣的環境研究中須要進行瞬時氣溫(Tai)估算。在這項研究中,兩個不一樣的遙感數據用於估算2009年伊朗法爾斯省的晴每天氣,包括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譜儀的大氣溫度剖面和地表溫度(LST)數據。來自多個地面氣象站點的Tai用於判斷最佳的Tai估計。站點的海拔,緯度和土地覆蓋類型被認爲顯示其對Tai估計的影響。估計的Tai評估分別關注白天和夜晚的平常和季節時間尺度。 LST和垂直溫度分佈數據都產生相對較高的測定係數值和小的均方根偏差值,用於Tai估計,特別是在夜間。當使用LST數據時,土地覆蓋和海拔高度會改變Tai估計的偏差值。相比之下,大氣溫度曲線代表春季和夏季以及城市土地覆蓋類型的大小估計偏差較小,而使用LST數據在秋季和冬季尤爲是夜間呈現更好的結果。利用MODIS數據來估算氣溫的方法,事實上LST儘管與氣溫有較大相關性,但不等同於氣溫。利用遙感數據來獲取氣溫,也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方法了。api
3.Cities: the core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城市:減緩氣候變化的核心安全
城市是全球減緩氣候變化和戰略性低碳發展的核心,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庇護所,佔全球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GHG)的四分之三。該特刊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促進針對城市減緩氣候變化的多學科和跨學科分析和討論。全部論文分爲幾個主題,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和會計,氣候變化和城市部門,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戰略和緩解行動計劃。首先,該特刊提供了從生產和消費角度構建排放清單的方法。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國際城市碳覈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第二,氣候變化從各個方面影響城市部門;同時,城市部門活動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會影響氣候系統。該特刊側重於能源,運輸,建築和服務領域的緩解政策和評估。第三,城市減緩氣候變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該特刊探討了氣候變化減緩與城市化,生態系統,空氣污染和極端事件之間的關係。第四,氣候變化減緩政策可分爲兩類:基於數量的機制(如碳排放交易)和基於價格的機制(如碳稅)。該特刊提供了世界各地減緩當地氣候變化的經驗,並提出了減緩氣候變化的城市間合做。發表於JCLP上的特刊,關於城市:減緩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的文章。當今氣候變化適應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等理念的提出均可以說有力地輔證了這方面研究意義。這篇爲序言,有興趣的能夠去查閱特刊上的文章。性能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特別是自中國的經濟改革以來,迪克池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建設。爲了監測堤塘的演變,在本研究中,咱們使用1978年至2016年的多源遙感圖像,使用最近鄰分類方法在幾個時期提取堤池。提出了相應的面積加權堤池入侵指數(AWDII)來定量和定量地描述堤塘的空間演化。此外,肯定了堤壩的演化機制,這能夠歸因於天然條件和人爲因素。咱們的研究結果代表,與1978年的狀況相比,2016年堤壩總面積顯着減小,碎片化程度有所增長.AWDII顯示順德區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包括穩定發展,快速入侵和減小入侵其餘土地利用類型。大多數堤防池塘現已轉變爲建成區,其次是耕地,主要是因爲政府政策,農村人口減小和順德河網。咱們的研究代表,AWDII適用於評估堤池的動態變化。應實施堤壩的合理開發和當心保護,以改善土地和水資源管理。長時間序列的遙感影像用於提取堤防變化,與景觀、土地利用變化相關的研究,遙感在防災減災方面的應用。ui
傷寒和副傷寒是兩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伴有嚴重的胃腸道症狀。收集2005年至2015年浙江省登記病例的數據。調查流行病學特徵,採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和深刻的時空統計數據檢測高危地區。觀察到兩種疾病的發病率急劇降低。季節性模式與傷寒和副傷寒有關,2005年至2010年5月至9月在夏季觀察到,2005年至2007年僅觀察到1月至3月春季的另外一次較小。男性更易感染,成年人20至60歲構成主要感染人羣。農民更容易受到感染,尤爲是傷寒。 Wilcoxon和秩檢驗證實沿海縣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內陸。此外,在全球自相關分析中得到了與傷寒有關的陽性自相關,但與副傷寒無關。局部自相關分析和時空掃描統計顯示,高風險羣集主要位於傷寒沿海地區,但散在全省,伴有副傷寒。使用分層貝葉斯模型定量評估空間風險。健康地理與疾病統計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是傷寒和副傷寒的時空變化,分析獲得了疾病的季節性模式,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風險,方法爲時空掃描統計和貝葉斯模型。
減小黑碳(BC)排放已被認爲是同時改善空氣質量和緩解氣候變化的有效方式。然而,BC排放控制的好處還沒有獲得很好的量化,部分緣由是因爲減小排放致使BC光吸取的變化缺少了解。在這項工做中,咱們根據2014年APEC(亞太經合組織)在中國北京舉行的會議以前,期間和以後進行的實地活動研究,討論了多污染物減排對BC光吸取的影響。當在APEC期間發生排放限制時,咱們發現含BC顆粒的光吸取的減小是由BC質量濃度的下降和BC的弱吸取能力所驅動的。與APEC以前和以後相比,APEC期間含BC顆粒的白天光吸取減小了約56%,其中~48%由BC質量濃度下降貢獻,剩餘約8%由APA貢獻。減弱BC的光吸取能力。基於單粒子菸灰光度計(SP2)測量和Mie計算,咱們估計在APEC期間,含有約80-200nm耐火BC(rBC)核心的含BC顆粒的光吸取能力下降了~6-15與APEC先後相比,分別爲%和~10-20%。 BC光吸取能力的下降可歸因於BC表面上較少的塗層材料,這是因爲二次氣溶膠的化學產生減小所致。與APEC先後相比,因爲塗層前驅體排放減小,APEC期間塗層材料與rBC核心(~80-200nm)的質量比分別降低了約10-30%和~31-53%,例如,SO2和NO2。結果揭示了排放控制對BC光吸取的好處,同時下降了BC的質量濃度和光吸取能力,這意味着多污染物排放的協同減小能夠有利於空氣質量和睦候。關於APEC藍的科學研究,分析了黑碳吸取的相關影響因素。
很是高的空間分辨率(VHR)衛星圖像在描述地面目標的細節方面具備若干優勢。從VHR圖像中提取建築物區域在實際應用中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例如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化監測,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用於VHR衛星圖像的創建區域檢測和描繪,使用多分辨率空間頻率分析,空間依賴建模和跨尺度特徵融合。首先,經過多分辨率小波變換對圖像進行分解,而後採用不一樣級別的高頻信息來表示構建區域的多尺度紋理和結構特徵。隨後,引入局部Getis-Ord統計量來經過測量不一樣空間位置處的頻率響應之間的空間依賴性來對建築區域紋理和結構的空間模式進行建模。最後,利用交叉尺度特徵融合算法生成構建區域的顯着圖,而後進行自適應閾值分割,獲得檢測結果。經過與現有算法的比較,對ZY-3和Quickbird數據集的實驗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黃波老師團隊的成果,利用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提取建築物區域,從方法上來看,利用小波變換結合空間統計的Getis統計量的方法很是的有意思,結合了圖像處理與空間統計方法。很是不錯的研究。
浙江省沿海水域的富養分化已成爲該地區沿海海洋生態系統的主要污染威脅之一。所以,在改進定量方法方面對富養分化情況進行全面描述對於當地風險評估和政策制定具備重要意義。這項工做的新穎之處在於,經過貝葉斯最大熵(BME)方法估算了化學需氧量,溶解無機氮和溶解無機磷的空間分佈。與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離加權技術相比,發現BME估計具備最佳的交叉驗證性能。根據BME圖,發現這些沿海水域中約25.95,19.18,20.53和34.34%爲貧養分型,中養分型,富養分型和富養分型。本工做的另外一個新穎之處在於,在原笨的不肯定條件下,對浙江沿海水體富養分化風險的定量表徵引入了綜合隨機點指標(SSI)。結果代表,隨着閾值的增長,富養分化指數(EI)水平幾乎呈線性增長;而且71,51和19%的沿海地區被各類空間滯後分隔,分別經歷了至關大的中養分,富養分和過分養分的風險。浙江沿岸水域次區域的平均EI值分別爲「貧養分或更高」,「富養分或更高」,「超富養分」分別爲11.14,14.28和25.34。咱們的研究結果還代表,浙江地區沿海地區之間的聯合富養分化強度始終大於這些地區獨立富養分化的綜合強度(咱們將這種狀況稱爲「正象限富養分化依賴」)。結果發現,存在一個臨界的富養分化閾值,使得浙江沿海水域的空間養分依賴性增長低於,而高於相反的狀況則是如此。此外,隨着分離距離的增長,養分依賴性下降。有趣的是,在小於臨界距離的距離,富養分化位置集中在浙江省的沿海水域而不是分散(這種觀察甚至適用於大的閾值)。富養分化指標的彈性分析提供了由閾值變化引發的浙江沿海水域富養分化過分變化的定量測量(彈性越大,富養分化對閾值變化越敏感)。上述發現有助於提升對海水水質的認識,併爲肯定關鍵的沿海水域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BME的研究,結合不肯定性分析方法,更好地分析出了污染的風險。
9.Visibility analysis of oceanic blue space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對海洋藍空進行可視性分析
已發表的研究代表,對藍色空間(如海洋,湖泊和河流)的見解對人類的健康和心理健康產生了積極影響。然而,對於具備複雜地形或建築環境的大空間區域,藍色空間能見度的定量評估具備挑戰性。本研究中引入的評估方法應用了一種創新的採樣策略,該策略將藍色空間歸納爲點的點陣並計算連續區域內全部點的可見性。與傳統的基於視點的可見性分析相比,該方法能夠在精細空間分辨率下評估大面積上的藍色空間可見性。光柵輸出能夠覆蓋在不一樣空間單元記錄的數據,以研究藍空可見性與社會經濟和健康差別之間的關聯。此外,經過比較不一樣數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的輸出,該方法可用於評估建築物對空間藍空可見性的影響。在夏威夷奧阿胡島的一個案例研究中證實了這種方法的實用性,該案例研究發現:(1)較富裕的老年人擁有較高的海洋能見度; (2)人造建築物形成海洋能見度大幅度縮小和從新分佈; (3)高層建築對海洋能見度有特別高且普遍的影響。調查結果代表,須要改進環境評估程序和規劃政策,以減輕不一樣人口羣體中可見藍色空間的不平等,並保持城市發展過程當中可見藍色空間的縮小。基於DEM進行海洋藍空的可視化分析,城市天際線的研究已經不少了,而藍色空間的但是分析是比較少的,並且從研究來看,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確實不能忽視。很是有意思的一個研究。
本文旨在探討快速城市化地區胃癌的空間規律,分析胃癌與城市化的關係。 2006年至2009年廈門市胃癌發病率數據來自廈門市疾控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廈門島的城市化年齡是根據遙感圖像和地形圖計算出來的。分析結果顯示,995例胃癌病例中,佔廈門島的61.64%,與619例相比,佔38.36%。廈門島平均胃癌發病率爲32.98 / 1000,000,而外界爲16.13 / 1000,000。胃癌十大分區均位於廈門島,城市地區胃癌發病率是農村地區的兩倍多,爲28.62 / 100,000。最可能的胃癌空間羣是廈門島。相關分析結果代表,城市化年齡與空間聚類程度呈顯着正相關關係。廈門的快速城市化改變了環境,即土地利用變化,空氣 - 水 - 土壤污染,活動減小,電磁輻射和海水污染等後天因素。這些是胃癌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代表,廈門島是胃癌的主流,與城市化年齡呈正相關。城市化與健康地理方面的研究,城市化致使的健康風險,利用了多種空間分析方法。
通勤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途通勤對我的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如壓力,生產力損失,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 然而,研究人員常常面臨缺少數據的挑戰,例如通勤距離,持續時間,出發/到達時間以及中國等國家的起點/目的地。 本研究使用興趣點(POI)來估計就業地點,並實施基於重力的模型來估計中國上海市中心的區際通勤模式。 結果顯示,中心城市西部有一條「繁忙的走廊」,特別是在早上的高峯時段。 這種模式與上海報道的實時交通情況很是吻合。 當這些數據有限時,咱們的方法爲研究通勤模式提供了一種頗有前途的選擇。利用POI來估計就業地點,從而結合重力模型分析出通勤模式。新數據+老模型研究新問題,很是不錯的研究。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季節性退休移民迅速增長。本文采用關係視角來理解老年人季節性流動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它代表季節性流動的複雜時空動態和非西方社會文化背景影響着老年人與其出生地和目的地的關係,這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在季節性流動期間的幸福體驗。對來自中國三亞的五對「雪鳥」的訪談數據的敘述性分析代表,老年人的季節性流動和福祉是不斷變化的過程,與風險和機遇交織在一塊兒。老年人在目的地創建常規平常活動,穩定的社會關係以及同伴支持和活躍老齡化環境,以維持短時間福祉。然而,因爲他們與原籍地的終身關係分離,他們在整合身體經驗的物質和社會層面以及創建長期福祉方面遇到了困難。但總的來講,季節性流動性爲多個地方的老齡化創造了替代選擇,並促進了休閒導向的老齡化生活。老齡人地理學方面的研究,研究老人的季節性流動與幸福感的關係。基於訪談的研究,在當今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仍是頗有意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