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換工做了,從自媒體公司換到了作手機的公司。此次跳槽算不上跳到更好的公司,不過薪資 Double 後,勉強達到正常水平。介紹一下自身狀況:碼農,畢業兩年多,三流本科,一段小廠兩段大廠工做經歷。從過往的經歷中能夠提出幾個中肯的意見:git
若是有機會,選擇大廠這點對於初入職場很是重要,至少對於大部分行業來講,第一份工做能進大廠就進大廠。大廠帶來的好處有不少,最直觀的價值就是技術廣度深度和行業的一些基礎知識、運行模式等等。起碼會讓你對這個行業有所瞭解。說的再高大上一點就是提高視野,提升認知,最重要一點,換工做的時候有大廠背書,你的機會會多不少。剛畢業那會着急找工做,自身經歷、學歷啥的都不行,因此去了一個創業公司,不誇張說,連互聯網公司都算不上。公司一共二十多人,就我一我的作技術,基本就沒啥互聯網公司的氛圍。由於是獨立開發,什麼流程都比較隨意,長時間確定會跑偏。基本保障啥的也沒有,工做半年多才給交社保,籤合同,就這仍是由於有同事沒給交社保去勞動局仲裁了,公司怕員工都這麼幹才統一按最低標準給上了社保。這還只是小坑,最起碼還發工資,遇到工資都發不上來的公司那就真SB了。程序員
後來到了大廠才明白,大廠縱有千般缺點,仍是遵照法律的,基本保障不用擔憂。那有人說,我和你同樣,畢業後經歷學歷學歷都不行,簡歷根本入不了 HR 法眼,怎麼進大廠。簡單來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知名度,找內推。**例如程序員,有系統的學習,掌握好基礎,多寫文章,github 發佈開源項目,都能成爲往後簡歷中的亮點,這樣有了面試機會後,剩下的就靠本身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了。github
早準備,忌浮躁。 這裏說的準備不僅是複習面試相關的知識,還有在平時的工做中的準備,多總結如今作的對本身有哪些成長,哪些能夠寫在簡歷中。找工做的時候心態必定要穩,一是沒有 offer 不氣餒 ,二是有了 offer 不浮躁。 我此次換工做就是還沒怎麼面就收到了 offer,結果心裏浮躁,接下來的面試都沒有好好準備,天然也沒有更多的 offer 供我選擇。因此到了和 HR 談薪資的時候,是沒什麼底氣的,基本就是公司給多少就是多少了,很是被動。後來我把本身的經驗告訴一樣想跳槽的朋友,朋友出去面試的時候就一直好好準備,一口氣拿了好幾個大廠 offer。有了 offer 天然也有了談薪資的底氣,遇到不肯意給指望薪資的 HR,側面透露出本身還有別的東家可選,最後 HR 給出了高於市場行情的待遇招攬他。固然,我那個朋友自身能力自己就很是厲害,而後多個 offer 加持,在跟HR談的時候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最終拿到了滿意的薪資。因此市場走向成熟,熱情褪去,影響最大的是自己能力就不怎麼樣的人。 對於自身業務能力不夠自信的朋友想跳槽,必需要好好準備起碼一個月,瞭解除了本身公司外的行業動向,美化好自身的簡歷再去面試,並且在前期挑選好與自身能力匹配度最高的公司和崗位 。跳槽不比應屆,不能再海投盲面了,必須有目的有範圍的投遞。這樣才能作到一擊必中,避免浪費請假的時間,無形中形成損失。面試
最後想說,**千萬別裸辭。**別找什麼理由說不裸辭沒時間複習,沒辦法好好面試。複習的時間擠擠老是有的,篩選出精準的公司和崗位後你會發現能面的其實也沒幾家。並且面試就像相親,雙方必須都留有後路,才能從容見面。否則HR在篩選了不少合適的人後面你,你卻裸辭來面試,在談薪資的時候底氣瞬間就沒了一大半。基本一談就是你的內心底價,甚至還要更低。若是你非要想裸辭,先看看本身支付寶餘額夠不夠本身生活兩個月的。由於一旦裸辭後長時間沒有着落的話,來自精神、家人、金錢上的三重壓力不知道你能不能承受的了。學習
身邊這種例子太多了,一朋友裸辭四個月沒找到工做,都打算先送外賣再複習了。還有裸辭兩個月,最後淪落到外包公司作技術客服支持的。因此,裸辭有風險,騎驢找馬不能慫。 最後總結,2019年是互聯網的第二個寒冬,我不知道這個寒冬會不會過去,也可能這就是互聯網之後的常態了。可是人老是要生活,老是要跳槽。對於2019年來講,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講,機會雖然少了,但仍是有的。之前那種隨便投簡歷都有大把面試邀約的浪潮褪去了,如今的互聯網的招聘現狀其實只是傳統行業的常態而已。總有人在換工做,只是成功的,變成那些目標更準的人了。cdn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後知後jue」,歡迎關注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