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學習項目管理知識,準備考取今年12月的PMP認證,在學習過程當中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在美國人編寫的PMP教材中,或者說美國人對項目的管理很是偏重規劃部分,在項目執行以前先作好充分的計劃,纔可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反卻是在執行階段沒有太多的知識點,這就更能說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個道理。網絡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有很深的體會。從初中開始就對計算機有着濃厚的興趣,當時就特別喜歡上計算機課,固然您能夠說初中的孩子誰都喜歡電腦遊戲,可是我跟別的孩子喜歡電腦遊戲是不同的,我對電腦遊戲並不感興趣,而是對電腦這個東西爲何能夠進行這麼神奇的操做感興趣。可是畢竟是初中生,好多思想並非很成熟,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的程度。隨着後來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在高中就擔任了所謂的電教課表明,其實就是天天上課前幫老師開投影儀,下課再關掉它的工做。雖然只有這麼一點工做,也是在高中這個不可能碰到電腦的階段給我最多的機會了解它,熟悉他。時間過得很快,3年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在2010年高考中能夠說是超常發揮,考出了596分的高分,由於平時的模擬考試都是580分左右的。立刻就是人生的分水嶺了,當時在報志願時只知道大學很重要,並無想到專業對於一我的的重要性。在報志願時儘管知道本身很喜歡計算機,因爲當年無良的媒體成天報道就業率最低的十名總能看到計算機專業,加上父母的干預,本身最終沒能堅持本身的理想,報了一個當時認爲很好的「能源專業」。運維
可是我對計算機的熱情卻沒有退卻,上高中的時候根本沒有機會學計算機,上了大學終於有本身的時間了,因此就開始了個人學習之旅。但是學點什麼呢?正在猶豫的時候,計算機網絡社團組織了一次校園公開課,主講計算機網絡的課程,如今想一想就是一些培訓機構打着講課的名義宣傳本身的培訓課程。加上本身自己就對網絡很好奇,就進一步瞭解了他的課程並報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計算機培訓——CCNA。也許是真的有所謂的「天賦」,上了8天課後稍加複習,一舉經過,得到了第一張由遙遠的美國郵寄來的證書。今後就踏上了自學計算機的「不歸路」。後面又逐漸學習了CCNP,JAVA……自學了虛擬化,爲了學習虛擬化還專門買了一臺新電腦,因爲資金有限,買了一臺二手電腦,便宜,可是配置很高。時間依然匆匆,很快就來到了大三,究竟是找哪方面的工做?計算機?熱能?仍是考研?再一次陷入糾結,正在糾結的時候,保研的通知下來了,沒想到我還有保研資格!那麼糾結又多了一重,就業?保研?考研?最終仍是選擇了保研。由於保研看起來是一件既輕鬆又高回報的一個選擇,簡直就像天上掉餡餅啊,因而稀裏糊塗就讀了研,依然是熱能專業。兩年的時光更快,再一次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哦不,丁字路口,一條路通向計算機,一條路通向熱能……我到底該怎麼選擇?選擇計算機,七年的大學時光都不是這個專業,出去會不會碰壁,即便找到工做會不會由於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選擇熱能?但是我大學花了幾萬塊錢學的計算機是否是就打水漂了,另外最關鍵的是我根本不喜歡熱能,難道要由於七年的錯誤讓他陪伴我後半生?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如今終於體會到了,每一次選擇都是這麼難以決斷。通過深思熟慮,仍是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和40年工做相比7年仍是短暫的,應該讓本身工做的快樂,而不是煎熬,最終仍是服從了本身的理想,從事了一份本身最心儀的工做,系統運維。ide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想說的就是PMP中的規劃很重要,在人生這樣一個大項目中規劃一樣很重要,若是在一開始沒有想好要從事什麼工做就不要隨意選擇,由於每一次選擇以後若是更改須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