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企業上雲很重要,那若是不上雲又會怎樣呢?

雲棲號資訊:【點擊查看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裏您能夠找到不一樣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安全

看似小小的雲計算,現在正攪動着大大的商業世界。架構

1a68d2d15168f1bc793aa99c3d5e2939_jpg_wh_651x_s_1064849332

從不關係、不瞭解、不熟悉,到有所聞、有所見、能接受,人們對雲計算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螺旋式上升、曲折式推動的過程。雲計算對普通人的影響日益豐富之時,對於企業的影響也不斷深化。在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浪潮愈涌愈烈的背景下,各種企業整裝出發,踏上了全新的「上雲之路」。運維

我國對於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促進企業上雲,早已制定了明確、細緻的發展規劃。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30萬個以上的工業APP即工業應用程序,推進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測試

2020年年初,出於居家隔離的須要,社區電商、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線上辦公、遠程醫療成爲風口,基於雲計算的各種服務應運而生,不斷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做公式。爲了保障員工安全的狀況下正常開展各種業務,許多科技企業也藉助雲計算開啓了智慧辦公新模式。大數據

經歷了年初的火爆以後,年中的企業上雲依舊活力滿滿。近日,中國電信召開視頻會議,對系統全面上雲工做進行仔細部署,明確提出「新建系統100%上雲,存量系統三年上雲」的工做目標。據悉,在推動上雲進程中,中國電信計劃以實現「業務上雲、生產上雲、管理上雲、數據融通、能力開放」爲目標,力爭在2022年前實現系統全面上雲。優化

企業可以實現上雲,引入雲服務,已經成爲主流趨勢。若是企業不上雲,仍是採用傳統的生產、管理、運維模式,又會發生什麼呢?
歸根到底,企業上雲的核心是藉助雲計算技術推進業務創新,實現靈活、敏捷管理,下降IT成本,以提升企業發展的總體動力和綜合競爭力。對於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組織來講,產業特色各不相同,有些是洞察系統上雲,有些是交互系統上雲,有些是開發測試系統上雲,不一樣的企業上雲路徑必定不一樣。
雲計算

初看起來,從新架構、部署過程當中的差別、大量數據遷移困難、隱私數據保護體系不完善等,都是擺在企業上雲面前的「絆腳石」。相比於大刀闊斧的引入雲技術、雲系統和雲平臺,傳統的運維模式彷佛也還行得通。可是不採用雲技術,企業在經營理念和市場擴張方向之間的差距就會愈來愈大。url

不採用雲計算,對於企業來講,可能會形成一種「孤掌難鳴、獨木難支」的態勢。尤爲是在新興技術研發、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單靠企業自身進行技術攻關就會錯失不少機會。若是單靠自身進行芯片、傳感器、電子元器件等的研製,那麼技術開發門門檻高、核心架構攻關困難等可能會讓企業無所適從。3d

與此同時,在大、中、小、微紛紛向着雲運維模式靠攏和趨近之時,某一企業堅持不部署雲計算,則極可能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技術開發門門檻高、IT需求單板且難以擴展、運維開支費用較高、難以與其餘企業展開端口合做等,都將讓企業束手束腳,難以邁開大步伐對不符合實際要求的企業業務模式進行改革,而這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尤爲不利。視頻

更須要強調的一點是,5G商用的不斷提速、物聯網技術的全面覆蓋、大數據模型的完善與優化,都將爲企業上雲提供全新的支撐與動力。混合雲、私有云、公有云所特有的系統樣式和組織架構,也能夠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應用,而這樣的融合應用,也將在必定程度上激發電子、文創、家電、玩具等製造廠商的轉型升級活力,讓企業更從容地面對生產、運輸、營銷等各個方面出現的新變。

2020年,在企業上雲的路上,若是不積極行動起來就有可能掉隊,沒法乘坐「數字化產業」的快車了!

【雲棲號在線課堂】天天都有產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地址:https://yqh.aliyun.com/live

當即加入社羣,與專家面對面,及時瞭解課程最新動態!
【雲棲號在線課堂 社羣】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發佈時間:2020-07-22
本文做者:今夕何夕
本文來自:「51CTO」,瞭解相關信息能夠關注「51CTO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