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是螺旋上升的,時代的變遷已驗證了這一點。學習
小時候我想當個木匠,那時以爲本身動手創造出本身獨有的東西,是一件很是酷的事情。後來,因爲學習「太好」,與這個願望愈行愈遠。而大學畢業後選擇軟件這個行業,就是這個「木匠」情結在起做用。當時的感受,就是軟件也是在靠着我的的手藝,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這一樣是件很酷的事情,是屬於一個藝術家的範疇。可是隨着工做閱歷的增加,尤爲是通過各類專業知識(我本人並非計算機科班出生)的薰陶後,才發現軟件的發展走上了一條所謂的「工業化」之路。軟件開發被分紅了各個工序,每一個工序都有各自的標準和流程,按照制訂的生產計劃,各個工序的人都必須嚴格執行工序的流程和制度。那種做坊式的,純靠手藝的開發方式,是落伍的,是受到唾棄的。我以爲本身有點失落,怎麼就從一個藝術家,一會兒跌倒了產業工人。落差之大,讓我有點無所是從。爲了免於成爲一個「車間工人」,我開始了向上攀爬的道路。在我看來,只有成爲項目經理、成爲管理者,才能從工人的身份中脫離出來,成爲一個真正的白領。編碼
如今我能夠說是成功了,成爲了一個真正的白領,可是那個藝術家、手藝人的夢想仍是深深地紮根在個人內心,所以我始終沒有放棄「編碼」這個我眼中的「手藝活」,並且儘量磨礪它。由於我仍是認爲,編碼這種工人,與實物製造的工人仍是不同的,它不是培訓1、兩個月就能上崗的簡單勞動,而是帶有深厚我的技能的一項工做。若是離開了我的的技能,根本沒法勝任這樣的工做。我也曾想去打造一個軟件的工序,讓那種通過簡單培訓的初入門者,就能迅速勝任其職責,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開發
在成爲「白領」10年後,在我漸漸適應這種磕磕絆絆的工序式工做後,在我有點資深項目經理和管理者的小驕傲後,我又接觸到了一種新的開發方式——敏捷。一開始我對其是有抵觸的,由於它違背了我這20年中所接受的教育。在我看來,敏捷是那種基於極高的我的道德和自我約束力,才能成功實施的一種實踐。隨着對敏捷的逐漸瞭解,我愈來愈喜歡這種方式。由於它的主張,正是一個有「手藝活」的人的方式。我心底裏的那個「木匠」開始復甦。敏捷中的跨職能、小團隊、經驗式的開發方式,不就是一個對手藝、對經驗有着強烈要求的做坊式生產方式麼。咱們批駁了這麼些年的,讓咱們鄙視了這麼年的做坊式開發方式,竟然又被提了出來,還逐漸成爲了軟件開發的主流方式。這讓我再一次感覺到「歷史老是螺旋式上升的」這一偉大斷言的震撼。產品
今天,我打開了《軟件工藝》這本書,讀完前言後我再次感到了震撼,我前面的這些感覺,這些通過20年工做經歷纔有的一點點感覺,在10年前的這本書中早已提出了。我感到一絲深深的心痛,心痛這10年的光陰。我花費了20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從一個手藝人的身份,轉變成一個大工業管理者的身份,並且是一個擁有世界認可的資格的身份,而如今別人卻明明白白的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你之前的想法和作法纔是對的。而且是10年前說的。還真是有點「恨不相逢未嫁時」(鄭重聲明:我但是個純爺們)的痛。入門
無論怎麼說,如今知道了這個道理也不算晚,畢竟它驗證了個人直覺:軟件開發是個手藝活。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始終沒有放下過這個手藝。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