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簡單的壓力測試實例

週一項目經理給我提了一個性能測試需求:對庫存查詢功能遷移後的服務器處理能力作一次壓力測試,下班到家給測試羣的小夥伴提及這事,引發了一些討論。。。html

紫川(我建的測試交流羣的某個鹹魚)吐槽我寫性能測試博客一直不寫實際操做方法,個人回答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跟着學、照着作,思考諮詢總結實踐。。。前端

只是截圖表示操做過程,是沒多大參考意義的,思考分析的方法和思惟更重要(這種思考分析的方法須要練習和知識的積累)。。。數據庫

習慣將本身成長的收穫進行記錄,這篇博客就記錄下本身在此次壓測過程當中的分析方法和操做過程。。。服務器

 

一、性能測試需求網絡

響應時間 ≤20S
網絡環境 公司100M內網
壓測環境 生產環境壓測:模擬綜合業務場景
業務場景 庫存查詢功能由後臺遷移至移動端:後臺有800個查詢入口,移動端變爲6400個入口
服務器配置 雲服務器

 

二、需求分析併發

需求如上,性能測試最關注的三個指標分別是:響應時間、TPS、資源使用狀況。app

根據需求來看,要求響應時間不能超過20S的前提下,經過壓力測試獲得服務器的最大處理能力;且只是一個庫存查詢功能,由於是在線上壓測,因此業務場景能夠保證是真實可靠的。異步

 

三、場景建模工具

壓測環境是生產環境,因此交叉的業務場景較複雜,庫存查詢功能是針對雲服務器,其餘的部分業務是經過應用服務器到數據庫的,且數據庫作了讀寫分離,故暫不考慮數據庫的性能問題。性能

 

四、測試數據準備

測試數據的來源通常有這幾種方式:

①、將生產的數據徹底備份過來:優勢是徹底真實可靠,不足之處在於測試數據在測試中容易形成數據污染,最好進行數據隔離,以儘可能保證數據的可用性。

②、經過模擬業務場景跑腳本或者調度任務來產生數據:在測試數據量不大的狀況下能夠經過這種方式來準備測試數據。

這裏的前提是在測試環境進行壓力測試,而本次的壓測是直接在生產環境,故測試數據的問題已經算是解決了。

 

五、腳本開發&調試

測試工具是jmeter,由於只針對查詢庫存的功能,故只須要進行單接口壓測便可。

利用測試工具設計測試腳本的好處是省卻了不少繁瑣的過程,腳本的調試,首先須要進行接口測試,保證測試的接口是正確可用,而後進行單接口基準測試,最後進行壓力測試。

 

六、腳本執行&記錄監控

腳本執行:

在腳本執行過程當中,須要由小到大逐漸加大併發數,且記錄每次的測試結果,因爲網絡等狀況影響,最好的辦法是同一併發數執行屢次測試,而後加權平均到的的數值相對來講較可靠。

經過記錄不斷加壓測試後的測試數據,能夠觀察到響應時間、TPS、資源使用狀況等數值的變化,而後進行分析。

記錄監控:

每次測試執行的結果進行記錄,監控數據庫響應時間、鏈接數,服務器內存、磁盤使用等數值。

PS:因爲是在生產環境直接壓測,故須要實時監控,以避免壓測形成服務宕機等嚴重狀況(我執行測試時候開發隨時待命,準備重啓服務和擴容233)。

性能測試最重要的三個數值:響應時間、TPS、內存、磁盤使用率————監控(jmeter插件、serveragent)

關於jmeter插件:serveragent的使用,後續的博客會進行介紹。

 

七、結果分析&瓶頸定位

經過上面測試獲得的測試數據,能夠進行鍼對性的分析,好比在壓測過程當中,資源、內存、鏈接數等是否使用飽和,是否有線程等待,數據庫響應時間等,而後利用排除法優先級進行調優。

排除法:針對可能影響到性能的幾個因素,一個個分析排除;

優先級:根據實際狀況,對調優的投入和時間等須要花費的時間和資源進行評估,排優先級,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八、調優&驗證

關於調優,我本人技術比較薄弱,就不獻醜了,說說我本身知道的一些調優方法:

內存、磁盤:簡單粗暴的作法,直接加服務器吧。。。

數據庫:更改配置的鏈接數,加索引、讀寫分離、分庫、分區、分表、物理視圖等手段。。。

鏈接池:優化鏈接池配置,增長鏈接數等,具體請看連接博客的介紹。。。

前端:減小請求鏈接,數據包儘可能放在body中,圖片壓縮、異步加載、JavaScript腳本放在HTML最後等等手段,具體請看連接博客的介紹。。。

 

末尾:性能測試水太深,咱們公司的性能測試,只能說小打小鬧,真正的性能測試,也就大公司作得起(性能測試投入成本很大),大公司有這個需求(小公司哪來的線上流量。。。)。

推薦你們幾篇博客,瞭解下阿里的全鏈路壓測餓了麼全鏈路壓測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