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天天上下班,都如同一場戰爭,對郊區的上班族而言尤爲如此。html
我女友小黃住在閔大荒5號線的劍川路附近,天天坐地鐵去市區上班。地鐵很快,但單程仍需80多分鐘;地鐵很方便,但極度擁擠,人的壓縮性彷佛沒有極限。網絡
不信,來看看天天各個站點的進站客流(數據來自於SODA提供的2016年3月地鐵數據)。天未亮,人已行。早高峯期間,進站客流以莘莊、九亭等站點居多,人潮從四面八方洶涌而來,只爲趕往市區按時上班。晚高峯期間,人民廣場、徐家彙等站點進站客流暴漲,忙碌一天,各回各家,這就是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cdn
出站客流特徵則剛好相反,早高峯市區暴漲,晚高峯周邊站點星火燎原。無數普通人的出行,匯成了這座城市的生息和模樣。htm
我和小黃也是這樣的普通人,天天早上6點半起牀,晚上7點半到家,疲憊而無奈,但忙碌而充實。blog
那麼,大概有多少地鐵上班族?以進站爲例,人民廣場日均進站近9萬人次,徐家彙、靜安寺、南京東路、陸家嘴等地標站點緊隨其後。開發
出站客流的數據差很少,由於人的出行具備往返性,出去忙碌了一天,最終仍是要回家的。iframe
再來看看站點之間的客流遷移,在衆多地鐵線路中,1號線、2號線擔任極其重要的角色,屹立於客流遷移網絡交匯之處的,是人民廣場、徐家彙、靜安寺等核心站點。it
在客流榜單上,排在中山公園以後的,還有莘莊和上海火車站。火車站人多可想而知,但莘莊這站的客流,居然還要更多。io
這是個怎樣的地方?class
莘莊是1號線的起點站,也是5號線的終點站。從閔行開發區到春申路,都有乘客不斷上車。只有擠上5號線,才能到莘莊換乘1號線。
1號線車箱多、車速高、車次足、運載能力強,能較快地把客流運送到上海南站、上海體育館等換乘站進一步分流。
但5號線就沒那麼幸運了,車箱和車次少、車速低、運載能力弱。一班5號線地鐵,得在每一站停留好久,車門關了又開,塞得滿滿當當,一路跌跌撞撞直到莘莊。
這是我每次坐5號線的心裏活動:
像莘莊這樣的居住區還有不少,從早高峯期間的進站客流就能看出,如九亭、蓮花路等。
至於熱門工做區,則能夠從早高峯期間的出站客流看出,例如人民廣場、陸家嘴、靜安寺等。
用散點圖能看得更清晰一些。橫軸表示進站客流,縱軸表示出站客流,顏色表示所屬線路。因此右下角的站點多爲居住區,左上角的站點多爲工做區。
小黃天天要從5號線劍川路出發,到莘莊換1號線,到上海體育館換4號線,最後在金沙江路下地鐵,耗時80分鐘,車費6元。
其餘人的狀況如何?和預期同樣,離市中心越遠的地方,乘坐地鐵上班所需的時間也越長。
一樣,離市中心越遠的地方,乘坐地鐵上班所需的費用也越高。
用散點圖能更清晰地展現各個站點的平均耗時和費用。劍川路的平均耗時是45分鐘,平均費用是4元,因此小黃在地鐵上花的時間和費用都更多一些。
從上圖中還能獲得一些結論:
地鐵很擠,並且只會愈來愈擠。
我和小黃之前從劍川路出發,但如今不行了,由於就擁擠程度而言,如今的劍川路已經變成了之前的北橋。
因此咱們不得不去往更遠更偏的東川路,只爲早些上地鐵。不過咱們慢慢發現,地鐵到東川路時,裏面已經站着的人,也愈來愈多了。
如今的東川路,正在變成,之前的劍川路。
但這就是生活,地鐵有多擠,生活就有多不易。
但我會一直努力,給小黃更好更輕鬆的生活,少承受些地鐵的擁擠,少面對些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