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的隨手筆記,記得有點亂請輕噴)linux
which:查看某個命令的完整路徑
df -h:查看系統磁盤狀況
history:查看歷史輸入的命令shell
網卡配置路徑: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編程
1.systemctl reboot 重啓 *
2.shutdown -r now 馬上重啓 *
3.shutdown -h now 馬上關機 *
4.systemctl poweroff 關閉系統並切斷電源 *
5.systemctl halt 關閉系統CPU中止工做 *
6.systemctl suspend 暫停系統
7.systemctl hibernat 系統進入休眠狀態
8.systemctl hybrid-sleep 系統進入交互式休眠狀態
9.systemctl rescue 啓動進入救援狀態vim
pwd 查看當前目錄瀏覽器
cd - 去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cd . 去當前目錄,表示當前目錄
cd .. 去上一級目錄。 ..表示上一級目錄
cd ~或cd 去當前目錄的家目錄, ~表示家目錄。安全
公網IP地址:
私網:辦公室局域網內使用的地址,不能再互聯網上使用(路由器將私網的IP 地址轉換爲公網)
192.168
172.16
10.0.0bash
端口的概念:
IP地址:惟一標識一臺計算機(身份證) (找誰,去哪裏)
端口:不一樣軟件運行的服務用端口區分 (到這裏幹啥)
是一臺計算機裏惟一標識服務的數字
咱們要訪問一臺計算機拿到IP地址,找到對應的服務就須要端口。
協議:計算機之間的通訊方式(語言),採用相同的協議溝通。 (用什麼方式語言幹什麼)服務器
鏈接Linux的服務:
SSH服務 Security Shell服務
包括客戶端(至關於男人)和服務端(至關於女人) 經過客戶端才能鏈接服務端網絡
[root@oldboyedu ~]# rpm -qa openssh openssl
openssl-1.0.2k-16.el7_6.1.x86_64 #鏈接和傳輸過程當中加密
openssh-7.4p1-16.el7.x86_64 #SSH服務端軟件 less
服務端運行的SSH的服務:
[root@oldboyedu ~]# ps -ef|grep ssh
root 1457 1 0 11:57 ? 00:00:00 /usr/sbin/sshd -D
root 1995 1457 0 11:59 ? 00:00:00 sshd: root@pts/0
root 7937 1457 0 14:20 ? 00:00:00 sshd: root@pts/1
root 7961 7941 0 14:38 pts/1 00:00:00 grep --color=auto ssh
服務端運行的SSH的服務所用的端口:22 #<==ss -lntup|grep ssh
服務端(女人):軟件openssh (提供遠程鏈接) openssl(提供加密)
檢查服務信息:
查IP的命令:ip add
查端口:ss -lntup 或 netstat -lntup
查進程:ps -ef|grep ssh
暫停SSH服務:systemctl stop sshd.service
開啓SSH服務:systemctl start sshd.service
客戶端(男人)有哪些? Xshell、SeurCRT、Putty、SSH
鏈接不上服務端,出現鏈接故障:
Connecting to 10.0.0.201:22...
鏈接故障的解決方法:
一、檢查服務端:
網卡、IP是否是啓動和正確的:輸入命令ip add 或 ifconfig
二、檢查端口和進程:
查端口:ss -lntup 或 netstat -lntup
查進程:ps -ef|grep ssh
暫停SSH服務後再開啓SSH服務 暫停SSH服務:systemctl stop sshd.service
開啓SSH服務:systemctl start sshd.service
三、檢查客戶端的IP、端口、協議是否是對的(眼睛查)
都是對的,就是鏈接不上,咋辦?
(1)ping 10.0.0.200 檢查物理鏈路可否到達
[root@oldboyedu ~]# ping 10.0.0.200
PING 10.0.0.200 (10.0.0.200)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0.0.0.200: icmp_seq=1 ttl=64 time=0.031 ms
64 bytes from 10.0.0.200: icmp_seq=2 ttl=64 time=0.054 ms
64 bytes from 10.0.0.200: icmp_seq=3 ttl=64 time=0.041 ms
64 bytes from 10.0.0.200: icmp_seq=4 ttl=64 time=0.040 ms
^C
若是不可達:一、鏈接的IP輸入錯了
二、物理鏈路有問題(VM環境調虛擬網絡編輯器)
(2)telnet 10.0.0.200 22(鏈接的端口號)檢查對方有沒有提供服務,開啓服務
[g:\~]$ telnet 10.0.0.200 22
Connecting to 10.0.0.200:22...
Connection established.
To escape to local shell, press 'Ctrl+Alt+]'.
SSH-2.0-OpenSSH_7.4
若是是連不上的狀態:
[g:\~]$ telnet 10.0.0.200 23
Connecting to 10.0.0.200:23...
Could not connect to '10.0.0.200' (port 23): Connection failed.
Type `help' to learn how to use Xshell prompt.
(1)服務端是否開着防火牆(6是iptables,7是firewalld )(2)服務端沒有提供服務
檢查防火牆是否開着: 開啓防火牆: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Active:active (running)開着的狀態
Active:inactive(dead)關着的狀態
關閉防火牆: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開啓防火牆: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開機不自動啓動防火牆: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開機自動啓動防火牆: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什麼是快照?
做用:可讓時間倒流,操做過的、說過的話 均可以不算數
克隆:
一、連接克隆
二、開機:
nmtui(7)===》圖形化更改 set up(6)P81頁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重啓讓修改生效
三、複製shell標籤 連接
#管理員(皇帝)
$普通用戶(大臣)
~家目錄:當前位置
@以前的是當前用戶名 @以後的是主機名
快捷鍵:
Tab:補全代碼
Ctrl+c:中斷終端正在執行的任務
Ctrl+d:退出Shell命令行,關閉Xshell
Ctrl+l:清屏至關於命令:clear
Ctrl+a:光標回到行首
Ctrl+e:光標回到行尾
Ctrl+Insert:複製一行的內容
Shift+Insert:粘貼複製的內容
Ctrl+k:剪切(刪除)光標處到行尾的字符
Ctrl+u:剪切(刪除)光標處到行首的字符
Ctrl+w:刪除光標前的一個單詞
Ctrl+y:粘貼Ctrl+k、Ctrl+u、Ctrl+w刪除的文本
Ctrl+s:鎖定界面,不顯示輸入的內容
Ctrl+q:解除鎖定
Ctrl+r:搜索命令行使用過的歷史命令記錄
Esc+.(點):獲取上一條命令的最後部分(空格分隔)
Ctrl+z:暫停正在執行任務
!!:執行上一條命令
!+命令開頭的幾個字母:執行最近以字母開頭的命令
linux如何查找命令幫助:
一、man:man+ 要查找功能的命令(列:man ls)男人,查找命令的功能 參數 等等幫助信息的工具
二、查內置命令:--help :命令+ --help(例:cp --help)
[root@oldboyedu ~]# LANG="zh_CN.UTF-8" 《======查看漢語幫助(只試用於--help命令)
三、搜索引擎輸入:linux+要搜索的命令
普通命令和內置命令的區別:
普通命令是在系統中存在的命令
內置命令在系統中不存在文件,存在於bash解釋器裏
特殊性:7有些命令也存在文件了。cd,read
man命令找不到,就用help命令
man cd就能夠找到全部內置命令
info cp(查命令的相關信息,幾乎用不着)
reboot、shutdown重啓
halt、poweroff關機
systemctl reboot 重啓 *
shutdown -r now 馬上重啓 *
shutdown -h now 馬上關機 *
systemctl poweroff 關閉系統並切斷電源 *
systemctl halt 關閉系統CPU中止工做 *
systemctl suspend 暫停系統
systemctl hibernat 系統進入休眠狀態
systemctl hybrid-sleep 系統進入交互式休眠狀態
systemctl rescue 啓動進入救援狀態
Linux語法:
命令 [參數選項] [文件或路徑] (「[]」裏面的東西無關緊要)
例:rm -f /etc/hosts (完整的路徑不帶空格)
pwd:查看當前目錄(print打印 working工做 directory目錄)
自動顯示工做目錄:(o編輯→esc退出編輯→:wq保存)
[root@oldboyedu~]# vim .bashrc
# .bashrc
# User specific aliases and functions
alias rm='rm -i'
alias cp='cp -i'
alias mv='mv -i'
# Source global definitions
if [ -f /etc/bashrc ]; then
. /etc/bashrc
fi
PS1="[\[\e[34;1m\]\u@\[\e[0m\]\[\e[32;1m\]\H\[\e[0m\]\[\e[31;1m\] \w\[\e[0m\
]]\\$ "
".bashrc" 13L, 260C written
[root@oldboyedu~]# source bashrc
cd 切換目錄(change改變 directory目錄)
cd - 去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cd . 去當前目錄。.表示當前目錄
cd .. 去上一級目錄。 ..表示上一級目錄
cd ~或cd 去當前目錄的家目錄, ~表示家目錄
相對路徑:不是從」/「斜線開始的路徑,目標文件對於當前文件的路徑。
如:data/,mnt/oldboy;
絕對路徑(完整的路徑):是從」/「斜線根開始的路徑,而是從當前目錄或指定的目錄開始,從根目錄開始的。
如:/data/,/mnt/oldboy
ls -a 列出文件下全部的文件,包括以「.「開頭的隱藏文件(linux下文件隱藏文件是以.開頭的,若是存在..表明存在着父目錄)。
ls -l 列出文件的詳細信息,如建立者,建立時間,文件的讀寫權限列表等等。
ls -F 在每個文件的末尾加上一個字符說明該文件的類型。"@"表示符號連接、"|"表示FIFOS、"/"表示目錄、"="表示套接字。
ls -s 在每一個文件的後面打印出文件的大小。 size(大小)
ls -t 按時間進行文件的排序 Time(時間)
ls -A 列出除了"."和".."之外的文件。
ls -R 將目錄下全部的子目錄的文件都列出來,至關於咱們編程中的「遞歸」實現
ls -L 列出文件的連接名。Link(連接)
ls -S 以文件的大小進行排序
tree:以樹形結構顯示目錄及文件(例:tree /etc)
tree -L 1(顯示的層數):指定樹形顯示的層數(例:tree -L 1 /etc)(level層數)
tree -d :指定顯示樹形目錄(例:tree -d /etc)(directory目錄)
tree -L 1 -d /etc:顯示/etc的一層樹形目錄
建立目錄:mkdir (make建立 directory目錄)
mkdir -p:覆蓋目錄建立,根據須要建立全部目錄 包括父目錄子目錄,遞歸建立
(例:mkdir -p /oldgirl/oldboy)
在當前目錄下建立文件:touch 文件名 (例:touch test.txt)
cat:查看文件內容(例:cat wzh.txt)
強制刪除文件:rm -f 文件名(force)
刪除目錄:rm -fr 目錄名 rm -i:確認
遞歸刪除,刪除目錄和文件:rm -r 文件名 (recusive)
建立連續文件:touch {1..1000}.txt {}生成數字序列,字母序列。
touch oldboy{1..3}.txt
touch {oldboy,oldgirl,oldbaby}.txt
Linux一切皆文件,目錄也是文件,目錄和文件不能重名。
Linux一切從根開始:Linux系統中的一切的數據、文件都是從根目錄下衍生存放的
ls (list)顯示目錄下的內容
-l (long) 以長格式顯示目錄下的內容(ll的效果跟ls -l效果同樣)
-a (all)顯示全部文件,包含隱藏文件(以.開頭的文件)
-d(dirctory)顯示目錄
ls -ld oldboy:看oldboy目錄的長格式
vim編輯器:(例:vim Linux.txt 進入Linux文件中編輯)
三種模式:普通模式、編輯模式、命令行模式
a:進入編輯模式 i:進入編輯模式(insert)
o:在光標所在的下一行,空行進入編輯模式
esc:退出編輯模式到命令模式 兩遍esc命令模式到普通模式
:wq保存退出 :q!強制退出 :q退出不保存 :wq!強制保存退出 :set nu顯示行號
普通模式的快捷方式:
yy 複製光標所在位置的一行 n yy:複製多行
p 粘貼
dd/cc 刪除光標所在的行 (dd刪除/剪切本行的全部內容包括空行 cc刪除本行的內容保留空行)
0 光標移至行首
$ 光標移至行尾
u 撤銷最後一次修改
U 撤銷當前行的全部修改
gg 移動到文件頭部
G 光標移至文章最後一行頭部
100gg 調至第100行行首
dG 刪除光標所在位置至文件結束
r 替換單個字符
C 刪除光標後的整行
ZZ 保存退出
命令行模式的快捷方式:
:q! 不保存文件強制退出vim
:wq 保存文件並退出vim
:wq! 強制保存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set nu 顯示行號
普通模式的快捷方式:
/3306:向下搜索3306 繼續搜按n,向下搜按N
?3306:向上搜索3306 繼續搜按n,向下搜按N
:%s/A/B/g:替換 A:要替換的東西 B:拿來替換的東西 g:表示全局
例: :%s/oldboy/oldgirl/g 把文件裏的oldboy所有換成oldgirl
:4,6s/A/B/g:將4-6行的A換成B
cp:複製文件和目錄(copy)(例:cp test.txt /opt/ 將test文件複製到/opt)
cp -r:複製目錄(遞歸複製)(例:cp -r test /opt/ 將test目錄複製到/opt)
cp -p:保存文件屬性複製文件(文件的大小、建立時間、權限都是文件屬性)
cp -a:跟cp -p同樣
cp -d:複製連接
cp -rp:保存目錄屬性複製目錄
cp -i:確認
mv:(move)移動目錄或文件,至關於剪切 mv -i:確認 mv -t:顛倒
複製的時候如何不提示直接覆蓋?
cp -f
alias:查看全部命令的別名 unalias:刪除別名(unalias cp)臨時生效,關機就沒有了
設置別名:alias cp='cp -i'
默認執行pc至關於執行了cp -i,這是系統默認的別名在做怪。
解決方案:
加「\」:[root@oldboyedu~]#\cp {1.100}.txt /opt/
輸入完整路徑:[root@oldboyedu~]#/bin/cp {1.100}.txt /opt/
which:查看某個命令的完整路徑(例:which cp)
如何防止使用rm誤刪數據?
一、放棄使用rm,用mv或find替代
二、不刪除,只是移動到回收站(/tmp)
三、必定要刪除,要先備份
四、不要這樣用:rm -fr /opt/*(*表明刪除全部)
這樣用更安全些:cd /opt → rm -fr*
五、爲rm設置別名,提醒本身和組員
課後做業:
1.cd /tmp pwd mkdir data{1..3}
2.(慢)touch /data1/oldboy1.txt touch /data2/oldboy2.txt touch /data/oldboy3.txt
tree -L 2 ls ll
2.touch data{1..3}/oldboy{1..3}
tree -L 2 ll data1/oldboy1 data2/oldboy1 data3/oldboy1
3.cp /etc/hosts /tmp/data1 cp /opt/data1 /opt tree /tmp/data1 tree /opt
4.(慢)mv /tmp/data1 /root cd /opt/data1 rm -f /hosts cd .. rm -fr /data1
4.mv /tmp/data1 /root rm -f /opt/data1/hosts cd /opt rm -fr data1
echo:輸出和打印 輸入啥輸出啥 echo "dhsdyvnvb"
echo -n:不換行輸出
echo -e:轉義字符 \t表明tab鍵 \n回車換行(這兩個要配合-e使用)
[root@oldboyedu /opt]# echo -e "\ngngb\terbvnerug"
gngb erbvnerug
printf:格式化打印
Linux裏的目錄和分區是分離的
IDE盤: 不一樣的磁盤使用字母表示:hda hdb
不一樣分區是用數字表示:hda1 hda2
SAS/SATA/SASI sda sdb,sda1 sda2
/dev/sda1
Linux分區默認是不能訪問的(經過掛載進行訪問)
掛載:爲分區找到一個入口
掛載點:分區入口的目錄名(例:/etc就是分區/dev/sda1的掛載點)
掛載命令:mount (例:mount /dev/cdrom /mnt)
卸載掛載命令:umount (例:umount /mnt)
臨時掛載點:/mnt
df -h:查看系統磁盤狀況
磁盤下的目錄結構說明:
/:存放系統相關
/usr:存放系統方開發的程序
/usr/local:存放用戶本身安裝的程序,至關於c:/program files
/opt:存放第三廠商開發的程序
/home:存放用戶的數據(家目錄)
FHS:目錄層次標準
根下的目錄結構分析:
[root@oldboyedu ~]# tree -L 1 /
/
├── bin -> usr/bin binaries二進制 存放命令相關
├── boot 存放Linux的內核及系統引導程序所需的文件目錄(大小可爲256——1024MB)它也是引導分區的掛載點
├── dev Device files設備文件 存放設備文件
├── etc 二進制軟件包配置問價所在路徑
├── home 普通用戶的家目錄
├── lib -> usr/lib 系統和運行命令所需的共享庫文件和內核模塊存放目錄(libraries)
├── lib64 -> usr/lib64 64庫library庫文件目錄
├── media 可移除的媒體掛載點
├── mnt 臨時掛載點 mount
├── opt (option 可選擇)有些軟件包也會安裝在這裏,也就是自定義的軟件包
├── proc 虛擬的文件系統,存放進程和內核信息的目錄
├── root 管理員的家目錄
├── run 存放正在運行進程相關信息的文件的目錄
├── sbin -> usr/sbin 管理員命令的所在目錄,普通用戶執行不了(system binaries)
├── srv 給用戶提供數據所在的目錄
├── sys 虛擬的文件系統,存放進程和內核信息的目錄和proc相似
├── tmp 存放臨時文件的目錄
├── usr 存放系統軟件和用戶相關程序所在的目錄,第二層次目錄
└── var 存放可變化的數據的目錄
一、/etc:系統初始化及設置相關重要文件
網卡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用於配置上網的文件)
C7:nmtui圖形化配置上網 本質就是修改上述文件
C6:setup
二、/etc/resolv.conf: Linux系統DNS客戶配置文件(已被網卡配置文件所替代)
DNS: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
做用:把瀏覽器裏輸入的域名,解析爲服務器的IP地址,而後才能找到服務器,提供內容。
三、/etc/hosts:系統本地的DNS解析文件(本地DNS配置文件,優先於DNS公網解析)
四、/etc/fstab:配置開機設備自動掛載的文件(自動掛載)
做用:好比插入一個U盤,但願下次開機可以直接訪問。就須要在/etc/fstab裏配置
[root@oldboyedu ~]# cat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Mon Jul 15 15:40:40 2019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UUID=5402fb0a-5727-4745-b715-83fee4922bf2 / xfs defaults 0 0
UUID=5d25ce16-9259-4a05-a66a-797e208ef456 /boot xfs defaults 0 0
UUID=5e66df19-7e49-4658-ac0b-1ca64ce6b7c3 swap swap defaults 0 0
設備名(UUID) 掛載點 掛載的文件系統類型 掛載參數 是否備份 是否開機檢查
blkid:查詢全部設備的文件系統類型
五、/etc/rc.local:存放開機自啓動程序命令的文件
它的真實路徑:/etc/rc.d/rc.local
[root@oldboyedu ~]# ll /etc/rc.local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3 Jul 15 18:11 /etc/rc.local -> rc.d/rc.local
C7的特殊性:chmod +x /etc/rc.d/rc.local(先執行這條命令才能用開機自啓動文件)
C6的開機自啓動:chkconfig
六、/etc/profile及/etc/bashrc:配置系統的環境變量/別名等的文件
它是各類配置的配置文件
生效條件二選一:一、退出從新登陸二、執行source
七、/etc/issue和/etc/issue.net:配置登陸前的顯示信息文件
[root@oldboyedu ~]# cat /etc/issue
\S
Kernel \r on an \m
[root@oldboyedu ~]# cat /etc/issue.net
\S
Kernel \r on an \m
[root@oldboyedu ~]# >/etc/issue ====>刪除內核版本號(不能還原)
[root@oldboyedu ~]# >/etc/issue.net ====>刪除內核版本號(不能還原)
八、/etc/motd:配置登錄提示
編輯:
[root@oldboyedu ~]#vim /etc/motd
歡迎來到泳的樂園!
保存退出: :wq
從新登陸:Ctrl+d 兩次
歡迎來到泳的樂園!(開機提示信息)
[root@oldboyedu ~]#
九、/etc/redhat-release:查看系統版本
[root@oldboyedu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6.1810 (Core)
uname -r:查看內核
[root@oldboyedu ~]# uname -r
3.10.0-957.21.3.el7.x86_64
十、/etc/sysctl.conf:Linux內核參數設置文件
十一、/etc/init.d:軟件啓動程序所在的目錄(C7之前)
十二、/etc/hostname:查看主機名
改主機名:(改完以後退出永久生效)
[root@oldboyedu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wangzehua
[root@oldboyedu ~]# cat /etc/hostname
wangzehua
重啓
[root@wangzehua ~]#
臨時改主機名:(C7和C6均可以用)
[root@oldboyedu ~]#hostname wangzehua
[root@oldboyedu ~]#cat /etc/hostname
wangzehua
1三、/etc/inittab:設置開機運行級別以及啓動相應級別腳本的文件(C7之前)
定義:Linux系統運行級別當前處於的狀態
Linux系統運行級別的說明以下:
# 0 關機(請不要把系統運行級別設置爲0)
# 1 單用戶模式(root用戶密碼忘記,可用此模式找回)
# 2 沒有NFS,多用戶模式
# 3 命令行模式 文本模式(企業級服務器核心運行狀態)
# 4 未使用
# 5 圖形化模式 桌面模式 X11(桌面我的版系統運行狀態)
# 6 重啓(不要把系統運行級別設置爲6)
查看當前運行級別:runlevel或who -r(C7)
[root@oldboyedu ~]# runlevel
N 3
[root@oldboyedu ~]# who -r
run-level 3 2019-07-20 09:55
切換運行級別:init
1四、/etc/sysctl.conf Linux內核參數信息文件-
調整Linux系統、優化須要配置這個文件
sysctl -p:讓修改後的文件生效
/usr目錄:
一、/usr/local:源碼編譯安裝軟件默認的位置路徑(用戶存放本身安裝的程序)
Linux的軟件安裝:
1.rpm安裝
rpm -ivh 軟件包的包名.rpm
2.yum安裝,rpm包管理器(智能安裝幫咱們找一個軟件包須要的依賴包)
安裝A,A須要B,先安裝B
二、/usr/src:存放源碼文件的目錄
/var目錄下存放的重要路徑:
一、/var/log:記錄系統及軟件運行信息文件所在的目錄
log日誌信息就是記錄計算機運行行爲
/var/log/messages:Linux系統級別日誌文件
記錄Linux系統運行行爲的文件,正常行爲或非正常行爲
[root@oldboyedu ~]# cat /var/log/messages
二、/var/log/secure(安全):用戶登陸信息日誌文件(安全日誌文件)
[root@oldboyedu ~]# cat /var/log/secure
三、/var/log/dmesg:記錄硬件信息加載狀況的日誌文件
/proc目錄下存放的重要路徑:
一、/proc/meminfo:查看系統內容 free -m查看內容
[root@oldboyedu ~]# cat /proc/meminfo
二、/proc/cpuinfo:查看CPU
[root@oldboyedu ~]# cat /proc/cpuinfo
三、/proc/loadavg:查看負載(系統繁忙程度的一個綜合指標)
[root@oldboyedu ~]# uptime
14:20:07 up 3:48, 2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當前時間 開機多久 哪些用戶 負載 平均 1分鐘 5分鐘 15分鐘
負載的數字和CPU核數至關的時候就是負載一個臨界點,
例如:一顆兩核 臨界負載就是2,1分鐘5分鐘15分鐘最大負載點就是2。
四、/proc/mounts:當前設備掛載列表信息文件
vi/vim:純文本編輯器 vi:記事本
cat:查看文件內容 [root@oldboyedu /opt]# seq 30 >test.txt
cat -n:顯示文件的行號 在test文件中生成30個數字
more:分頁顯示內容
less:分頁顯示內容(能夠上下調節着看)
head:顯示文件頭部內容 (默認顯示前10行) head test.txt
指定顯示行數:head -n n test.txt
[root@oldboyedu /opt]# head -n 20 test.txt 指定顯示前20行
tail:顯示文件尾部內容 (默認顯示後10行) tail test.txt
指定顯示行數:tail -n n test.txt
[root@oldboyedu /opt]# tail -n 5 test.txt 指定顯示後5行
tail -f:實時跟蹤顯示文件尾部的信息 tail -f test.txt
tac:翻轉顯示文件內容(和cat相反)rev:字符左右翻轉顯示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