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週四凌晨 1 點,一場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反壟斷聽證會於美國國會舉行。算法
此次會議的陣容華麗,被合稱爲 「Big Four」 的 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 四家頂級互聯網公司的 CEO 所有聚齊,並接受了以美國衆議院最高反壟斷小組委員會主席大衛 · 西西林(David N. Cicilline,羅德島州民主黨)爲首的小組成員近 6 個小時的質詢。瀏覽器
截至週三美股收盤,這四家公司的股價總和已經達到了 4.38 萬億美圓,摺合約 14.5 個貴州茅臺。安全
無疑,這四家公司在各自行業分類中佔據主導地位,共和黨衆議員單伯納(Jim Sensenbrenner)以較溫和的口吻開場:在人們深陷疫情之際,這些科技巨擘是互聯網生活的核心,他們理應因強大的力量而面臨更多檢視。微信
接下來 DeepTech 帶你領略下這場戰役中各大 CEO 的表現。網絡
臉書——抄襲能讓公司更快前進工具
先提臉書,主要由於扎克伯格已是美國國會聽證的常客。優化
2018 年 4 月 10 日到 4 月 11 日,他因涉及隱私泄露問題,全程保持微笑同議員們鏖戰了 10 個小時。2019 年 10 月 24 日,他又因 Libra(天秤幣)的問題被集中質詢。此次的反壟斷聽證會上,他依舊是主角,被問詢達 16 次。網站
問詢主要圍繞 Facebook 的一些列收購案展開,議會方認爲扎克伯格經過抄襲競爭對手產品功能和 「惡意」 收購的方式,軟硬兼施,違反了「反托拉斯法」。搜索引擎
而且議會出示了部分證據,根據 Instagram 創始人跟一位投資者的對話記錄顯示,前者認爲扎克伯格的言語構成了威脅,擔憂若是不賣出 Instagram,Facebook 將採起 「破壞模式」 的策略。而另外一份扎克伯格與下屬之間的郵件更有意思,內容顯示小扎贊成下屬以 「人人網」 和「騰訊」爲例,引出 「抄襲能讓公司更快前進」 的說法。操作系統
而扎克伯格的應對是這樣,先是對可否認的部分堅定否定「沒有,不是我,不知道」,而後對沒法否定的部分合理化解釋,「Facebook 當年在收購 Instagram 時,它的狀況遠不現在天,收購併不能保證 Instagram 必定會成功」,最後總結陳詞甩鍋給友商,「美國最受歡迎的信息服務是 iMessage、增加最快的應用是 TikTok、最受歡迎的視頻應用是 YouTube、增加最快的廣告平臺是 Amazon、最大的廣告平臺是 Google」。
而事實是怎樣的呢?
Facebook 前後收購了 Instagram、WhatsApp,這些收購案被事實證實對 Facebook 助益良多,甚至被評爲續命之舉。時至今日,Facebook 的月活人數已經達到 30 億(2020 年 1 月數據),這幾乎佔到了除中國以外世界人口的一半。
亞馬遜——咱們童叟無欺,不服出門右轉
亞馬遜的 CEO 貝索斯在此次聽證會上表現得很是輕鬆,甚至隊友在被 「拷問」 時還愜意地吃起了小點心。這位即便離婚也以 1130 億美圓登頂 2020 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的壯年男士,顯然並無太在乎議員們對他的質詢。
貝索斯本次聽證會也被提問了 13 次。這些提問主要圍繞着,做爲一家電商平臺,有大量的第三方商家入駐其中,因而亞馬遜擁有了這些商家的所有商品數據。但與此同時,亞馬遜又經營本身的自有品牌,利用這些數據,而後在搜索推薦方案上 「優化」 一下,很容易就會讓以前的這個領域的其餘暢銷商品土崩瓦解。
對此,貝索斯的迴應是這樣的,亞馬遜的確有一條關於禁止使用第三方賣家數據,來支持亞馬遜自有品牌業務的規定。但他同時也認可,「我不能向你保證,這項政策從未被違反過」。
不知道你們看到這個回答是什麼感受,但最直觀的感覺是,對於使用或不使用第三方商家的數據,貝索斯的態度是傲慢的。
其實,網絡上對亞馬遜這方面的批評歷來沒有止歇過。
2017 年,一款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玩具產品在亞馬遜上忽然走紅。一家來自中國的網店正是這款玩具的最先一批賣家,當店主加班加點補貨完畢的時候,卻收到了亞馬遜一封郵件,告知他們這批新貨「所有丟失了」。店主當場崩潰,結果沒幾天卻發現亞馬遜的一家自營品牌卻冒出頭來,而且售價要比以前高很多。店主對此表示了極度的懷疑,短時間內能生產這款冷門玩具的工廠就那麼幾家,亞馬遜的貨是石頭裏蹦出來的麼?他和同行們最終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結論:亞馬遜偷走了他們的貨物,原價賠償他們的貨款,而後高價倒賣。
這類 「既當裁判,又當球員」 的事件還有不少,就再也不一一列舉。
問詢最後,貝索斯這樣表示,「亞馬遜應該受到審查,咱們的責任是確保亞馬遜以優異的成績經過這樣的審查」,很明顯的有恃無恐。
讓人奇怪的是,既然在亞馬遜的平臺會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爲何這些商家不換個平臺呢?爲何呢?
蘋果——安卓陣營很好很強大
庫克是此次聽證會最輕鬆的人,沒有之一,自始至終僅被提問了 7 次。
在開場白中,庫克把蘋果定位成了一家「獨特的美國公司」,在公司開展業務的任何市場「都不擁有支配性市場份額」。他在列舉智能機市場競爭時提到了谷歌、三星、LG 等。就像咱們相信 iPhone 提供了最好的用戶體驗同樣,咱們一樣清楚它毫不是消費者的惟一選擇。庫克在證詞中稱。
然而議員們顯然有所準備,並未對市場份額抓着不放,而是指向了蘋果一直爲人所詬病的「蘋果稅」。
在 iPhone 的遊戲或直播等應用中充值的小夥伴們可能會奇怪,爲何明明充了 10 塊錢,卻只獲得 7 塊錢的道具,那 3 塊錢哪兒去了。答案是蘋果拿走了。
有兩種狀況蘋果會對應用方抽取佣金,第一就是蘋果用戶首次購買這款應用的時候,這個比較好理解,並且是一次性的。最引起爭議的是第二點,即應用內付費,這個適用範圍就很廣了。原則上,除了涉及到線下的業務,好比訂機票、酒店、購買商品等,能夠避免,其它的消費行爲都逃脫不了 「交稅」 的命運。
2017 年,就蘋果是否應該對微信公衆號打賞抽稅的問題,蘋果和騰訊兩家公司通過了多輪會晤,終於以騰訊取消 iOS 端的微信打賞功能告一段落,直到大概一年以後,兩家才終於談妥,無論是騰訊仍是蘋果,都不對這部分打賞抽取佣金。這件事在國內引起了對蘋果很是不利的輿論,若是不是由於微信用戶的巨大致量,蘋果是否會妥協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誠然,庫克說的都是事實,蘋果確實不在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具備壟斷地位,安卓也的確是全球第一大手機操做系統。但一方面安卓機的總體價格水平處於中低端,與蘋果的品牌定位相比有自然劣勢。另外最關鍵的安卓陣營通過多年的廝殺,並無出現一位可以一統江湖的存在,各家自成體系,卻又都不夠普及。總的來講,Google 所致力於解決的碎片化問題,近些年反而更加嚴重。
這樣的情況就像一名壯漢對壘十個孩子,從數量上安卓佔優,但因爲人心渙散的狀態,任何一方勢力都不足以與蘋果匹敵。假以時日,蘋果對安卓採用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策略也絕非不可能。
谷歌——「不做惡」是咱們的座右銘
同 Facebook 同樣,谷歌也是此次聽證會被 「優待」 的主角之一,皮查伊被問詢次數同小扎同樣,都是 16 次。
據 ReliableSoft 2019 年數據,Google 在全世界內搜索引擎排名第一,佔比 81.5 %,而排名第二的 Bing 僅 6 %。此外,谷歌在廣告、郵箱(Gmail)、瀏覽器(Chrome)、網絡視頻(YouTube)和手機操做系統(Android)等領域也所有處於霸主地位。
得益於搜索的特殊性,Google 能對其餘網站實施相似 「監控」 措施,全部的公開網站,都逃不過谷歌的眼睛。
藉此,他們能夠更早得知誰將會成爲下一隻「當紅的鴨子」,而誰正在默默失血。而且他們還能經過對搜索結果的干擾去調整這一趨勢,形成假象,甚至改變發展進程。
議員們對此表示出了強烈的質疑和擔心,皮查伊對此的迴應是「就像其餘企業同樣,咱們試圖從咱們能夠看到的數據中瞭解趨勢,並利用這些數據爲咱們的用戶改進咱們的產品」。
此外,在互聯網廣告領域,谷歌也遭到了質疑。
有議員指出,谷歌在整個在線廣告的市場上已經成爲了霸主,在廣告買方市場(對接廣告主)和廣告交易平臺這兩個板塊上市場份額過半,在賣方市場(對接媒介)的份額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谷歌既作買方又作賣方,這看起來很像股市。大家擁有整個鏈條和價格信息,能夠提升買價壓低賣價,賺取高額差價,這在必定程度上就是內幕交易——和股市惟一的區別就是沒有監管。
皮查伊對此無力迴應,只能使用標準的外交辭令:我並不十分熟悉,我已經看過各類報道,可是你知道,谷歌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
烤架上的鴨子
外媒用 「上烤架」 來形容聽證會上的這四家公司,但縱觀整場會議,某些公司下面的炭火很旺,還不翻面,被烤得焦黑;某些公司就好得多,炭火不旺,還時不時翻個面。
形成這種結果的緣由是多樣的,表面上是由於他們某種意義上的壟斷,但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其實未嘗不是由於他們壟斷得還不夠。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自古通理。
四巨頭看似市值高企,風光無限,但其實內裏塞滿了棉絮,他們對於國家層面的競爭遠遠沒有達到 「不可或缺」 的地步。
假設最壞的狀況發生,四巨頭的全部痕跡原地消失(注意不是分拆),人們沒法用谷歌搜索,臉書社交,蘋果手機,亞馬遜購物,若是這件事發生在上午,那麼下午就會有一票公司爭相替補,雅虎搜索、微軟領英、eBay,以及數不勝數的手機品牌。
民衆會發現,或許短期內,生活體驗稍有降低,但隨着嗅覺靈敏的資本蜂擁而至,替補公司的軟硬件和服務水平會快速迭代,進而成爲新的「巨頭」,或許多年以後他們會再齊聚一樣的聽證會,重複着乏味的歷史輪迴。
這樣的事情在美國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先例,1911 年,洛克菲勒創辦的標準石油公司被分拆爲 34 個小公司,通過一系列重組兼併,埃克森美孚成爲其繼任者。1984 年,美國 AT&T 被解體爲 7 個地區性公司,其後繼者至今以 AT&T 的名字屹立美國不倒。
今天,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所謂「壁壘」,實際上是創建在不少基礎設施之上的,而這些基礎設施,並不是來自他們。
在戰略層面,他們比不上那些開採礦石、自然氣、石油的企業,比不上那些種植玉米大豆的農民,比不上軍工企業軍火商,甚至比不過「臺積電」。
網絡上的「爭奪戰」
3 個月以後,一場對美國和全世界都無比重要的選舉即將舉行。
從目前的民調來看,選情對特朗普很是不利。雖然他以郵寄選票 「不安全」 爲理由,呼籲推遲大選,但顯然也不會有什麼做用,一方面美國憲法規定總統無此項權利,另外一方面想要搞定參衆兩院也堪比登天。
任何一方想要贏得選舉,互聯網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工具,本次反壟斷會議上的巨頭們,無疑將成爲以拜登爲首的民主黨和以特朗普爲首的共和黨的必爭之地。
在聽證會上其實已經有所體現。
有共和黨議員指出,在特朗普和希拉里競選的時候,谷歌曾將特朗普的競選郵件標記爲垃圾郵件,被丟到了垃圾箱裏。而且,搜索「idiot」(白癡)關鍵詞,會出現大量特朗普的照片。雖然皮查伊對此表示並不是故意,是算法的緣由致使,但該議員仍一再強調谷歌在大選中應保證其公平性。
多年前,谷歌尚未退出中國的時候,百度谷歌兩平臺搜索 「SB」 的時候會出現對家的場景,也要由算法背鍋?
Facebook 也有相似的行爲,不過偏偏相反,他們選擇包庇了特朗普。2020 年 6 月 1 日,臉書的部分員工進行了一場線上罷工,以抗議該公司 CEO 扎克伯格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系列有爭議的帖子採起行動的決定。
抗議員工認爲,面對時下肆起的疫情謠言、關於各式猜忌的陰謀帖子,Facebook 將 「一鍵刪除、完全清空」 的政策貫徹到底。而面對特朗普發佈 「搶劫開始,射擊就開始」這一類關於暴力言論的帖子,Facebook 卻選擇視而不見,這種不做爲的作法讓臉書失去了員工的信任。
這場鬧劇甚至引發了一連串的效應,150 多個品牌和機構加入了抵制臉書的行動,其中不乏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星巴克和李維斯服裝在內的大品牌,Facebook 的帳面損失或許不大,但商譽損失絕對不小。
此外,Twitter 和 TikTok 可能也會遭到被迫站隊的局面,或者更壞,不站我,也不能讓你站他。
早在本次反壟斷聽證會以前,就有共和黨議員表示過 Twitter 也應該出席該場會議,他們在信中寫道:咱們認爲兩黨議員都有興趣瞭解 Twitter 針對其市場地位、平臺內容審覈角色、最近引起普遍關注的安全事件發表的評論。
不過,這一建議後來可能由於 Twitter 公司自己體量不足等問題而未被採納。但外界都認爲特朗普不會放過 Twitter,此前他的一些推文被 Twitter 官方標註爲「虛假信息」,而隨着大選日將近,某些競選推文若是再被標註,將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以壟斷之名
聽證會上,美國衆議院最高反壟斷小組委員會主席大衛 · 西西林表示,人們期待已久的科技企業權力調查結果報告最先將於 8 月下旬發佈,在此以前他們的團隊已經準備了一年有餘。
彼時,一系列的聽證會或許終於可以塵埃落定,各家巨頭無論是涉險過關,仍是被無情分拆,恐怕都逃不脫成爲美國政客案板上的魚肉。存續或者拆分,一切都必將以大選爲中心展開。
假如出現巨頭被分拆的狀況,特朗普或許樂見其成,畢竟大衛 · 西西林是民主黨人,壞事都是他們作的,但由此多出來的工做崗位,卻能夠算是特朗普的政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