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 、UTF-八、Unicode都是個啥啊,爲啥會亂碼啊?python
由於計算機只能處理數字,若是要處理文本,就必須先把文本轉換爲數字才能處理。最先的計算機在設計時採用8個比特(bit)做爲一個字節(byte),因此,一個字節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數就是255(二進制11111111=十進制255),若是要表示更大的整數,就必須用更多的字節。好比兩個字節能夠表示的最大整數是65535,4個字節能夠表示的最大整數是4294967295。編程
因爲計算機是美國人發明的,所以,最先只有127個字符被編碼到計算機裏,也就是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一些符號,這個編碼表被稱爲ASCII編碼,好比大寫字母A的編碼是65,小寫字母z的編碼是122。瀏覽器
可是要處理中文顯然一個字節是不夠的,至少須要兩個字節,並且還不能和ASCII編碼衝突,因此,中國製定了GB2312編碼,用來把中文編進去。服務器
你能夠想獲得的是,全世界有上百種語言,日本把日文編到Shift_JIS裏,韓國把韓文編到Euc-kr裏,各國有各國的標準,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衝突,結果就是,在多語言混合的文本中,顯示出來會有亂碼。網絡
編程語言
所以,Unicode應運而生。Unicode把全部語言都統一到一套編碼裏,這樣就不會再有亂碼問題了。編輯器
Unicode標準也在不斷髮展,但最經常使用的是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若是要用到很是偏僻的字符,就須要4個字節)。現代操做系統和大多數編程語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函數
如今,捋一捋ASCII編碼和Unicode編碼的區別:ASCII編碼是1個字節,而Unicode編碼一般是2個字節。測試
字母A用ASCII編碼是十進制的65,二進制的01000001;編碼
字符0用ASCII編碼是十進制的48,二進制的00110000,注意字符'0'和整數0是不一樣的;
漢字中已經超出了ASCII編碼的範圍,用Unicode編碼是十進制的20013,二進制的01001110 00101101。
你能夠猜想,若是把ASCII編碼的A用Unicode編碼,只須要在前面補0就能夠,所以,A的Unicode編碼是00000000 01000001。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若是統一成Unicode編碼,亂碼問題今後消失了。可是,若是你寫的文本基本上所有是英文的話,用Unicode編碼比ASCII編碼須要多一倍的存儲空間,在存儲和傳輸上就十分不划算。
因此,本着節約的精神,又出現了把Unicode編碼轉化爲「可變長編碼」的UTF-8編碼。UTF-8編碼把一個Unicode字符根據不一樣的數字大小編碼成1-6個字節,經常使用的英文字母被編碼成1個字節,漢字一般是3個字節,只有很生僻的字符纔會被編碼成4-6個字節。若是你要傳輸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編碼就能節省空間:
字符ASCIIUnicodeUTF-8A0100000100000000 0100000101000001中x01001110 00101101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從上面的表格還能夠發現,UTF-8編碼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ASCII編碼實際上能夠被當作是UTF-8編碼的一部分,因此,大量只支持ASCII編碼的歷史遺留軟件能夠在UTF-8編碼下繼續工做。
搞清楚了ASCII、Unicode和UTF-8的關係,咱們就能夠總結一下如今計算機系統通用的字符編碼工做方式:
在計算機內存中,統一使用Unicode編碼,當須要保存到硬盤或者須要傳輸的時候,就轉換爲UTF-8編碼。
用記事本編輯的時候,從文件讀取的UTF-8字符被轉換爲Unicode字符到內存裏,編輯完成後,保存的時候再把Unicode轉換爲UTF-8保存到文件:

瀏覽網頁的時候,服務器會把動態生成的Unicode內容轉換爲UTF-8再傳輸到瀏覽器:

因此你看到不少網頁的源碼上會有相似<meta charset="UTF-8" />的信息,表示該網頁正是用的UTF-8編碼。
Python的字符串
搞清楚了使人頭疼的字符編碼問題後,咱們再來研究Python的字符串。
在最新的Python 3版本中,字符串是以Unicode編碼的,也就是說,Python的字符串支持多語言,例如:
>>> print('包含中文的str') 包含中文的str
對於單個字符的編碼,Python提供了ord()函數獲取字符的整數表示,chr()函數把編碼轉換爲對應的字符:
>>> ord('A')65>>> ord('中')20013>>> chr(66)'B'>>> chr(25991)'文'
若是知道字符的整數編碼,還能夠用十六進制這麼寫str:
>>> '\u4e2d\u6587''中文'
兩種寫法徹底是等價的。
因爲Python的字符串類型是str,在內存中以Unicode表示,一個字符對應若干個字節。若是要在網絡上傳輸,或者保存到磁盤上,就須要把str變爲以字節爲單位的bytes。
Python對bytes類型的數據用帶b前綴的單引號或雙引號表示:
x = b'ABC'
要注意區分'ABC'和b'ABC',前者是str,後者雖然內容顯示得和前者同樣,但bytes的每一個字符都只佔用一個字節。
以Unicode表示的str經過encode()方法能夠編碼爲指定的bytes,例如:
>>> 'ABC'.encode('ascii')
b'ABC' >>> '中文'.encode('utf-8')
b'\xe4\xb8\xad\xe6\x96\x87'
>>> '中文'.encode('asci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純英文的str能夠用ASCII編碼爲bytes,內容是同樣的,含有中文的str能夠用UTF-8編碼爲bytes。含有中文的str沒法用ASCII編碼,由於中文編碼的範圍超過了ASCII編碼的範圍,Python會報錯。
在bytes中,沒法顯示爲ASCII字符的字節,用\x##顯示。
反過來,若是咱們從網絡或磁盤上讀取了字節流,那麼讀到的數據就是bytes。要把bytes變爲str,就須要用decode()方法:
>>> b'ABC'.decode('ascii')'ABC'>>> b'\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中文'
若是bytes中包含沒法解碼的字節,decode()方法會報錯:
>>> b'\xe4\xb8\xad\xff'.decode('utf-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UnicodeDecodeError: '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ff in position 3: invalid start byte
若是bytes中只有一小部分無效的字節,能夠傳入errors='ignore'忽略錯誤的字節:
>>> b'\xe4\xb8\xad\xff'.decode('utf-8', errors='ignore')'中'
要計算str包含多少個字符,能夠用len()函數:
>>> len('ABC')3>>> len('中文')2
len()函數計算的是str的字符數,若是換成bytes,len()函數就計算字節數:
>>> len(b'ABC')3>>> len(b'\xe4\xb8\xad\xe6\x96\x87')6>>> len('中文'.encode('utf-8'))6
可見,1箇中文字符通過UTF-8編碼後一般會佔用3個字節,而1個英文字符只佔用1個字節。
在操做字符串時,咱們常常遇到str和bytes的互相轉換。爲了不亂碼問題,應當始終堅持使用UTF-8編碼對str和bytes進行轉換。
因爲Python源代碼也是一個文本文件,因此,當你的源代碼中包含中文的時候,在保存源代碼時,就須要務必指定保存爲UTF-8編碼。當Python解釋器讀取源代碼時,爲了讓它按UTF-8編碼讀取,咱們一般在文件開頭寫上這兩行:
#!/usr/bin/env python3# -*- coding: utf-8 -*-
第一行註釋是爲了告訴Linux/OS X系統,這是一個Python可執行程序,Windows系統會忽略這個註釋;
第二行註釋是爲了告訴Python解釋器,按照UTF-8編碼讀取源代碼,不然,你在源代碼中寫的中文輸出可能會有亂碼。
申明瞭UTF-8編碼並不意味着你的.py文件就是UTF-8編碼的,必須而且要確保文本編輯器正在使用UTF-8 without BOM編碼:

若是.py文件自己使用UTF-8編碼,而且也申明瞭# -*- coding: utf-8 -*-,打開命令提示符測試就能夠正常顯示中文:

格式化
最後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如何輸出格式化的字符串。咱們常常會輸出相似'親愛的xxx你好!你xx月的話費是xx,餘額是xx'之類的字符串,而xxx的內容都是根據變量變化的,因此,須要一種簡便的格式化字符串的方式。

在Python中,採用的格式化方式和C語言是一致的,用%實現,舉例以下:
>>> 'Hello, %s' % 'world''Hello, world'>>> 'Hi, %s, you have $%d.' % ('Michael', 1000000)'Hi, Michael, you have $1000000.'
你可能猜到了,%運算符就是用來格式化字符串的。在字符串內部,%s表示用字符串替換,%d表示用整數替換,有幾個%?佔位符,後面就跟幾個變量或者值,順序要對應好。若是隻有一個%?,括號能夠省略。
常見的佔位符有:
佔位符替換內容%d整數%f浮點數%s字符串%x十六進制整數
其中,格式化整數和浮點數還能夠指定是否補0和整數與小數的位數:
# -*- coding: utf-8 -*-
Run
若是你不太肯定應該用什麼,%s永遠起做用,它會把任何數據類型轉換爲字符串:
>>> 'Age: %s. Gender: %s' % (25, True)'Age: 25. Gender: True'
有些時候,字符串裏面的%是一個普通字符怎麼辦?這個時候就須要轉義,用%%來表示一個%:
>>> 'growth rate: %d %%' % 7'growth rate: 7 %'
format()
另外一種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會用傳入的參數依次替換字符串內的佔位符{0}、{1}……,不過這種方式寫起來比%要麻煩得多:
>>> 'Hello, {0}, 成績提高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Hello, 小明, 成績提高了 17.1%'
練習
小明的成績從去年的72分提高到了今年的85分,請計算小明成績提高的百分點,並用字符串格式化顯示出'xx.x%',只保留小數點後1位:
# -*- coding: utf-8 -*- s1 = 72 s2 = 85
Run
小結
Python 3的字符串使用Unicode,直接支持多語言。
當str和bytes互相轉換時,須要指定編碼。最經常使用的編碼是UTF-8。Python固然也支持其餘編碼方式,好比把Unicode編碼成GB2312:
>>> '中文'.encode('gb2312')b'\xd6\xd0\xce\xc4'
但這種方式純屬自找麻煩,若是沒有特殊業務要求,請牢記僅使用UTF-8編碼。
格式化字符串的時候,能夠用Python的交互式環境測試,方便快捷。
2018-01-09 09:05:19 摘自 今日頭條 斌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