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創業狼以前請看看這篇文章


下面這個文章是我在21IC上看到的,現轉發給你們,供想創業的朋友參考:
本文謹獻給那些正欲創業,和正在創業,及創業失敗了的經理人。——沒有創業過的人,永遠不會體悟創業究竟意味着什麼……
年終歲初,正是職業經理人,尤爲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慾動之時。往哪裏動?無非有三個選擇:一是內部調動;二是跳槽;三是創業,換一種職場角色。
職場中有創業念頭的經理人不少,付諸實施的也很多。有許多經理人,尤爲是剛剛30出頭的經理人會認爲:在當今的社會不創業,就如同白來世界上走一遭!由於太多賺大錢的老闆水平比本身差遠了!他能成我怎麼就不能成?因而說幹就幹,轟轟烈烈的創業開始了,其結果如何呢?
因爲我作獵 頭顧問工做的特殊性,幾乎天天都是英雄眼前過,而創業失敗歸來的英雄可謂是數不勝數。總結經理人創業史會發現:經理人創業的頭三年,生活質量降低者是百分之百;在兩年以內創業失敗,關門破產倒掉者佔九成;真正能熬過三年的很是稀少。
每個創業失敗者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其中一位名叫M郭的CFO創業失敗歸來後的無限感慨,頗值得咱們品味。
2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
一日,經朋友推介,M郭先生約我到一家茶社聊天。下面是咱們對話的內容。
M郭:「我今天就想請您幫我作一次職業輔導,並推薦一份工做——月薪5000元就行!」
筆者:「看您的資歷,月薪可不該是這個數……」此前M郭作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某一公司的財務總監,年薪曾到50萬;六年前到國內一家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作CFO;2004年夏天,本身開始創業。
圍繞這區區5000元月薪訴求的來歷,M郭給我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
創業前,他所擔任過CFO的那家民企,鼎盛時在業內名列前茅,年銷售額近8億元。後來老闆(董事長)撤資不幹了,無奈中,他就和該公司的總經理、營銷副總三人組成了創業團隊,註冊了新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原總經理是第一大股東,佔60%股份,作法人表明;他是第二股東,佔30%股份,主管行政財務;那位營銷副總佔10%股份,仍管營銷。他們三人帶領着原企業主要骨幹人員,在同一行業內開始了創業。
然而500萬資金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就耗得差很少了,而隨後企業每月以20萬元的額度虧損!怎麼辦?三個股東協商後繼續按股份比例投資彌補虧損。因而,M郭每月從家裏拿出6萬元補虧,大概持續了將近一年。等幾乎把家裏的錢花光了,卻還見不到曙光,企業繼續虧損。M郭夫人不幹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咱們娘倆也不但願跟着你榮華富貴,但你不要繼續填坑了,給咱們家留點活命錢吧!不論你幹什麼,只要每月給家拿回來5000元錢就行。」
事件

 

「這就是我今天讓您給我推薦一份5000元月薪工做的原因……」這位經理人半開玩笑地對我說。咱們接着聊。

筆者:「那您的股份後來變現了嗎?」

M郭:「變什麼現?我一分沒要!」

筆者:「爲何沒要?先後共投進去200多萬,也沒個說法?」

M郭:「要什麼說法?啥都不說了吧。我也投不起了,我也不肯虧了,我把股份所有轉讓給大股東了(三股東不肯意要),我不再用每個月從家裏面拿錢填坑了。」

創業付出,怎一個「錢」字了得?

筆者:「你估算一下這20個月的付出有多大?」

M郭:「20個月的付出除直接投了200多萬外,其餘的沒法估量。但我以爲比前半輩子付出的都多得多!」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氣感嘆到。

筆者:「你只是二股東,那位大股東的付出同你相好比何?」

M郭:「他是法人表明,他的壓力天然要比我大多了!個人付出和他相比是沒法相提並論的。」

筆者:「可否舉例說明?」

M郭:「單看他的面色,這20個月老了快10歲。」

筆者:「有了這20個月的創業經歷,你對老闆的理解應該有了很大的變化吧?」

M郭:「那固然!過去我作財務總監給老闆打工,幫着老闆融了很多資金。可千萬元的資金一轉眼三下五除二老闆就把錢花沒了,而正經活兒還沒幹呢!就心想我要是作了老闆,必定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踏踏實實地作事。然而,20個月來我充分理解了原來的老闆:做爲企業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筆錢都該花,老闆緊摳慢摳,錢仍是很快就沒有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作老闆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啊!」

筆者:「開公司花錢是否就像關不上的水龍頭,不管如何也止不住水嘩嘩地流?」

M郭:「沒錯,您的比喻太恰當了!您真正理解了老闆!我給沒當過老闆的人說,他們都不信。」

筆者:「您如今退出了股東,也退出了公司,有什麼感受?」

M郭:「如同解放似的,如釋重負,終於看到了曙光。」

筆者繼續問:「你如今理解了當初老闆爲何要撤資嗎?」
產品

 

M郭:「當初老闆要撤資,咱們三個死勸活勸可就是不行,老闆撤資堅定。最後咱們三個一商議:老闆不幹咱們幹!原本平時的活兒就是咱們乾的,原班人馬,原來熟悉的市場,不就是流動資金嗎!計劃半年就會有正現金流,500萬的投資,含着豐足的備用金,不管如何花都能把公司開起來!可沒想到,20個月,500萬花完後,咱們三個又投進去將近300萬,幾乎全打水漂了!雖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憐。咱們後來遇到經營困難時,也總結反思當初老闆爲何要撤資,估計是這個行當太很差幹了,不肯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緣由,咱們如今也不清楚。」

筆者:「仍是大家三我的的管理團隊,仍是原班人馬,作了5年本已經熟悉的市場,怎麼就賺不了錢呢?原來大家幾個帶着員工隨便一年都能幹幾個億,如此大的差別,其緣由是什麼?」

M郭:「我在退出前也作了反思,先後之因此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區別有二。一是咱們三個過去都沒有當過老闆,過去總認爲老闆有許多不是,總在評價老闆的短長,等真正本身當老闆了,才知道老闆真不是好當的:須要處理的事情比經理人複雜得多了,當了老闆才知道一我的的能力水平太有限了,才知道過去本身對本身能力評估太高了。二是過去咱們幾我的總認爲本身正確,是老闆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本身不少想法不能實施。其實離開了過去的舞臺,再幹原來的事情幾乎不可能。咱們沒有了舞臺,就得打造本身的舞臺——500萬的預算投資本想着綽綽有餘,事實上根本不夠。」

誰能保證總有救命稻草?

和M郭談到這裏,我總結了一下我接觸的創業英雄——失敗的緣由太多了,但都有一共同的緣由,就是現金流接續不上。

有些創業者會充滿遺憾地說:就差那麼一點兒錢,當時要是有那麼一點兒錢,就會徹底是另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餓死了,給他口飯吃也許就會活過來。可是誰能保證就不會再有捱餓的時候?當再餓的時候誰又能保證恰好還有那麼一口飯呢?其實作企業,就是要作到當企業每次捱餓時,都有那麼一口飯讓企業存活下來。許多企業把永續經營看成努力的方向,然而永續經營何其難也!因而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經理人要憑本身的能力從新打造一個舞臺的成本,究竟有多大?

創業成本究竟有多大?

我和許多創業成功(所謂成功,是指企業和老闆還都正常活着),以及創業失敗者深聊過。當談及創業成本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感慨萬千:創業成本實在太大了!以致於大到不能簡單的用金錢來衡量,而最終又都轉化爲錢,化爲創業的直接成本。

我接觸的許多經理人創業,大多都像這位CFO——M郭同樣,創業年齡大多都在30~40歲之間,把前半生家裏的積蓄花光了,又不得不開始從新打工。

不少經理人創業都是先作計劃書,把商業計劃書作得很是詳盡,其中必然涉及到預算問題。創業預算應該這樣看:當計劃50萬就能賺到正現金流時,其實至少得500萬。那創業者會說:計劃花50萬,我提早準備出500萬不就得了嗎?若是你真能準備出500萬,那麼你的創業完成至少須要5000萬!爲何?由於創業者的膽量和計劃是根據你的現金來決定的,這叫物質決定意識。有了現金,你就想作事。不管你多保守,你都會作出超出實際運營能力的方案。由於創業的人大多都是激進派,或說樂觀派。而保守者一般也不會張羅着創業。

其實,創業計劃書不可能把遇到的問題都列舉出來,事情的變化太多了,你不可能把將來的風險都列出來。若是都列出來還叫風險嗎?風險就是你不知道甚至是不可預知的。商業計劃書不管多麼詳盡,其實最多隻是接近事情自己的20%。因此,創業就是應對將來的不肯定性,應對將來的偶然事件。而這個不肯定性的成本有多高,誰也說不清楚。因此,創業的風險就在不肯定性,或者說叫偶然性,創業成功者必定是成功打敗了一個個小几率事件。而化解這小几率事件一樣須要錢。總之,創業的過程,就是缺錢的過程。這是任何創業者在寫商業計劃書時都不可能想到的,就算想到了也只是想一想而已。真正缺錢時,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真正創業後,才知道錢是那麼不值錢,錢是那麼不由花!因此,天下的老闆都「摳門」,都節儉,所謂「大方」那都是不得已而爲,是外大方。因此有一個頗具規模企業的經理人曾感慨地說:一個企業裏面真正最節儉的是老闆。
效率

 

經理人,你想過搭臺的風險嗎?

經理人在平常操盤中見到的風險,都是有限的。一般老闆完成了創業後,纔會請來經理人操盤,於是創業階段企業抵禦了多少風險,經理人很難猜測到——這是沒有創過業的人不可能想到的。

另外,企業的風險是與企業存續永遠相伴的,每一次風險化解了就變成了企業寶貴的經驗財富,沒有化解就變成了災難。企業作成了有作成的風險,作大了有作大的風險,高危風險大多在老闆層面碰見和解決,而經理人層面是沒法見到的。經理人見到的風險大可能是經營管理中的風險,而背後的風險要比平常經營管理中的難度係數大得多。

因此,經理人在創業商業計劃書裏面預估的風險,只是經理人本身經歷過的、看得見的風險,是經營管理中的有限風險。打個比喻說,就是舞臺演員演戲的風險。演員演戲的風險都是有限的,演員哪裏知道老闆在搭臺子和維護臺子的成本和風險呢?而經理人創業,尤爲知名企業大平臺出來的成功經理人,見過大世面,創業一上來就想搭大臺子和高質量臺子,而手裏那點錢也就夠演戲的費用——由於經理人的收入就是做爲演員的薪酬所得,哪夠用來搭臺子?因此臺子沒有搭起來錢就花光了,或者臺子搭得質量很差,尚未開場臺子就塌了,或者臺子搭好了沒有維護費用,破臺子怎麼唱戲?等到臺子都搭好了,又請不起演員,戲該怎麼演?因此,經理人創業遇到的風險,都是從前不曾遇到過的老闆層面風險。

創業失敗,歸去來兮……

筆者:「經過您這20個月的創業,您有什麼收穫?」

沉思了一下的M郭說:「失敗就是個人最大收穫!雖不成功,但我嘗試了,我經歷了,我作了我想作的事情。這對我從此與老闆相處會大有幫助,由於我親自體驗了一下作老闆的生活方式。」

筆者:「老闆是什麼生活方式?」

M郭:「對將來充滿着但願,卻永遠持續地付出!」
經驗

主要兩點: 一、創業精力投入巨大: 晚上、週末基本都泡進公司,不在公司也得想公司的事情。早上起來坐在馬桶上,還要想當天人員和事情的安排,常常夜裏2點多醒過來,甚至躺在牀上還要想一想事情。之前健身的時間,如今拿來陪客戶,天天累的回到家,不太想說話,情感交流不足,家庭照顧不到; 二、創業資金投入巨大: 開公司太多花錢的地方,特別是北京,企業註冊須要寫字樓,商住2用如今都不方便,有點規模了,潛在客戶還會上門來考察公司,要場面;新的客戶關係培養須要很多投入;天天太多小的資金支出不斷累加,遠比在大公司打工的時候看到的多不少不少,員工工做效率和工做質量不到位致使潛在的資金損耗..... 惟一的好處就是成就感,到了這個時候真和錢就不要緊了,真的是解決了部分人社會就業的問題,研發的產品受到客戶,特別是行業著名客戶的承認,內心有自豪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