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2020 奧運會即將閉幕,本屆奧運會因爲疫情限制,東京地區賽事以無觀衆的空場形式舉行,在沒法親臨現場的狀況下,全球觀衆首次以 「雲上」 方式觀看奧運。安全
「雲上奧運」 該如何保證賽事的生動性和現場感,縮短觀衆與賽場之間的距離,隨時隨地捕捉精彩賽事瞬間?阿里雲做爲本屆奧運會最高等級的全球合做夥伴,支撐奧運會實現首次全球雲上轉播,供各大轉播商使用。同時,阿里雲支持國內頂級媒體實現雲上 「採編發」 總體流程的驗證,爲媒體跨地域協同報道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網絡
新華社做爲中國國家通信社和世界性通信社,是這次全球僅有的具備資格在主新聞中心展現奧運精彩瞬間 6 家世界級媒體之一。東京奧運會也是新華社第一次做爲國際通信社報道奧運,新華社派出 133 人的奧運會報道團隊對奧運現場進行全方位的報道,經過雲技術,前方記者和後方團隊能夠進行密切配合,使得報道內容可以更高效完成。架構
針對阿里雲對新華社 「雲上製播」 的技術助力,具體到跨地域 「採編發」 協同製播流程的實現、探索、驗證,分爲如下幾步:運維
媒體素材內容可否高效地傳輸回來,網絡保障是關鍵所在。早在今年年初,新華社考慮到信號和視頻內容傳輸的各種需求,申請了 100Mbps 的寬帶鏈路。而當 7 月份記者抵達東京進行現場帶寬測速時,結果十分不理想。百兆網絡訪問國內的服務,帶寬只到了 KB/s 級別,如同迴歸了撥號上網時代。異步
現場帶寬測速分佈式
如何解決跨區域網絡傳輸的問題?工具
前方記者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 「神器」:阿里雲一站式快速上雲 SDWAN 接入產品(Smart Access Gateway,簡稱 SAG)。測試
因爲已在國內進行過配置和測試,所以,在報道現場,記者直接將預留的以太網插到 SAG 產品 WAN 端口,再把須要鏈接的設備接入到 SAG 的 LAN 端口,即可自動獲取 IP 地址,東京報道現場的設備就和國內雲端提早配置好的計算、存儲等資源構成了一個加密安全的內網環境。固然,還能夠經過 PC 和手機等終端安裝的 APP 形態,知足各種移動終端的 point-to-site 快速接入。優化
今年年初,新華社聯合阿里雲、優酷進行多場測試驗證,經過 SAG 網關能夠最大化的優化網絡傳輸質量,下降系統訪問時延,知足遠程製做、雲上生產等各種應用場景。阿里雲
5 路 NDI 流接收狀況下相關測試截圖
Full NDI 狀況推流上雲延時效果
智能接入網關 SAG 是阿里雲混合雲 SD-WAN 解決方案的 CPE 終端設備,可同時基於互聯網寬帶 / 4G/5G / 專線等多種類型鏈路,幫助企業安全高速接入阿里雲。充分發揮阿里雲網絡資源優點,就近加密接入 POP 點,優化網絡質量,一站式完成跨地域、彈性、高效的分支機構及線下 IDC 互聯及業務上雲。
伴隨 5G 技術發展,諸多企業已探索基於 5G 訪問互聯網或雲上資源,在上半年國內測試中,SAG 的 5G 帶寬值最高能夠達到 80Mbps (上行)、200Mbps (下行)。
在流媒體視頻傳輸協議中,經常使用的流媒體協議主要有 RTSP 協議、RTMP 協議、UDP 協議、HLS 協議、SRT 協議、NDI 協議等。對於 UDP、NDI 等僅支持私網的傳輸協議,SAG 也把跨洋傳輸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能夠實現低延時的跨境傳輸,應用於遠程製做、遠程介紹等各種場景。
除了網絡手段,還能夠經過其餘方式來進行速度的優化。實際測試中,雖然東京現場內容回傳很慢,但東京現場訪問東京資源的速度良好。
所以,在雲上東京區域開放存儲空間,即可知足內容快速上傳的需求,再將東京區域存儲內容經過跨區域複製方式複製到國內存儲區,實如今東京和國內不一樣 OSS 地域之間自動、異步複製文件,將源存儲空間中文件的改動(新建、覆蓋、刪除操做)同步到目標存儲空間中。既知足了數據複製的需求,也能夠做爲異地容災的應對方法。
固然,因爲存在一些臨時存儲內容,並非全部文件都須要進行同步,對此,能夠根據指定文件名前綴進行有選擇的同步,以知足各種報道需求。
傳統節目生產,須要按需配置支持 4K 或是高清的、帶顯卡的工做站進行編輯製做,並經過網絡化存儲訪問達到協同效。但跨境報道,大規模網絡化系統部署攜帶不便,且僅能知足當地訪問的需求,所以,在此次移動報道中,經過雲桌面方式實現了多地域更靈活的訪問體驗。
業務系統部署在雲端,對位於各種互聯網環境的客戶而言,安全、高質量的訪問,實現和線下業務系統相似的效果是關鍵。
雲桌面是一種易用、安全、高效的雲上桌面服務,能夠快速構建、高效管理桌面辦公環境,提供安全、靈活的訪問體系,使用雲桌面的用戶,可經過客戶端方式鏈接雲桌面,運維管理人員也能夠遠程進行統一的雲桌面管理,包括管理工做區、桌面、策略、鏡像、網絡、存儲等的管理。
由於雲端可提供豐富的計算資源選擇,在無影雲桌面中,能夠選擇 CPU、GPU 多種規格,即用即買,按需計費,靈活彈性,管理員能夠實現定義好應用和資源鏡像,如高清非編、4K 非編等,快速複製啓動新的機器。雲桌面能夠根據需求設定多種安全策略,既能開放上傳下載功能提高便捷程度,又能夠根據安全需求關閉上傳下載,U 盤,剪切板,網絡等通路,防止數據和 IP 外泄。
對於終端的話,能夠按需靈活選擇軟件或是軟硬一體形式,硬件終端提供統一輕空間,搭載我的雲盤作到數據隨身攜帶,根據權限使用雲端資源。
無影雲桌面軟件終端形態
雲桌面能夠以低帶寬、高分辨率、高顯示質量顯示雲端站點編輯效果,支持國內國外多種非編軟件,最高支持 9 層 500Mbps XAVC 視頻編輯。
根據實測結果,經過家庭寬帶、辦公網絡、酒店 wifi 等各種 Wifi 鏈接方式均能實現較低的訪問時延(RTT(Round-Trip Time,整體延時)小於 50ms),佔用帶寬在 10Mbps 如下(高清 / 4K 分辨率進行編輯操做訪問狀況下),能夠流暢的進行編輯、審覈、調色等各種操做,同時,還能夠經過外部設備重定向功能,接入調色臺等外設設備,知足更好的用戶操做體驗。
總體雲端製播網絡架構以下:
這次爲了保證北京、東京兩地的同時訪問,阿里雲在北京和東京之間的上海區域開通了雲桌面服務,兩地網絡測試狀況下,對應 RTT 數值均在百毫秒如下,能夠很好的知足業務需求。
爲了知足不一樣人員對不一樣非編軟件的使用需求,雲上部署統一的 CS 資源管理系統,以具有與 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Edius、大洋、索貝、剪映等非編軟件的協同製做能力,用戶能夠經過拖拽的方式,直接將素材或打點片斷拖入非編中進行編輯。用戶的整個剪輯操做流程就是在素材管理系統和剪輯軟件中進行流轉的,避免了用戶在多軟件中頻繁切換的操做。
在素材管理系統中,素材的存放管理被定義劃分爲我的庫和部門庫兩種方式,其中我的庫所屬於登陸的我的帳戶,僅用戶本人有權看到並管理其內容;部門庫所屬整個部門,全部部門內的工做人員都可共享其中素材,用戶能夠在我的庫中將素材共享至部門庫來實現部門庫資源擴充。
同時,還能夠經過左側收錄素材目錄下看到收錄獲得的素材,收錄素材展現視頻元數據信息而且能夠進行預覽。視頻預覽框中能夠實現視頻打點並拖拽至非編軟件進行編輯功能,正在收錄的內容能夠和非編配合實現邊採邊編操做。
資源管理器對應不一樣非編軟件拖拽上板
資源庫還能夠提供結合 AI 智能能力的 BS 管理端,實現智能封面提取、語音識別、人物識別、智能拆條、智能編目,作後臺內容的快速管理,減輕素材管理人員的壓力,也使得內容的搜索更加的靈活便捷。
不只內容生產能夠經過雲端進行,信號的雲端導播切換更能夠在維持傳統操做方式(切換面板、監看習慣等)狀況下經過雲端實現調度、AI 處理及導播切換,以下圖所示:
在雲上,經過編輯軟件提供商和公共雲基礎能力的結合,能夠實現更多的業務場景,將異構業務生產環節流程化、智能化串接起來。
而經過和 BS 編輯應用的結合,能夠一站式知足業務的增值應用,實現更好的業務提效。
這次,針對奧運報道的需求,結合阿里雲視頻雲的 AI 能力,進行了進一步的貼身定作:賽前建立奧運體育健兒庫,在前方報道入庫後第一時間進行視頻分析、內容展示,能夠更好更快的爲業務系統提供服務。
同時,在 「策採編發追評」 的整套傳媒業務流程中,能夠經過 AI 能力的加持,實現移動端 + PC 端編輯的協同生產,完成大小屏內容的統一準備和分發,既能實現業務閉環,也能快速切入發佈環節,以統一的 BS 界面,實現各業務流程以及智能化工具的一站式服務。
爲了本次奧運比賽,賽前提早製做了各種體育報道的模板,能夠快速和拍攝視頻結合,實現內容的快速生產分發。
體育類新媒體海報
阿里雲視頻雲針對媒體行業打造的 AI 編輯部,致力於將阿里雲的各項 AI 能力在媒體行業的不一樣場景中進行落地,提高內容生產與製做的生產效率,下降人工成本。
在雲上製播的時代,AI 編輯部已經面向市場基於分佈式媒體處理引擎的超高清內容倍速處理能力,此外還有多模搜索、人物翻庫、視頻指紋、數字水印各種全新能力,爲雲上內容生產的時代中的各種生產場景提供能力支撐,爲行業的不斷髮展提供更多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全球的雲上奧運,帶來了全新 「雲上製播」 概念,其本質就是媒體 「策、採、編、發、追、評」 完整業務流程的全面雲化,核心在於雲化環境對業務的支持和經過無影雲桌面實現和推雲入端。
經過雲上製播,阿里雲實現了媒體核心業務的全面上雲,完成了傳統專業設備的雲化替代,解決了從業人員內容採集、生產、審覈、發佈的空間限制和設備依賴。
針對媒體行業,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由於大多數歷史資料內容存儲在線下系統,須要頻繁涉及到原有素材的導入上傳,利用互聯網絡耗時較大,影響實際體驗。目前採、編、發、存等業務,分佈在雲上雲下,將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渡階段,所以對原有內容的導入和融合、專線鏈路的建設,是很是迫切且重要的問題。
隨着雲技術和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雲上生產將會獲得更普遍的應用發展,在阿里雲和優酷的聯合測試中,還實現瞭如下場景的驗證:
經過將阿里雲視頻加強系統在優酷製做網部署,對高標清素材進行 4K 加強與色彩優化,可用做直播信號處理,更可應用於視頻文件處理,實現低成本 4K 內容生產,緩解行業內原生 4K 內容製做成本高,原創內容少的問題,填補了高清製做與原生 4K 製做之間的空白市場空間。還能夠用來對來源質量不高的內容實時優化處理。
5G + 4K + AI + 雲的雲化轉播車方案,該方案旨在經過雲製做技術賦予現有電視轉播車雲上生產的能力,提高內容製做效率,下降製做成本,孵化新內容形態。
經過智能接入網關打通本地設備和雲上資源,實現本地多路攝像機信號上雲、雲上導播、字幕包裝、編碼推流、多路分發、雲端收錄、AI 分析、智能剪輯的全鏈路雲上解決方案,並在現有優酷自制節目中落地完善細節。
適合網絡媒體、OGC、廣電融媒等新媒體高清 HD 直播場景,相較於傳統的 EFP 製做流程,具備便捷、穩定、低成本的特色,更能夠經過智能化的手段完成智能摳像、動漫化、多主體分割等亮點應用。
經過此次雲上奧運報道的實踐與驗證,能夠感覺到雲上生產能夠極大知足現有生產業務訴求。同時,在運維、彈性、跨地域協同、智能化協助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點、深度重構了 「採編發」 業務流程,並創生出新的應用模式。視頻內容雲上生產,可以在全媒體傳播,傳統媒體機構進軍互聯網主戰場的征程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阿里雲藉助這次東京奧運會的雲上製播實戰,也爲即將到來的全運會、冬奧會積累更多的前瞻性實戰經驗,在雲上製播時代,讓咱們共同期待更優質的體驗和全新的雲上圖景。
「視頻雲技術」你最值得關注的音視頻技術公衆號,每週推送來自阿里雲一線的實踐技術文章,在這裏與音視頻領域一流工程師交流切磋。公衆號後臺回覆【技術】可加入阿里雲視頻雲產品技術交流羣,和業內大咖一塊兒探討音視頻技術,獲取更多行業最新信息。